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中国攻略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1月15日深夜11点在雨中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国停留了约66个小时。这是历史上美国新当选总统第一次在任内第一年就访问中国。
  这短暂的66小时,对栉风沐雨三十年的中美关系来说,是一次再出发的新起点。
  而在其独自撑伞下飞机的潇洒、在上海青年面前的侃侃而谈、与中国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长城与故宫的深情一瞥这些完美的“演出”背后,中美关系却正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剑拔弩张。
  这次访问,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提出“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不仅牵动着中美两国的未来,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遗憾的是,剑拔弩张的中美贸易关系,并未因为奥巴马的来访而变得缓和。11月24日,奥巴马离开中国不到一周,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油井管作出制裁终裁。
  中美经贸关系在合作和交锋中,踌躇的进。
  
  中美关系阴霾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作出这样的预言——“美国的未来更多是由我们对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的立场而非大西洋彼岸的欧洲的立场所决定”。
  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童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显然充分认识到了这一跨太平洋关系的重要性。
  当选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对美中关系给予极大的重视。
  奥巴马已在国际会议期间同胡锦涛主席多次见面,并同胡主席几次直接通话。双方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野看待两国关系,一致同意要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决定把两国对话级别进一步提高,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布什政府—直不同意中美“战略对话”之说)。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2009年5月16日,奥巴马任命洪博培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是唯一一个由总统亲自宣布任命的大使,显示奥巴马对他使命的充分重视。
  对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美国国内普遍寄予希望,中国国内也有所期待。国际评论也是比较正面和积极的。显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不仅牵动着中美两国的未来,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但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政策同样具有两面性。这一点,在双边经贸关系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蒙上阴影的承诺
  
  虽然中美在台面上互相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从未间断过,从伦敦G20峰会到匹茨堡G20峰会,再到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甚至在此次奥巴马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上,都可以看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些字眼,但是这些承诺却不断被蒙上阴影。
  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案的调查初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同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
  这一切距离中美互相承诺不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才一周时间,距离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日期11月15日只有不到10天。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声明,美方认为中国产油井管存在政府补贴,因此,美方决定对其实施反补贴制裁。其中,一家天津企业的产品被课以10.36%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一家浙江企业则被课以15.78%的惩罚性关税,其他大部分企业被课以13.2%的惩罚性关税。
  对于美方在油井管问题上制造贸易摩擦,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美方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采用歧视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给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他要求美方恪守二十国集团峰会承诺和不久前召开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达成的共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具体到油井管问题,他敦促美方抛弃偏见,做出公平、公正、合理的最终裁决。
  按照美国反补贴程序,商务部的裁决主要涉及是否有补贴发生,补贴比例是多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主要涉及是否对美国产业造成损害。如果双方都最终裁定外国政府补贴成立,商务部即可命令海关对相关产品实施反补贴制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初裁认定中国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损害,其终裁预计将于明年1月初作出。
  在中国油井管事件之前,美国已经发动了多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制裁。
  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这是美国首次对华实施特保。对于许多以轮胎出口美国为生命线的中国橡胶企业来讲,此次美国的裁定可能是灭顶之灾。据有关部门和协会初步估计,加征高额关税后,国内相关企业一年将损失17亿美元。
  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致决定,同意商务部调查中国钢材生产商有否获得政府补贴,以不公平价格出口钢管到美国。如果指控成立,美国可能对中国钢管征收百分百的关税。
  讽刺的是,就在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贸易代表柯克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一起主持第十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双方承诺,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恪守G20峰会共识,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对此,曾有外电作出并不乐观的评价:中美尚未找到解决贸易对立的突破口。
  一语成谶。联委会举行一周之后,美国就接连对中国无缝钢管、金属丝托盘和油井管发起调查。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涉及禽肉、轮胎、铜版纸、油井管等多种输美产品。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史上部极为罕见”。
  
  中国被迫反击
  
  今年9月11日,奥巴马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惩罚性关税的消息传了回来。中国政府仅在24小时之内就对“特保案”作出了反应。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虽然商务部的声明并未提及轮胎,但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显然是中国对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此表示,美方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采用歧视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给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中方坚决反对这种滥用保护主义的做法,将采取措施切实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11月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至此,中国的反制措施涉及进口自美国的电工钢、肉鸡、汽 车零部件、小轿车和越野车等产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商务部“双反”调查将不会导致美系进口车受到重大影响,其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尽管此前中美贸易联委会磋商时,美国表示今后不再出台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但是不久美国就对中国的铜版纸及化工产品等实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实际上在不断加大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力度。
  “之所以对美国对华出口汽车进行‘双反’调查,主要是希望利用他们在政界的影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形成制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美国汽车生产商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三大汽车生产商约占美国市场的90%,其主要股东在美国国会和参议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双反”措施则表明中国正在走出一味避免贸易反制的误区。有专家指出,我们需要明确,我们应当将贸易反制措施纳入我们的贸易武库之中;而我们实施反制措施的目的不是发动全面的“贸易战”以图出一口恶气,而是要遏制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从而为国际贸易创造更平稳、更可预期的环境。而正如维护和平需要有打击对方的能力作为保障一样,贸易反制也是减少贸易争端、为国际经贸创造平稳环境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美贸易剑拔弩张
  
