疝病治疗创新技术 普病研究诚心惠民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了一位75岁的患者,当时他患腹股沟疝已有5年。自从患了腹股沟疝,老人就很少下楼活动,经常卧床,因为一活动腹部就坠胀难受,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有病。子女看了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组和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科室联合制作的“和老年人谈疝气”节目后,强行把老人带到了朝阳医院。一开始老人怕麻烦、怕出问题,怎么都不愿意手术。看着同屋的病友进进出出,一两天就出院回家,老人终于同意手术。科室专家根据老人的情况,为他进行了局麻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立即能下地活动,第二天就出院了。出院前老人说出了真心话:“我要知道手术是这样简单,决不会白受了这么多年的罪”。
  这是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特别提到的一个病例,这位老人只是他们治愈的11000多例饱受疝病折磨的病患中的一位。
  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以腹外疝(又称腹壁疝)最为常见。腹外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经腹壁裂隙或缺损或薄弱区突出到皮下形成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包块,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疝、切口疝、造瘘口疝等,其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多发。腹股沟疝因腹腔内容物(多为小肠)经腹股沟区(大腿根)的薄弱区突出形成包块而得名,即我们常说的“疝气”或“小肠串气”。
  陈杰多年主要从事腹外疝的诊治以及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推广和基础研究,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有较深入的研究,独创了腹股沟疝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率先在全国开展腹股沟门诊手术,并领导建设了目前我国唯一的疝专业一级科室,在腹外疝治疗方法创新、疝病知识普及以及我国疝外科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疝和疝修补术
  
  “在普通人看来,疝就是肚子上鼓出一个包,而在医生眼里,它其实是一个洞。”陈杰介绍,疝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以腹股沟疝为例,它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包块,可复性是指患者直立或增加腹压时包块出现,平卧后包块可以消失。
  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疝会越来越大,脱出的肠管也越来越多,症状日趋明显,腹部坠胀不适或钝痛逐渐明显,活动开始不方便。如果包块突然不能回纳,并伴有剧烈疼痛时,就可能是疝发生了嵌顿。”疝一旦嵌顿,很难自行回纳,如不及时处理,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出现腹痛、肠梗阻,甚至发生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等问题而危及生命。“嵌顿疝的发生率是3‰,虽然发生率不高,一旦发生,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人类对疝的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1552年,对疝的治疗也早在公元40年就开始了。1884年,Bassini首创了Bassini疝修补术,被公认为真正意义的疝修补术。以Bassini疝修补术为代表的传统疝修补术通过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在疝外科的建立和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些修补术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如强行缝合张力大,不易真正愈合,且疼痛剧烈,对麻醉要求高;手术前后要禁食、输液多、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出现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疝中心著名疝外科专家Lichtenstein等通过对1000例患者5年的实验和随访,证实采用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可在局麻下进行”。
  “简单讲,假设疝是衣服上的洞,传统疝修补术就是‘缝’,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为‘补’,就是利用修补材料(补片)修补腹壁的缺损。”陈杰解释说。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局麻下可门诊完成,手术前后不用禁食、输液少、并发症低,术后不需卧床、陪住,可不住院,复发率低,目前国内外报道其复发率不到1%。
  尽管腹股沟疝也有疝带、疝托、中医、中药、注射疗法等保守治疗方法,它们可能起到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但对成人来说,不可能治愈。陈杰强调:“从医学角度说,成人腹股沟疝不可自愈。疝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患者应该早就诊,早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早治疗手术简单、花钱少、痛苦小、恢复快。”
  陈杰还特别提到了儿童疝的治疗。一般1岁以下儿童采取保守治疗有治愈的可能,1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极小。因儿童疝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建议在6岁以前完成手术。但无张力疝修补并不适合于儿童疝,“因为儿童还会发育长高,而人工合成补片不但不能随孩子长高,反而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挛缩。所以儿童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就够了,可以开刀手术也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
  
  投身普病 创新无张力疝修补
  
  1988年,陈杰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自身经验的累积,陈杰在分析就医人群时发现,朝阳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非常多,但专业从事普病研究和治疗的医生却很少,因此他决定在普病领域发展。而最终定位在疝病,则是因为疝的“怪”——虚假广告如此泛滥,而全国却没有一家专业的疝专科和疝医院。
  
