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天灾的报道

来源 :地质科学译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元月17日当地时间5点30分一场6.8级的地震袭击了洛杉矶地区。震源深达14km,震中位于离洛杉矶中心西北40km的圣费尔南多河谷的北脊区域。破坏性的震动影响了其东南27km外的圣莫尼卡,距其东南200km的圣达哥和东北400km外的拉斯韦加斯都感觉到了震动。尽管火势压下去了,然而强有力的余震影响这个地区过许多小时。首次震动使供电中断,煤气总管道破裂,到处着火,尽管附近总水管爆裂喷射,火焰仍达20m之高。
其他文献
本文我们利用钻孔岩样的力学性质,详细观察应力引起的钻孔崩落和由水压致裂实验估计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值S_(kmin),构成了卡洪山口(Cajon Pass)钻孔直至3.5km深的最大水平主应力。S_(Hmax)的垂直剖面。正如基本上与所有其它的钻孔一样,卡洪山口钻孔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得到的,最小水平主应力S_(hmin)数据比最大水平主应力S_(Hmax)的数据多得多(并且更加可靠)。为利用观察的井壁
期刊
破裂的发生及其持续过程中表现出非线性特性的两个主要根源在于临界应力增长及其沿不均匀破裂带(包括非孕震的下层地壳)的传播。非线性临界应力增长最重要的起源似乎来自膨胀过程、附近前震的应力传播及其与下地壳可能的相互作用。破裂过程的传播依赖于破裂面动摩擦的不均匀性、凹凸体、断层泥、断层几何属性及与无震的下地壳可能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还将论及基于浑沌理论的地震模型,它们能够解释一些观察到的统计现象。地震预报
期刊
在1988年就有迹象表明,1964至1987年间南太平洋区振荡指数(SOI)五个极小值跟南纬20°至40°沿东太平洋洋脊(EPR)的间歇性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是地球上扩张最快的众多洋脊之一(图1),该处巨大能量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现在另一次厄尔尼诺(南部振荡)期可能快要结束,此刻正是补充检验地震活动及南太平洋区振荡指数值的时侯。观察到的巧合往往是发现(新事物)的前提,并促使我们加倍注
期刊
震前地球电场的瞬间变化(Seismic Electric Signals,缩写SES)只能在特定地区检测到,而且,这些特定地区也只能检测出来自各特定震源区的SES(选择性效应)。利用SES的物理性质,可以预报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本文将就消除地电流记录中噪声的方法、选择性的物理基础等问题,回答一些经常向我们提出的质疑。另外,还将针对希腊最近7年发生的两次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活动,谈谈预报所取得
期刊
在刊登于近期的《EOS》的论文中,Walker(1995)提出了南太平洋区振荡指数特别低跟东太平洋南部地震活动幕之间相关的证据。他推测,地震活动与厄尔尼诺因果关系可能跟伴生震群的大规模海底火山及海底热活动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热效应有关。为此,他引证了1991-1992年一个发生在18°S,116°W的异常震群,并指出在东太平洋洋脊15°S到19°S附近海域分布着大量火山和年青的熔岩流(Scheirer
期刊
我感谢Forsyth等对南纬18°地震活动性质的澄清,同时我认为地震活动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我也相信偏离洋脊轴线的地震活动本身未必跟厄尔尼诺有直接关系,并相信由远震记录得到的发生于遥远洋脊系上的许多地震是一种不伴随火山活动、其震中没有热液成分的洋脊外地震。然而,远震记录到的异常地震活动事件在发生时间上似乎与厄尔尼诺有某种同步性。怎么会是这样的?沿着洋脊系异常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往往伴生异常
期刊
本文介绍两种适用于远震记录的方法,来表征地震事件的时间进程。叠加由大的区域台阵记到的短周期信号可获得震源高频辐射的稳定估计;而对经验格林函数进行反褶积则可获得适用于分析破裂复杂性和破裂时空尺度的可靠的宽带震源时间函数。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就能描述大地震(M_s>7)震源在o.5-200s周期范围的辐射特征。
期刊
本文介绍了TVGA显示卡高分辨率图形模式下显示256级灰度的原理,并给出了用Turbo C语言编写的实用程序。
期刊
本文设计的中值滤波算法根据噪声检测的情况来改变窗口的大小,它既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又能较好地保护边缘,比固定窗口的中值滤波效果好。
期刊
过去十年,全球定位大地测量(GPS)的研究目标已涉及从火山和地震灾害到板块运动及全球海平面变化等一大批构造问题。当GPS数据中出现大于一般为1cm误差的信号时,这些研究就会使研究者得益。研究板块运动要经几年测定之后才有可信性,全球海平面研究也许要几十年,要取得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值得一提的成果只有其发生在现有的大地测量网之内才行。简言之,地球物理学家已把他们的GPS网张好,现在只等大地运动了。构造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