  尽管全世界都担忧若中美之间此时进行贸易战,对刚刚出现复苏萌芽的全球经济无异于一个重击,但是这场以“特保案”为开端的贸易纠纷并没有因中国的退让和被迫反制就此止住脚步,反而愈演愈烈。
  
  评论
  中国必须做好打贸易持久战准备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即,中美贸易战却日趋炽烈。当然,这是美方挑起的,中方只是在忍无可忍下稍微还了几招。但从国际及美国的政经形势看,这一战将要拖较长时间,中美峰会不会令战火乎息,一时间也实在找不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应对战火升级的准备,并制订长远作战计划。
  不容否认的是,美国在对外贸易上的政策时常受到国内政治的左右。在轮胎“特保案”上,此间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总统是为了换取工会阶层对其全力推动的医疗改革的支持,而打破前任惯例批准针对中国轮胎施加惩罚性“特保”关税。奥巴马总统的决定赢得了美国“劳联-产联”的一片欢呼,同样,申诉的数家美国钢铁公司对商务部的决定也大加赞赏,其中一家公司的代表律师沙格林说:“在市场对钢管的需求下滑之际,面对与中国企业的这种不公平竞争,美国企业得到补偿非常重要。”
  奥巴马总统曾宣称自己是自由贸易的维护者,决不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但经济学家担心他为了安抚政治上需要的美国工会阶层,而放弃对自由贸易的承诺。特别是随着经济危机对美国制造业影响的逐步扩散,美国国内对“中国制造”的抱怨和不满日益增长。最新的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的失业率达到了9.8%,而且在明年经济真正企稳之前还会上升。
  中美之间不知还会出现多少“双反”、“征税”、“调查”这样的字眼,我们不得而知。专家表示,或许真应了美国某网站题为“是的,我们能打响一场贸易战”社论中的提法,中美贸易战在全球经济期待复苏背景下,在两国高层领导人为此频繁往来的节骨眼上,已经全面开打。
  中美一场贸易大战看似一触即发。
  
  双边关系新定位
  
  在中美贸易摩擦如火如荼的氛围下,奥巴马开始了他的首次访华之旅。
  奥巴马在华3天的行程相对于在日本的匆匆一日行要放松得多。其中包括一次与中国青年对话、一次国宴、三次高层会晤,还包括两次在北京的观光。尤其在眼下伊朗、阿富汗、朝鲜局势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行程安排让美国媒体不由自主地联想起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破冰之旅。
  
  对话青年:中美两国需要承担做领导的责任
  
  奥巴马的“中国首秀”从上海开始。上海是中美关系的“福地”。1972年,尼克松开启“破冰之旅”,当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这座城市发表,因此又被称为《上海公报》;三十年前邓小平访美,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奥巴马将他第一次访华行程的第一站选择在上海,别具深意。
  与青年学生交流,是奥巴马上海之行最大的亮点。面对这些中国的年轻人,擅长演讲的奥巴马自然不会放过发挥自己强项的机会。他在演讲中努力拉近自己与在场青年的距离,用上海话“侬好”开场、引用中国古语“温故知新”、从“乒乓外交”谈到《上海公报》、再度表示“不寻求遏制中国”……种种友好姿态都体现奥巴马希望向这些青年才俊、并通过他们向全体中国民众释放政治善意。
  奥巴马表示,中美两国应当加强全面经贸合作,美国需要同中国加强多方面合作,特别是加强在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
  奥巴马表示,中美两国1979建交后的30年间,中美两国经贸往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9年中美贸易只有5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
  奥巴马说,中美两国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中美两国人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奥巴马访华行程
  
  11月15日晚,抵达上海;
  11月16日上午,奥巴马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会面,中午前往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学生对话;
  11月16日下午,抵北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设晚宴款待奥巴马;
  11月17日上午,胡锦涛与奥巴马会晤,双边会谈之后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11月17日下午,吴邦国会见奥巴马,会见后奥巴马游览了故宫;
  11月18日,温家宝与奥巴马会晤。会晤后奥巴马前往长城参观;
  11月18日晚,奥巴马结束访华赴韩国。
  奥巴马指出,在需求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中美两国贸易可以有更广阔的前景,中美两国近年来在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往来发展迅速。如今中美两国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中美两国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
  奥巴马指出,中美两国应加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交流。因为中美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成长,能耗量也将增加。因此,中美两国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共同发展清洁能源,这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
  奥巴马认为,中美两国需要承担做领导的责任,中美两国越是能够讨论国际减排问题,越是能够向全世界展现中美两国在国际减排问题上的领导作用。   通过网络直播观察这场交流活动的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张国庆,当天发表文章,题目是《为什么是青年?为什么在上海?》。在他看来,青年是奥巴马眼中最好的使者,他不仅希望中美两国青年之间建立友谊之桥,更希望借助他们将中美关系推向更高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能可持续性发展。
  