  陈杰的决定被看成是没有前途的选择,不少人认为他“搞不出什么名堂”。但陈杰却说:“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每一种病对医生来说都是值得投入研究的。”而愈后疝病患者那饱含感激的语言、重拾自信的神情,更加坚定了陈杰投身疝病研究的决心。
  自1998年2月起,陈杰开始专门从事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应用、推广和基础研究工作。除了在临床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陈杰还曾先后多次到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的疝培训中心进修、参观、学习,积极引进国外疝病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他率先在朝阳医院开展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各种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杰根据腹股沟区的神经解剖特点,独创了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门诊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创立了朝阳医院腹股沟疝局麻下日间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品牌,扩大了这一新技术的适应证,使无张力疝修补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人群。
  陈杰还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针对中国疝病特点,率先在国内提出疝的“个体化治疗”并推动实施。他主张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腹股沟疝的解剖类型,选择不同的补片和疝修补方式,比如6岁以下儿童采取腹腔镜微创方法,有效避免传统手术路径造成的创伤和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对于6到18岁的青少年,则采用可以吸收的生物材料补片,不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身体生长发育;对多发疝、双侧疝、复发疝等则多采用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的老年体弱患者,则采取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等。
  十几年来,陈杰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解救了众多疝病患者,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对待病人,坚持以服务者的姿态对待病人,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科研方面,陈杰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目前着重切口疝、造口疝、盆底疝的治疗,偏重于材料学方面的研究。比如适合青少年使用、能够随着年龄生长的生物补片研究;可以满足巨大疝的大范围修补需求的补片研究;针对盆底疝、易合并感染等疝的生物补片研究等。
  
  一流团队 助力疝外科发展
  
  2001年5月,朝阳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疝和腹壁外科治疗中心,陈杰担任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疝专业一级科室,由陈杰领导,目前包括12名医生、12名护士,并配备了30张专业床位。经过十年余的努力,疝和腹壁外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各种腹外疝的“个体化”治疗专科特色,并建立了重点突出的专业化诊疗组,开创了腹股沟疝局麻下日间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品牌,掌握最先进的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术技术,积累了上千台各种疑难腹壁疝的治疗经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最具实力和最有权威性的专业团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疝和腹壁外科在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麻醉及材料学的应用和改进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打造了局部麻醉下的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科室品牌,在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术、儿童腹腔镜微创或生物材料腹股沟疝修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更专门设立疑难杂症病例治疗组,负责各种腹壁疝疑难病症的会诊和手术治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诊疗特色,在广大疝病患者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陈杰介绍,科室开展的局麻手术要通过术前严格检查,并在术中进行严密监测,手术前后不用禁食,不用下尿管,不用卧床,术后患者即可自行下地活动,不用大量输液,这也就降低了肺不张、肺炎、静脉血栓、心衰等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同时也减轻了老年人对住院和手术的心理负担,为战胜疾病创造了条件。“对于无严重伴发疾病,又想少花钱治疗的自费患者可以不住院,门诊手术治疗;而高龄、大疝、有合并症而手术后需要观察的患者,我们还是要求住院手术,强调安全第一。”
  此外,科室还会考虑到不同病患的经济能力,提供多种治疗方案,以病人能够接受和承受为宜,使病人有更多的选择权。但陈杰也表示,任何治疗方案都是以保证治疗效果为基本前提的,“如果是双侧疝、复发疝等比较复杂的疝,在之前手术基础上进行治疗,再次解剖不容易或易产生损伤的,从医院来说,不会过于考虑病人的经济条件,宁愿赔钱也会提供最佳的治疗。”
  1998年2月到2011年4月,科室共开展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11000余例,其中腹股沟疝9000余例,切口疝、脐疝等腹壁疝近2000例;收治的患者有6个月以上的儿童近1000例,其余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年龄68岁,最大年龄101岁,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最长随访达13年,复发率小于0.5%,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复发率。
  
