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麻雀的美丽情缘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养鸟,一般都会选择宠物鸟,如金丝雀、八哥等等,因为这些鸟智商较高,易于驯服,容易和人互动交流。不过,在苏州胥门外小河浜,有一位杨大爷,竟然把家门口的数百只一向不受人控制、见人就逃的野麻雀驯得服服帖帖,当“宠物”养起来了。
  据了解,杨大爷不仅可以让麻雀落到他手上觅食,还能让麻雀飞到他嘴边叼食,甚至还能挑逗几只麻雀,在其大腿上互相吃醋打架,令人“叹为观止”。那么我们就去杨大爷位于苏州胥门外小河浜的“麻雀司令部”,一探究竟,见证“奇迹”。
  他为什么要养麻雀?
  杨大爷从小就喜欢养鸟
  到达胥门后,再经过几番打探,才在一条小河边,找到了杨大爷的家。杨大爷的家在那片低矮的居民区并不显眼,在门前邻居的墙上挂了数个鸟笼,自己则利用自家的一间房间开了个小杂货店。对于我们的到来,杨大爷显得意外。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很爽快地带领我们去他的“麻雀司令部”参观。
  据杨大爷介绍,他是苏州本地人,今年56岁,“文革”时期他初中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1995年,他从苏州某单位下岗后,就开了家小杂货店,并以此谋生。
  谈起“驯麻雀”的经历,杨大爷表示,纯属个人爱好的自然发展。原来,他从小就喜欢养鸟。“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玩鸟,没上小学之前,我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养鸟了。到现在,如果我养生鸟的话,十有八九是可以成活的。”据杨大爷介绍,所谓的生鸟就是刚从野外捉来的野鸟。下岗后,杨大爷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外,其他精力基本上都投入在养鸟上面了。杨大爷说,现在玩鸟其实成本不大,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一只鸟得要花掉一个工人四五个月的工资。
  一只鹩哥的死
  让他决心养麻雀
  1990年,杨大爷花了280元,买回来一只鹩哥。杨大爷说,那只鹩哥,他从它刚刚孵出来就开始养了,看着它慢慢成长、老去,直到2002年老死,整整养了十二年!他和鹩哥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那只老死的鹩哥,杨大爷还给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送终仪式”:将鹩哥用塑料袋装好,系上砖块,沉入了门口的那条小河的河底。
  正是这只鹩哥的死,让杨大爷做出了这一生最大的改变:不再痴情养那些抓来的生鸟了,改养家门口的那群经常来和家鸟争食的麻雀。因为多年的养鸟经验,让杨大爷俨然已经成了养鸟界的“独孤求败”,他想要挑战一下自我,驯服那些见人就逃的麻雀。
  他是怎么驯服麻雀的
  “驯服第一只麻雀,我用了3年时间”
  据杨大爷介绍,他驯服的麻雀,最多的时候有二三百只,目前大约七八十只麻雀。“从2003年到2006年,第一只麻雀飞到我手心吃食,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和它培养感情。”当我们问到杨大爷和麻雀相处的秘诀时,杨大爷只说了两个字:耐心。
  杨大爷说:“要我说出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我肯定说不出来,但我知道,要驯服麻雀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三年时间,我就喂养那一只麻雀,从一开始将食物撒在十米开外,到后来放到我脚边,到最后慢慢把它引到我手上吃食,我和它之间建立了亲密友人关系。”
  杨大爷说,他喂食的时候,常常需要将手伸出去一丝不动,坐在那里等一只麻雀。可能一般人等了几分钟,麻雀不来就走了,但他会很有耐心的一直待在那,有时候甚至会等十几二十分钟。
  “我养的第一只麻雀其实还是一只成鸟。”后来,在杨大爷喂养了它五年之后,不见了踪影。杨大爷推测,应该是老死了。杨大爷说,现在他养的这群麻雀,其实都是它的后裔,就这么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杨大爷笑称,现在这么多麻雀,他已经分不清它属于哪族哪支了。
  “听叫声,我就知道它们是聊天还是报警”
  聊着聊着,兴致高涨的杨大爷还拿起家里的录像机欣赏起来。原来,前几年,他特意买回来了一架摄像机,记录自己平时和这些麻雀的“美丽情缘”。在杨大爷特意挑选出来的一组镜头中,只看到,在他的挑逗下,一只麻雀不断飞到他嘴上,叼走他含在嘴唇边的小虫。而另外一组镜头中,在他的大腿上,两三只麻雀跳来跳去,杨大爷则拿着小虫独宠其中一只,让其他两只麻雀醋意大发,互相啼叫、追逐、啄击。
  这些麻雀为什么就只愿意飞到杨大爷身上,其他任何人喂食都不行呢?杨大爷说,这些麻雀都“认识”他。当然,不仅麻雀能认识他,他竟也认识每一只麻雀。“像人长得各不相同一样,每只鸟的脸也不一样;另外,它们在大小、体形、羽毛颜色等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我大老远就能分辨出来。”