  元首会晤: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访华期间,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双边会晤。
  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两国元首达成多项共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是在今年4月两国确立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基础上,双方对中美关系定位又一种新的表述。
  随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这是两国时隔十二年后再次发表联合声明。这份联合声明不仅体现出中美在双边关系方面的共识,更以大篇幅论及经济复苏、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核不扩散等几乎所有的重大全球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对中美关系新定位中“应对共同挑战”的具体阐释。
  会谈后,胡锦涛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胡锦涛表示,“我和奥巴马总统都积极评价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一致同意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固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中美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而努力。”
  针对双边经贸关系,胡锦涛指出,“在会谈中,我向奥巴马总统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胡锦涛说,当前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但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双方重申将继续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加强对话和合作,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经贸摩擦问题,共同维护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胡锦涛说,“我向奥巴马总统强调,当前形势下,我们两国应该有更加坚决的态度,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奥巴马表示,中美双方在这里会晤的这个时刻,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对两国的未来从来没有比现在更重要的。他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任何单一的问题。“因为都是互相连接的,所以我不相信一个国家的成功必须以另外一个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欢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奥巴马认为美国要追求更均衡的经济增长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美国要更多的储蓄,少花费,还要减少长期债务,而中国要在更广泛的政策当中进行一些调整,使它的经济恢复平衡,并且还要促进国内的需求。
  有专家评论,“通过此次访问,中美在对待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上更有大局观,更有远见,并更加深刻地体谅对方的处境,掀开更为精彩的合作序幕。”
  
  中美关系: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
  
  历次中美元首互访中,最重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为中美关系定性、定位。中美之间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战略伙伴”抑或“战略对手”?这一根本问题自冷战以来一直困扰着两国。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中美两国领导人总是强调“坚持从战略高度出发”,讲的就是战略定位问题。
  据专家分析,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大致可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全面接触”,目标是通过“接触”把中国纳入现存国际体系。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中,两国确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然而,由于中美在诸多战略问题存在重要分歧,“战略伙伴”定位受到美国国内各派力量的严重质疑。最终,“战略伙伴”此后不再被提及。
  第二阶段:2001年布什上台初期,曾单方面把中美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但鉴于中美存在的诸多共同利益,很快就被布什总统自己否定。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概念,是中美战略定位的第二个阶段。佐利克建议,美国目前的任务是让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一员。实际上,“利益攸关方”定位是“两面下注”政策:一方面积极与华合作,另一方面防范中国崛起。
  第三阶段:奥巴马上任以来,中美都有意让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对中美战略定位的问题再次凸显。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把中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但战略定位问题仍然没解决。“接触+防范”或“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是中美战略互不信任的根本原因。奥巴马外交团队深刻地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
  奥巴马访华前,美国在该问题上做足了功课,试图在战略定位问题上有所突破。9月24日,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就中美关系发表专题演讲,提出“战略再保证”的概念,美国保证欢迎中国的崛起,不会采取行动遏制中国,但要求中国做出战略保证。虽然奥巴马没有接受“战略再保证”之名,却接受了“战略再保证”之实。
  11月17日,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提出“战略互信”一词,提到“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至此,中美关系定位进入第三阶段。
  “战略再保证”的目的,是超越“两面下注”政策,解决中美间的战略互不信任。奥巴马访华表明,双方通过“语言”建立“战略互信”的工作似乎告一段落。但美国对华的现实政策依然是“两手”,如何在行动上破解“两手”,将是一个更长远、更大的挑战。人们期待美国在行动上为中国崛起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的空间。
  奥巴马访华及《中美联合声明》表明,“稳定和扩大共同利益”已经取代“解决分歧”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轴。
  有专家分析,《中美联合声明》明确了中美合作的远景目标,是相互战略保证的重要历史性文件。对比之前的中美声明,可以说,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世界重要国家地位,也隐含着对双方战略走向的判断,是一份更积极而全面的战略文件,为中美关系的全面性、全球性、合作性指明了方向。
  当然,中美依然存在战略竞争、矛盾乃至冲突性因素。从未来看,世界更倚重中国的姿态将持续,中国在全球问题处理上的份量会加重,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着美国的战略神经,使中美强化合作的同时,相互竞争也将更明显。比如,在东亚事务上,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目标明晰,动作频繁。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就是影响东亚走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的战略调整必然引动双方东亚竞争的加深,东亚走向会成为检验中美关系稳固与否的“试剑石”。此外,双方在贸易、人权、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仍将长期存在。
  
  破解双边贸易纷争
  
  奥巴马访华之时,中美贸易摩擦 正在进一步加剧,并有演化成贸易冲突之势。
  从奥巴马中国之行可以看出,寻求两国在经贸关系上的更大突破、弥合双边经贸分歧,也是中美关系的重中之重。
  