  宣传推广推动全国疝病流调
  
  在采访中,陈杰也谈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疝病临床治疗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基层医生,对疝的认识不足,拿疝不当回事。”
  陈杰介绍,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几百万新生疝病人,但能够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人只有三四十万。“这一方面是因为真正接受这种理念的医生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大多病人仍在接受传统的疝治疗手术。”
  新技术的推广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杰认为,传统方法虽有不少缺点,却仍在不少医院普遍应用,造成病人和有些基层医生的片面化认知;长久以来一些大医院和医生看不上疝病,觉得不值得研究,造成社会氛围的缺失;病人不了解正规治疗方法,易被社会上流传着的许多虚假广告所误导,心理负担重而不愿就医;治疗新技术目前仍不够规范,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偏见;疝病疑难杂症多见,治疗起来各有不同,对疝专科医师要求严格等,这些都是疝病及其专业治疗方法与新技术没有得到足够关注、推广不易的原因。
  十年来,陈杰一直致力于疝病及其治疗新方法的普及培训工作,他经常组织和参加全国各地的疝和腹壁疾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和讲座;在北京及全国26余省市举办过350余次无张力疝修补讲座和手术演示;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5次有关疝气新疗法的讲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举办过有关疝气新疗法的系列讲座;在北京朝阳医院举办过14期有关疝气新疗法的大型群众性咨询、义诊和宣传讲座;主编《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和《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主译《切口疝》,另参加编写和翻译5本疝相关书籍。
  为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一新技术,陈杰在朝阳医院成立了全国疝修补培训中心,常年接受医师进修并定期举办无张力疝修补培训班,为各大医院培训疝专科医生;创办了全国唯一的疝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普及推广;牵头20余家医院在北京成立疝协作医院和疝中心,负责朝阳医院疝中心的临床工作和培训,定期举办医学沙龙和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病人反映“宣传力度太小”。陈杰也说,现有的宣传推广工作他们会加大力度继续进行,但却不能着急,“毕竟建立对疝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疝作为一种早、中期对生活影响甚小的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陈杰在规划筹备一个大项目,即进行关于中国切口疝和腹股疝的流行病学调查。他准备联合全国各地的相关医院及研究机构,开展全国范围的、大样本、多中心、多民族的调查工作,以掌握中国人自身的疝病数据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疝病研究与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陈杰的爱好很多,游泳、爬山、打球、唱歌……但是他太忙,工作太多:临床、科研、教学、培训、管理以及杂志的统筹……“有点儿时间全部用来休息了”。不仅是陈杰,疝和腹壁外科整个团队都是如此。“全科医生都是7点上班,为的是赶在其他科室上班之前进手术室完成手术。收治病人的工作都是在下午。早7点到晚7点,全体医护人员都像绷紧的发条,全年基本无休,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尽管辛苦,但看到科室的发展,大家都很欣慰。对于未来,陈杰也充满期待。“随着医院二期工程的启动,手术室正在改扩建,很快,我们就会在现有日间手术室基础上再拥有腹腔镜专用手术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而且今年我们科室还会有多位高学历医生引进加盟,人员也会充足一些,到时候软硬件情况都会有所改善,应该不用这么紧张了,可以稍微缓缓。”
其他文献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总结“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表彰先进、振奋精神,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作出更大成绩,科技部在近期召开的“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彰了一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获悉黑龙江省科技厅赵敏厅长荣膺“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突出贡献奖”后,本刊记者向她发出采访邀请,赵厅长欣然接受。但在采访中,她一再申明:黑龙江
期刊
2011年11月1日,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项目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在重庆天来大酒店隆重举行。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陈思聪、渝北区区长黄玉林、市科委副主任梁震、市经委汽车处处长陈世维、开投集团董事长丁纯、开投集团总经理雷军、市公交集团总经理黄维乔、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扬、恒通客车总经理唐乾栋等领导及新闻界代表共同见证
期刊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节能环保产业也被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产业升级、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因素,将是未来五年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高科技、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的远红外地暖,也将成为被关注的热点。  和睦夫妻撑起远红外干式水地暖一片天  创意总是在不经意间令人发出种种奇思妙想。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源于看
期刊
近日,空军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针对航班延误时间有所增加的问题,空军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确定5项对策力求缓解。该负责人还透露,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  近年来,我国民航发展迅猛,2010年,民航飞行60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564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货邮吞吐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4%。我国定期航班总周转量及旅客运输量连续5年居世界
期刊
唐启升,1943年12月出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6月~2007年12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
期刊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地震强度和引发的海啸引起世界震惊,然而随之而来的如同连续剧般上演的福岛核电反应堆事故播报,则把人们对于日本地震的关注又引向一个新高潮。随着事态的逐步升级,从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到核电拥有国无不绷紧了神经。盐荒、碘荒、迁移……一出出看似无厘头的闹剧在所谓“核危机”的名义下在民众间轮番上演。各
期刊
余梦伦,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生于上海,原籍浙江余姚。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58年转学计算数学专业。一直从事实用弹道工程设计,为我国弹道式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末,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CZ-3B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太2R卫星精确送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近年来,我国运载火箭又成
期刊
王跃进说,目前检疫处理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即需要重大的技术突破,否则就会遭遇瓶颈。   美国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溴甲烷替代性技术的研制,所以我国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支持前瞻性研究和基础性应用性研究     攻坚TCK    什么是TCK?  TCK是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简称,是一种全球性的小麦病害。感染了TCK病害的小麦,植株矮小、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商品价值较低。  从1978年至199
期刊
他多年从事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工作,曾参与抗疟新药青蒿素系列的研发工作,曾负责筹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在中药新药的研发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他曾就职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任中药室主任,负责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的技术评审工作,对我国中药新药的研发状况与存在问题有清晰把握。  他曾负责组建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出任第一任主任,在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吃
期刊
长天翼展,“歼—20”已腾空    2011年1月9日~12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几乎同一时段,网上盛传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成都首飞。两则消息的重合,暗合了大国博弈的微妙玄机,因此被多家外媒过度阐释,同时,又因为它呼应着广大民众对于国家富强的殷切期待,一时间成为各方视线的焦点。   黄俊,贵州黔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2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