  另外,在三五十米外,杨大爷就能根据麻雀的不同叫声,判断它们的天敌是否来了。当然,杨大爷也坦承,到现在他也听不懂那些麻雀叫声具体是在说什么,但他能根据叫声,基本判断出是在聊天,还是发出警告讯号。“其实麻雀也像人一样,经常要叽叽喳喳聚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
  杨大爷说,在这十几年中,他喂养过将近30种不同的鸟类,经过与各种鸟的朝夕相处,杨大爷能够熟练地识别出每只鸟各自的特点,例如根据鸟的嘴形,杨大爷还可以判断鸟喜欢吃哪种类型的食物。例如简单地说,嘴形比较长、尖的鸟,吃食以虫为主,而嘴巴比较短的鸟多数吃谷类。
  “麻雀和人一样性格各异,有的胆大有的胆小”
  据杨大爷介绍,现在他每天早中晚都要给麻雀喂食,早上天刚亮,麻雀就在窗外叫,提醒他该给它们食物了,生物钟比人还准。杨大爷说,在喂食的时候,他不允许人去吓鸟,一旦鸟被吓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来了。而且呼唤麻雀前来手上叼食时,手上晃动的幅度不能太大,最好就是手指之间进行微幅的错动,而手腕和手臂不能动。
  另外杨大爷还说,给麻雀喂食或者逗麻雀玩的时候,身边不能有猫,因为猫是麻雀的天敌,但可以有狗。当然,这只狗必须是不曾对麻雀有过扑咬、狂吠等恶意“言行”。“其实麻雀胆子很小,也很记仇的。一旦你对它们有过恶意行为,它们就会永远远离你的。”
  杨大爷坦承,不是每一只麻雀都能被他驯服的,因为毕竟麻雀是野生,也是鸟类中非常胆小谨慎的鸟类。虽然驯服高峰中,能有两三百只麻雀飞到他手中觅食,但能在他大腿上“争风吃醋”、在他嘴边进行“虎口夺食”的麻雀,毕竟还是少数,甚至只是个别麻雀的大胆行为。
  “其实麻雀也像人一样,有胆子大的,也有胆子小的,有性格乐观开放的,也有羞涩内向的。”杨大爷说,第一只飞到他手中觅食的那只麻雀肯定就是性格比较乐观开放的,愿意接近人、相信人。
  杨大爷提到,虽然那些麻雀都是他养的,但麻雀们不住在他家那里,而是住在小河对面的高档公寓区,因为自己住的房子是平房。“它们住得可比我高级,它们白天在这附近三五百米的范围内活动,晚上就会回到河对面新村高楼的‘家’中睡觉。”
  原来,如果麻雀将窝搭在低矮的地方的话,就会有被猫等天敌吃掉的危险。杨大爷说,在苏州,麻雀的天敌就两种鸟:雀鹰和黄白劳。有趣的是,当天敌出现的时候,麻雀的“好朋友”白头翁还会通过叫声,向它们通风报信。
  现场直击:亲眼目睹麻雀“大集合”
  我们要离开时,正好碰上了麻雀即将“集会”。杨大爷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召集麻雀吃食。在小卖部前,杨大爷喉咙里咕噜咕噜发出声音,那是他与麻雀间的“密语”。只见不一会,小卖部附近的树上、房顶上,麻雀陆续飞来,一只、两只、三只……从杨大爷的手中获取食物。这些麻雀有的落在杨大爷的手上,有的停在杨大爷头上,有的在杨大爷的腿上逗留,俨然亲近的朋友那般毫无戒备。
  小故事:
  孔子学生公冶长相传通鸟语
  公冶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相传他通鸟语。传说有一天,公冶长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羊。他把死羊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记了乌鸦的话,把肠子埋了。乌鸦很生气,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又往北山跑去,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原来是一个死人。围观的人们把他送到县衙。公冶长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一遍,县官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就把公冶长放了。
其他文献
余秋雨说过,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传奇和典故,写下南京的沧桑;江河和湖泊,铸就南京的魂魄。  在中国,但凡有“京”字的地方,给人就是帝王将相,龙蟠虎踞的感觉。南京曾虎踞龙蟠,也曾隔江犹唱,北方严正方大的气象,与南方温柔妩媚的风姿,此时,正红绿相映,恰到好处。  比起上海、广州、香港,今天的南京怎么看也算不上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但是历史上她却曾是江南最奢华的一座
期刊
棒球帽、霹雳手套、鲜红的运动服、一双彩色的单排轮滑鞋,这些“装备”,你能和一位72岁的老奶奶联系到一起吗?在长春市劳动公园里,经常来遛弯的人都会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滑轮滑的身影,她就是72岁的长春市市民赵守真。  72岁老人“滑龄”6年  “我滑了6年了,天天都来!”如果你认为轮滑只是年轻人的运动,那你就错了。  现年72岁的长春市市民赵守真奶奶在6年前迷上了轮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不论冬夏,赵奶奶每