  美国转变带来的挑战
  
  访华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1月2日说,今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这种增长将为广大中产阶级带来高工资和高生活水平。这种模式历史上曾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奥巴马还提到,在贸易方面,美国必须打破限制贸易政策,并呼吁采取更平衡的贸易政策。他呼吁私营部门和政府一道努力创造就业机会。
  在最近的一系列讲话中,奥巴马开始勾勒关于一旦经济危机结束他将把经济引向何方的构想。他的目标包括终结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消费主义、鼓励增加储蓄和投资。他将重新分配财富并向中产阶级倾斜,减轻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他将设法使大家一致认识到,积极有为的政府是稳定的市场型经济可以接受且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不可能在同一堆沙子上重建经济。”他表示。
  专家分析称,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意味着对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表明奥巴马认识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国经济结构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最近10年来美国制造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美国工业生产值与其增长幅度迅速下滑。美国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在去年金融危机中证明了其毒性。危机发生后,美国就有不少智库和学者提出改变的建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美国的转变势必对很多国家形成挑战,像日本、德国等都会受到影响。因为美国想保住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只能跟其他国家争,毕竟蛋糕只有这么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部主任李伟认为,中美贸易争端频发,是奥巴马政府屈从于国内蓝领工人利益群体政治压力的必然结果。奥巴马通过支持轮胎特保案,换取这部分利益群体在医疗改革等其他国内政治议题上的支持。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改”方案遭遇极大阻力。“但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诱发更多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请求。”李伟说。
  而中美贸易紧张的根本原因,却是奥巴马欲重塑美国资本主义,减轻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促使美国经济回归实体化的想法。
  也有专家表示,像美国这样大的一个经济体,试图进行方向性调整是非常难的。分析人士还表示,美国采用出口推动型增长模式,与中国的模式具有某种相似性,两国的贸易可能会更加趋于平衡,但也可能会产生更多摩擦。
  
  中美应寻求贸易和解而非报复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始终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各级别交往频繁,各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迅猛发展,目前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依存日益加深,谁也离不开谁。
  多位专家都表示: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太密切了,不可能打贸易战,现在发生的贸易摩擦只占两国贸易总额很少的部分,而两国这种基于贸易结构的矛盾和冲突,短时间难以改变。但是针对纠纷,在该出手时也要出手,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类似的对华迁就战略。该政策被称为“战略保证”,目标是使中国相信美国无意遏制其崛起。这项政策的具体细节尚未可知,但与俄罗斯的“重启”一样,必定会令美国的盟友不安。奥巴马总统7月在有关中国的一次演讲中宣称,追逐权力“绝不要再被视为一场零和游戏”。针对变化了的对话政策,中国有关方面也应知道如何合理利用。
  李伟认为,中国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高度依赖,这将有助于减少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冲突。“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可以主要靠出口获得持续高速增长的。”
  “中美解决贸易纠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双边磋商、高层交往,但这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就没有奏效,另一个选择就是反制,这就要求中国的反制性措施一定要合法有据。”
  在入主白宫后,奥巴马总统高度评价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表示愿意与中国开展积极全面的合作。但是,真正的合作带来的应是切实的成果,而非此起彼伏的争端。说到底,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需要脚踏实地,从政治的高度看待经贸问题,从经贸的基础推动政治关系。
  美中贸易委员会11月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其近九成的成员企业认为中国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市场,是它们在全球的首要或前五大投资目的地,不少企业表示将加大对华投资。这或许给人另一种启示,惩罚性关税伤害的不仅是中国的制造商,最终还会伤及美国的投资者和普通大众。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
  
  共同促进中美贸易趋于平衡
  
  11月18日,温家宝在会见奥巴马时指出,中美建交三十年来,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说,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希望美国改变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两国应加强在能源、环保、高科技等领域的相互投资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趋于平衡。世界贸易和投资的活跃,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
  “中美要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温家宝强调。
  奥巴马说,美中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这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搞贸易保护主义对双方都不利。美方致力于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他认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护知识产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美方对此表示赞赏,并愿妥善处理双边贸易摩擦,避免损害两国关系。
  奥巴马表示,已认识到中方在美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上的关切,愿采取措施,增加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双方还就气候变化、朝鲜半岛局势、中东问题、多哈贸易回合谈判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汇率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遗憾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美国的经济面临巨大逆差而难以为续的时候,美国有三种调整手段可供选择。其一是劝说或迫使其他国家调整宏观政策;其二是美元贬值;其三才是调整美国国内政策。三种手段之中,第一种选择是对美国最为有利的,因为迫使他国调整宏观政策的本质是转嫁美国进行经济调整的成本。
  历史上,美国曾经成功地实行过第一种手段。在1985年,由于对日本的巨大贸易逆差无法平衡,美国通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定”导致日元升值。“广场协定”的最终结果是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得以平衡,但是日本经济也从此陷入“失去的十年”。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实就是试图在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故技重施。不过既然有了日元升值的 前车之鉴,中国不可能会答应美国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对来自中国的支撑有了更大的依赖,这也使得中国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的反制力量得以强化。因此,日元广场协定的故技现在难以在中国身上重演。
  在中国加入WTO时,在中美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曾附加了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使用上适用“非市场经济条款”。此后美方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多数反倾销措施都是基于这一“非市场”定位。
  在10月29日举行的中美第20届商贸联委员会中,中国曾督促美国尽快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从美方的回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承认的时机”还远未到来。美方的回应是:美方承认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不断取得的进展,将尽快召开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会议,讨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但这个“尽快”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工作组框架。很显然,美方对此态度模糊。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不能再对美国关于不使用贸易保护措施的承诺心存幻想,“市场经济地位”也不应成为奥巴马政府与中方谈判的较大筹码之一。反过来,中国在对美贸易上要手握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全方位反制筹码,并以鲜明的态度坚决反对贸易保护。
  此次奥巴马访华,国内业界还期待美方能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有所突破。令人失望的是,无论是公开发表的公报还是谈话,都看不到对此问题的丝毫涉及。
  
  专家点评
  中国对外贸易:汇率问题和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双方敏感问题,为何避而不提?
  李伟:汇率问题这次没有谈,这是因为奥巴马作为一个在向中国寻求帮助的人,要是还来中国指手划脚,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美国现在很困难,尽管三季度GDP出现了正的增长,但是失业率很高,这对它未来增长构成一些不明朗的因素。如果在这个情况下,全球经济政策得不到协调,G20能起到最大作用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更多地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
  可以看出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会见时提到的三个问题中,这个问题谈得很少,甚至没有谈,在公开发表的文件中也未提及,这并不代表美国不关心这个问题。只是在目前比较困难的时候,还更多地需要中国在其他方面跟它一起合作,所以不方便对中国更多指责。从目前看,美国的低姿态只是为了换取中国的合作。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对华贸易出口控制问题在将来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这些问题还需要多长时间?这个很难预测。2001年说在15年之内实现,现在离2016年还剩下7年时间,时间都过半了’看起来还是不太乐观。
  
  奥巴马在向中国寻求帮助
  
  中国对外贸易: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仍然没有被明显地提出来,难道这不是一个平衡逆差的好办法吗?
  李伟:11月16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京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举行会谈,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成果。针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美国有一定的法律规定,即使盟国都不能完全地买到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产品。
  其实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对美国原有落后的和过时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也有一些刺激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有这些东西了,你为什么还捂着不卖呢?一方面中国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给自足,即使需要通过进口解决,欧洲和日本也会向中国提供相关的高科技产品。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谈到,几年前从美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之前占到20%多,现在这个数字滑落到10%以下。我想这是一个对比。这样来看,首先美国现在想通过扩大出口振兴经济,这对它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即向中国放开一些尺度。另外美国国内相关的利益集团如果出不了货的话,只能把市场让给其他竞争对手,这些利益集团也会对行政部门或者国会施加一些压力,逼使他们逐渐地把门开得大一些。
  中国对外贸易:东亚共同体还在理论探讨阶段,奥巴马就匆匆来访,他是否不愿意看到东亚国家走得太近?
  李伟:8天时间的亚洲之行,其中66个小时在中国停留。行程可以看出在美国眼里谁重谁轻。这不应该说故意要冷落谁,毕竟中国在他看来还是未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日韩都是它的盟国,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在它之下的官员接触机制也很频繁,会有一定的默契。
  如果亚洲几大成员国要成立一个把美国排除在外的机构,这对美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美国不会放弃地区霸权的位置,更不会看着让位给中国。现在东亚也不具备建立共同体的条件,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在合作中会出现很大的掣肘作用。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机制化的机构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可能也是凑巧,在奥巴马来之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去美国访问,谈到了希望美国重返亚洲来平衡中国的想法。中国在亚洲论综合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就会找一个外部的力量制衡中国。
  中国对外贸易:不少美国媒体认为,在中方强硬立场面前,奥巴马有讨好姿态。您怎么看?
  李伟:奥巴马出访亚洲也是为了寻求这些国家对它的帮助和承诺。中国的经济实体已经到了不能忽略的程度,美国也是西方国家中经济最早复苏的。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双边关系,两国发布的共同声明中,议题已经突破了两国框架;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为世界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美国国内的经济任务有三个:经济复苏、医疗改革和清洁能源。三个方面都和中国密切相关,需要中国的合作。关于医疗法案,按照国会预算委员会的预测,在十年内整个需要花费超过10万亿美元,如果不在税,就需要再次发行国债,在美国外部进行融资。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就可能是他们寻求融资的对象。
  我觉得从大的历史纬度看,双方的合作大于竞争,双方还是从合作中看到了最大的受益。合作中出现一些摩擦也是很正常的,胡主席也提到,不可能所有的方面意见都是一致的。
  油井管反补贴终裁事件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总统在该问题上没有裁决权,而这个与商务部的反制措施也没有因果关系。“胡奥会”中也专门提到要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它与奥巴马此行没有因果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是在中美关系中很重要的一块。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基于利益,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在利益中看到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前景,所以维持双方稳定经贸关系,这一点双方都看得非常透。
  另外要注意不要把贸易问题政治化。尤其是美国,两国体制不同,美国利益集团有很大的游说力量,经常把中美经贸问题和政治联系起。
  