期刊
还记得学生时代戴过的那些校徽吗?戴着校徽出门时是不是特有自豪感?有没有忘戴校徽在校门口被值日生逮个正着的“惊魂”经历?在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看到,一位校徽收藏者正在向居民免费展示自己收藏的南京的大中小学校徽,400多枚校徽在社区活动室的长桌上一字排开摊放,一枚枚老校徽勾起了市民们的青葱回忆。  最早校徽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校徽是倒三角形  这些校徽的收藏者叫王永清,家住奥体新城翠杉园,今年62
期刊
一位和水有着特殊感情的退休女教师汪秀龙,因为坚持游泳,今年72岁的她,看起来像50岁。  汪阿姨家住福州台江区河下小区乃裳园,她钟情冬泳52年,在她家的墙壁上挂了3块金牌、4块银牌、1块铜牌,这些都是她参加全国蛙泳比赛获得的。还有一张发黄的奖状,汪阿姨至今仍保存着。那是1960年汪阿姨参加“福建省冬泳检阅大会”100米蛙泳,获得第三名的奖状。  小时候爱上游泳  汪秀龙出生于1941年,厦门人,十
期刊
年逾花甲,身材瘦小,却力大无穷;头顶破石,单手对打3名壮汉;还会散打、兵器、轻功等多种武术。  扬手、抬脚、换步、推掌、回手……一招一式张弛有度,柔中带刚。  在铁山鹿峰阁下一处训练场上,一位62岁的老人表演了一套“刚猛灵巧”的独臂拳,赢得满堂彩。他就是大冶孔门拳术第十一代掌门人——尹德甫。  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技  1950年,尹德甫出生在大冶市还地桥镇大井村。6岁起,他开始学习祖传功夫孔门拳
期刊
宿迁市宿豫区老年大学为8对老学员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钻石婚、金婚、红宝石婚祝福会”,老年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回首青春梦想、共话夕阳正红,一派其乐融融。庆祝活动刚一开始,老年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为8对老人戴上了大红花。据介绍,这8对老人婚龄最长的已达60年,最短的也有40年。  组织者们为老人颁发了“金婚证书”并为老人拍照留念,老人们在镜头面前似乎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之后,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自编自导
期刊
人民币收藏投资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懂得人民币收藏投资的一般常识与规律原则,就不会在收藏投资过程中迷失。  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要具备高雅的收藏情趣,无论市场行情涨与跌,都会坚持收藏,持之以恒,贵在坚持,相信总会有所回报的;  2.要提高知识修养和鉴赏水平,更新信息,做到眼光超前,行动超前,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帮助我们规避更多风险;  3.要百倍注重、审视藏品的品相,哪怕是细小
期刊
由吉林省省老龄办、省体育局主办,省体育总会承办的吉林省第四届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开幕式在长春市体育馆举行。全省老年人趣味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有来自全省各市州、中省直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共22支代表队的665位老年人参加比赛。  最有趣>>  “提篮购物”来回找三次  趣味运动会进行了部分运动项目的比赛。在提篮购物项目比赛中,每条20米长的跑道中间,放着一个篮子和各种生活用品。篮子里有一张购物单,
期刊
年过半百,本应是为自己的事业扫尾的时候,可常熟却有个不服输的老太太,51岁还学拼音学用电脑,在淘宝网开起了一家专营羽绒裤的网店。几年来,她的网店得到了众多网购客户的认可。当众多网络买家得知店主是一名50多岁的老太太后,亲切称呼其“淘宝姥姥”。“我很爱潮。”与“淘宝姥姥”聊天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年过五旬开起网店  我通过淘宝店中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这位老太太。老太太叫吴桂芬,常熟支塘人,
期刊
头戴红色荷花、珍珠,身穿荷衣,舞步轻盈,手摇红绸扇,一群“荷花姑娘”缓缓登场……  在沙坪坝区陈家桥学府广场,来自22个镇街道的“唱传讲读”节目在此缤纷上演,“荷花姑娘”成为全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表演的是《铁道游击队之歌》里面的一段背景音乐舞蹈。  不可思议  “荷花姑娘”们都是半老徐娘  表演完节目,“姑娘们”一个个拭擦着汗水,露出胜利的微笑。她们是位于詹家溪街道的嘉陵厂退休职工,平均年龄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