  美国重返亚洲
  
  奥巴马的首站是日本。他在日本停留的24小时里,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举行两次会谈,他在会见日本天 皇时的90度鞠躬引发了一番争议。奥巴马表示,“奥巴马称美日同盟是亚太安全基石。”
  之后,奥巴马受邀前往新加坡参加13-15日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尽管中印崛起,但美国在亚洲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离开新加坡之后,奥巴马于15日晚抵达上海,开展对中国为期3天的访问,在中国停留66个小时。18日晚奥巴马乘飞机抵达他此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韩国,次日中午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共进午餐。因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问题,他遇到了2万人的抗议游行队伍,但是驻韩美军的欢迎让他迅速忘记了不快。在韩国逗留20小时后,他表示第二天有女儿学校的演出,匆匆离开。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阴影仍然笼罩美欧而中国经济表现强劲有力的大环境下,在日本和澳大利亚高调抛出东亚共同体和亚太共同体的喧闹声中,奥巴马此次中国之行,以及其对传统盟友日本、新加坡和韩国期间的访问,强烈暗示了“美国重返亚洲”的信号。
  
  JETRO北京代表处副所长箱崎大:“奥巴马访日可能是想确认一下两国的友谊”
  
  长期以来,美国都把日本看作其在亚太最亲密的盟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对于棘手问题“堆积如山”的奥巴马政府来说,保持美日同盟的稳定性显得更加重要。
  由于要出席胡德堡陆军基地枪击案的追悼仪式,美国政府宣布奥巴马总统的访日日期推迟一天。日本媒体认为,这一推迟使奥巴马本来就不长的访日日期“短而又短”,与其66小时的访华安排形成鲜明对比。
  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副所长箱崎大先生却毫不在意:“我们不看时间,重要的是出访先后顺序,日本排在第一。”
  
  评论
  奥巴马“返亚”姿态鲜明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从韩国启程回国,结束为期7天的亚洲之行。
  他临行前在驻韩美军乌山基地自评这次马拉松式出访的三大收获:给美日同盟注入新活力;美国与亚太国家承诺促成更自由的贸易关系;与中国达成更积极的伙伴关系。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安妮·科恩布卢特指出,奥巴马此行利用个人经历大打亚洲牌,令人印象深刻。
  东京的亚洲政策演讲上,奥巴马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与亚洲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会晤时,奥巴马回忆自己童年时曾随家人游览日本镰仓,参谒镰仓大佛。
  在上海,奥巴马向中国青年人强调自己家庭的多元文化背景: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人,一个妹妹带有一半印度尼西亚血缘并且嫁给了华裔加拿大人。
  在首尔,奥巴马曾经练习过的跆拳道成为他与韩国总统李明博的谈资。
  日本共同社19日评点,奥巴马前任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总统或国务卿经常缺席或中途退出与亚洲相关的国际会议,相比之下,奥巴马“返亚”姿态鲜明,在新加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G)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他成为首次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展开对话的美国总统。
  不过,美国一些媒体认为,与此前出访相比,奥巴马亚洲之行甚为“谦卑”,也未能掀起“奥巴马热”,这部分缘于美国在经济、金融等棘手问题上有求于亚洲国家,因此底气不足。
  此外,华盛顿批评人士质疑,奥巴马此行在日美同盟、核问题、全球变化、贸易、经济、人权等方面未能取得实质突破,出访成果多停留在纸面。
  对此,白宫总统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基尔罗德驳斥说,奥巴马跨越半个地球踏上亚洲,并非为了享受“盛大的欢迎游行”,“我们是为气候变化、安全、经济议题打基础,我们做到了。”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箱崎大先生指出,虽然此次奥巴马仅在日本停留24小时,但这却是奥巴马亚洲之行的第一站,而且奥巴马还把此次亚洲之行的重头戏之一——首次亚洲政策演讲放在日本三得利音乐厅发表,足以表明他对美日关系的重视。
  箱崎大告诉记者,日美关系有很长的历史,两国关系尤其从二战后迄今为止一直非常牢固,各个规格的交往也很频繁,因此普通民众对这次奥巴马访日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
  他说,奥巴马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在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媒体热情度非常高。比如日经新闻中的诸多照片,从中都可以看得出气氛很热烈。
  “要说有什么不同,”箱崎大认为,“那就是日本的执政党变了,从自民党变成了民主党,这是个非常大的变化。”因为自民党执政理念和自民党不同,所以箱崎大认为,“奥巴马这次访问,可能是想‘确认(confirm)’一下两国的友谊。”
  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日本首相鸠山主动提出日本政府将在未来5年内提供50亿美元帮助阿富汗的重建和改善民生问题。箱崎大认为,“在未来的日子,日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必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中美之间今年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相形之下,中日之间的贸易相对平静,这是因为,“比较贸易纠纷,更重要的事是如何恢复经济。不管是日本、美国、欧盟、中国,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走出金融危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箱崎大认为,“这不必担心,现在世界经济低迷,所以出现暂时性的争端是正常的。但是两国不能吵架,要探讨解决外贸纠纷的办法。”
  11月14日中午奥巴马在日本皇宫与明仁天皇和皇后会面。奥巴马微笑走上前去,一边和明仁天皇握手,一边深深鞠躬。鞠躬幅度接近90度。
  这一举动招致美国媒体和保守派“炮轰”。《洛杉矶时报》一篇博文题目写道:“他还能低到什么程度?”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则称这一动作“尴尬”,因为鞠躬时不应有身体接触。另一篇网络文章甚至称奥巴马深鞠躬为“叛国”。
  箱崎大特地拿出从奥巴马访日当天《日经新闻》刊登的头版新闻,短短不到百字的评论中,有一句话写道:“中国保持较忆增长速度,如果美国搭上中国经济这班车,美国经济可以继续持续增长。”他表示,“看得出奥巴马对中国很重视,关注中国,认为中国是重要的国家。”所以美国会考虑如何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美国在亚洲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11月14日19时30分,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新加坡,成为第17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中最后一个登场的领导人。
  今年是APEC成立20周年,APEC对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本届APEC的主题是“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地区联系”。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经济增长,应该成为推动这一主题的核心因素。但是现在就业成为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议题。而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奥巴马不可能在本届峰会就自由贸易承诺太多,因此非约束性的领导 人宣言,就显得微弱无力。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1月3日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中印崛起,但美国在亚洲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并应该成为任何新的地区组织的一员。李显龙希望美国能深化参与本地区事务。“我们相信美国在亚洲许多领域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经济、政治、战略和安全。”
  此前,李显龙的父亲、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警告,美国如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以制衡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可能失去全球领导地位。
  国际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不得不采取微妙的立场在美中的主导权争夺夹缝中求生存。东盟方面虽然对美国的参与姿态表示欢迎,但这主要是出于对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影响力都不断提升的中国的警惕和反抗。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各国为实现经济复苏又少不了与中国合作。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在期待美国参与亚洲事务的同时,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
  东盟与中国进行的自贸谈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东盟的一员,新加坡认为中国愿与东盟建立自贸区是“一个重要和积极的战略决断”,既显示了中国对东盟的友好与信任,也带动了其它国家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东盟可以借此机会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而新加坡自身也必将从中国和东盟的互惠双赢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实惠。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成正午:FTA谈判进展将紧固韩美联盟
  
  18日奥巴马的到访受到韩国上下的热烈欢迎,朝核问题也自然成了美韩首脑会晤的首要议题。同时奥巴马也将以美国重返亚洲的姿态结束最后一站访问。
  对此,本刊记者就奥巴马访问韩国以及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进展一事采访了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成正午先生。
  “他只是访问亚洲的时候,顺便来韩国看一看。”咸正午说,这次奥巴马来韩,只解决两个事,一个是朝核问题,还有一个是韩美FTA问题。
  韩国和美国在2007年4月份达成ETA初步协议,并于当年6月30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文件,递交到美国国会。据估计,韩美FTA如果获得通过,两国现时每年83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将会再增加约200亿美元。
  但2年过去了,美国总统也从布什变成奥巴马的时候,FTA还没有得到美国国会批准。
  “奥巴马不太喜欢韩美FTA,他担心影响美国国内的汽车产业,他觉得他们让步太多了。他们对韩国进口车征收汽车税太低,对协议中的相关条款不满意,所以无法同意。”咸正午解释说。
  咸正午告诉记者,因为民族心理原因,多年来韩国老百姓不太接受外国产的汽车,现在情况略有好转,街头可以看到欧美的高级轿车了,偶尔也能看到年轻人开日本汽车。
  据路透社11月19号报道,在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后,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韩国将就韩美FTA中汽车条款和奥巴马进行谈判。李明博称:“如果中美双方汽车贸易存在问题,那现在该是时候拿出来和奥巴马讨论了。”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柯克11月初曾表示,希望韩美FTA中的汽车条款能作一些改变。柯克称,美国市场对韩国汽车品牌是完全开放的,所以美国希望,韩国市场也能给美国品牌汽车提供同样公平开放的平台。美方已经草拟了一些汽车条款并加入韩美FTA中,并递交给了韩国贸易部。
  考虑到韩国将作为2010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的主办国,协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下一步计划也可能会列入两国领导人会谈的议程。李明博将努力促使奥巴马优先考虑韩美FTA的审议工作,普遍认为,2010年第一季度可能是美国会选举前审议该协定的最后机会。
  咸正午说,在卢武炫这个比较“左”的执政倾向期间,韩美关系“有点不太方便”,两国都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李明博执政,“他的思想不太一样,不保守,很自由,这和美国政府走的路线差不多。”
  “两国经济方面联系基本上没有问题。在奥巴马访问后,关系会更好。”咸正午表示,韩美关系变好,希望美国支持韩国多一些。“我们要的不是美国的直接经济帮助,而是指韩美两国很多的贸易摩擦或争端,之前他们处理这个问题会很强硬,但是现在可以给我们较大的自由余地,多少会稍微灵活一点,会较多地考虑我们的意见或要求。以前发生的贸易争端经常很尖锐,现在相对温和一点。”
  咸正午承认,尽管中韩之间的商业关系疾速发展,但两国的政治关系颇多曲折。韩国是一个坚定的民主国家,历史上就对地区超级大国心存疑虑。不仅仅是中韩间贸易相互依赖,随着中国崛起,在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并驾齐驱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核心领域内,韩国将越来越多需在中美之间艰难抉择。
  
  评论
  美国拿什么重返亚洲?
  
  对美国而言,重新重视亚洲是一个必须进行的政策调整,这一点已为不少专家与评论人所阐明,包括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也包括华盘顿的智库学者。
  布什政府时代的副助理国务卿、现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方艾文(EvanFeigenbaum)最近连续发表报告与文章警告,美国过去十多年来把焦点放在其它地方,它对本地区的不作为使美国在亚洲面临边缘化的风险。
  乍看之下,今日的亚洲格局与早几年没有多大差别。实际上,情况是今非昔比。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与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在不断扩大的经济和金融关系网的联接下,多元化的亚洲正在寻找共同的身份,并设法将经济成就转化为更大的全球影响力。东亚国家在制定相关制度、标准与贸易协定时,往往把美国晾在一边。
  美国智库学者对此感到不安。方艾文认为一些亚洲多边组织已演变成对美国公司不利,或者与美国目标相抵触的经济和金融机制。但不管美国是否乐意,大多数泛亚洲制度继续确立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美国需要超越与改变原来的习惯做法,调整角色以适应亚洲变化的格局,把美国利益与亚洲的新现实结合起来。否则,美国将会把经济领导权拱手让人。事实上,美国领导人并非没有意识到上述的种种风险。国务卿希拉里今年初就表达过重返亚洲的意愿。
  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后亲自阐明美国的亚洲政策,宣布美国将参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得到很好的宣示效果。他也与东盟十国领导人举行了首届美国一东盟峰会,显示“重返亚洲”不只是政策宣示,具体行动已然开始。另一方面,“美国重返亚洲”的信号在本区域的广泛受众听来,应该是各有不同的滋味。
  在对外政策上,中国的公开表态一向是支持东亚开放,不谋求将美国排除在亚洲之外。中国有必要如此表态,否则将与它一再强调崛起不称霸的承诺构成矛盾,但是中美如何在亚洲舞台上既合作又竞争,显然是这两个大国必须处理的重大课题。
  美国要返回亚洲,却未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它要拿什么来回返亚洲的问题,将为各方提供博弈或讨价还价的空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不再是自由贸易的领军者,美国国会充满保护主义情绪;美国领导亚洲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亚洲产品开放美国市场及美国的海外竞争力——正在发生变化。要继续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它至少需要在自由贸易问题上做出更多表率。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美国重返亚洲,此时,亚洲个别国家与地区机制,不论在经济实力或者能量上都与过去大为不同。美国与亚洲、与中国正在发展中的互动将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亚洲的国际话语权在提高,亚洲人对这些变化的感受,将越来越直接。
其他文献
今年8月,来自瑞典的电器巨头伊莱克斯迎来了九十周年诞辰。然而,面对中国制造中心的无奈转手、销售渠道的全线收缩以及总裁更迭频繁等诸多失意之举,90岁的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难
机场净空环境与管理对确保机场航空器起降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民航机场管理机构在净空管理中普遍没有考虑航空器单发失效,对机场运行安全构成重要风险。航空器单发失效尽
目的 探讨影响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科室就诊的46例需进行TCD检测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特点,排除不良影响因素,进行优质服务,采取正
“我出生于魁北克的一个叫L‘dChina的小镇上。La China在法语里的意思就是‘中国’。这个小镇由17世纪著名的法国探险家La Salle命名,他想努力找到由北美通往中国的通路。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的宝地,我们看到在车展上,价值2000多万的世界顶级跑车在预展中就被神秘的买家买走了,价值连成的私人飞机和游艇买家也多了去了,更不用说与世界接轨的
高校教学质量在某些方面有下滑趋势,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为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教学与科研,应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促进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并购成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占据有利市场地位的重要途径,而如何降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进一步提升并购企业经营实力的关键问题
目的评价Hyper-CVAD/MA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16例T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采用Hyper-CVAD/MA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每约4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评价疗效
尽管已经被中国政府视为心头大患,但中国对于美国国债的增持仍在各个渠道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通过掺加矿物细粉料和高效减水剂湿喷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了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极大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黏聚度高,更易于喷射;同时这些掺合料在混凝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