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的陪伴,也是为母之道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这样说过,母道的意义就是要引导孩子与他人合作,并进而引导孩子与整个社会产生联系。父教的意义就是要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并教会孩子以友善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要有意识形成这样的家庭格局:父母要让外界的影响力进入家庭,并以身作则教给孩子社会感和合作之道。
  因为缺乏基本的做父母的常识,很多夫妻只负责物质上生养孩子,很少把教育、陪伴孩子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是迫不得已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的是教育观念造成的主观原因。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父母并不像父母那样生活的家庭状况。
  21世纪,留守儿童是一个令人揪心、备受关注的群体。年轻的父母去外地打工,孩子则被留在老家,由祖辈抚养和管教。于是,在留守儿童心里,父母就成了遥远城里的一种影像。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在精神情感上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生活方式、为人处世之道等等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习得的,而留守儿童就缺少了这门课程。父母作为夫妻的家庭生活模式,父母教育孩子的管教方式,父母作为子女对长辈的伦理传承方式,在留守儿童的心里几乎都成了空白。当他们长大后成为第二代打工一族时,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生命创伤,遇到特定的情境势必复发,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隐患。我想,这与他们的父母没有陪伴自己成长,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父母是不无关系的。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一名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彤彤,女孩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待人接物大方得体,任教的老师都挺喜欢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她小学老师那里得知,彤彤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母亲是文盲,而且身体不好,全靠父亲打工获得的微薄工资度日。彤彤还有一个弟弟,姐弟俩的成绩和表现都非常好,都是学校爱心基金的资助对象。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能把一双儿女培养得如此优秀?
  开家长会那天,我特意关注彤彤的家长。爸爸没来,是彤彤妈妈来参加的。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位农村妇女,满脸的纯朴真诚。身穿家常衣着,已经陈旧了,但洗得干净整洁。家长会结束时,彤彤妈妈被我留了下来。除了沟通孩子的学习和在校表现外,我又询问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彤彤妈妈非常不好意思,脸色绯红,“我们作为父母,真的感到对不起孩子。不忍心把他们留在农村老家,带到城里又只能过这样艰苦的生活。她爸爸为了挣钱养家,整天在外打工干活,也很少管教孩子。我自己不识字,也给不了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吃完晚饭,在孩子们做作业时,就坐在旁边做点针线活,也算是陪着他们了。”
  这位农村母亲朴素的一席话令我陷入深思:每天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就坐在旁边做针线活,这样的陪伴应该不算困难的事,但对广大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当然,并不是所有流动家庭的子女都成长得像彤彤这样优秀,不过能被父母带在身边,并能陪伴他们做作业,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不少留守儿童往往是在老家由祖辈抚养,一直到读小学或读初中才被带到父母身边,这个时候也常常是产生问题的时期,亲子关系有些生疏。有些家庭经过时间的磨合,亲子关系能够有所好转,也有一些家庭因为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甚至酿成悲剧。究其原因,这些父母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是却没有和孩子在生活中共同经历点滴细小的亲子事件,也没体验过亲子相处时彼此给予对方的温暖和满足。缺少了这样的过程,亲子之间就缺少了感情的纽带,缺少了彼此认同的理解和接纳。作为父母,缺少了成长中对孩子的陪伴,甚至都没有产生过做父母的意识,或者说,在孩子面前,他们从没有像父母一样生活过。
  目前城里人的隔代抚养问题一样相当严重。据说,某单位一对小夫妻很是为双方老人争夺孩子的抚养问题而苦恼,最后协议商定:双周日晚7:00由男方父母接回家抚养一周,单周日晚7:00由女方父母再接回抚养一周。于是,每逢周日晚上,都有一对老人早早来到对方楼下等着接孩子。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不少小夫妻确实是只管生孩子不需养孩子的,要么是男方父母要么是女方父母在进行隔代抚养,年轻的父母也就乐得逍遥了。殊不知,这样的抚养方式势必导致年轻的父母不需再思考“如何像一位父母那样生存”的问题了,也将会造成长不大的两代人。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说:“要想成为母亲或父亲,你得像母亲或父亲那样地生活。”无论是哪一种“替代父母”,都不能完全填补生身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意识到,做父母也是生命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让爸爸妈妈们像父母一样地生活,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对自己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作者系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著有《孩子,我看着你长大》等。)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Q 冬春季节,儿子很容易感冒,但每次去医院,发现用药都会有一点差别,医生说感冒分很多种,到底有哪些呢?  A 感冒根据症状可以分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肠胃型感冒等。针对各种感冒,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鼻咽部症状较重,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痛等。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有一半以上的呼吸道感染与鼻病毒、冠状病毒有关系,并具有自愈性。我们常说的感冒不
期刊
这天晨间活动,我带着女宝宝们玩“钻木桶”游戏,孩子们绕过我身边在两个长长的木桶间钻来钻去,像自由的小鱼,特别得快乐,谁也没有关注我,虽然我一直努力地在关注和提醒着她们:  “小宝,小心你的头,别撞着!”  “诺诺别着急,一个个慢慢来。”  “从一头开始钻,两头钻会挤在里面的。”  ……  可是我的声音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孩子们还是自顾自地玩耍,谁也没有关注到我。  与此同时,我的胃一阵阵反酸、烧心,
期刊
我不知道那些家有5岁男孩却能保持整洁的父母都是怎么做的,我只知道,让宝宝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游戏、玩玩具,是他们的权利,是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即使他们把家“破坏”得乱七八糟。  对,就是这个词——“破坏”,是很多父母无法容忍的,也是宝宝挨批的一大理由。太淘气、一点儿也不爱惜东西,几百块钱的新玩具没玩两天就七零八落,好好的书不看却要撕,如果这样的行为都不管教,这些小破坏王们还不得把家都拆了?家长们板
期刊
女儿麦苗频繁眨眼已经三天了。  刚开始,我以为是她眼睛不舒服,并未放在心上;当发现越来越严重时,我有点急了,翻看眼皮,没发现明显异常。百度了一下,又咨询了妈妈群,之前闻所未闻的“儿童抽动症”突然就跳了出来。  用了两天时间,我竭尽全力地观察她。有小朋友玩的时候,玩玩具入迷的时候,她都不会出现眨眼的现象,频繁眨眼通常是她无聊的时候。更可怕的是,她还有多部位抽动现象,比如不由自主地耸肩、抡臂,嗓子里下
期刊
王老师又结婚了  幼儿园的王老师连续几天都没来班里。宝儿问:“王老师哪里去了?”高老师说:“王老师结婚,请假了。”  不久,王老师又请了病假。  一天,外婆去接宝儿放学,问:“咦,王老师今天没来吗?”  宝儿说:“王老师请假了,又结婚了。”  那不是我吗?  上周晨晨的妈妈夸宝儿:“宝儿,你长得好萌啊!”  周末,我们带宝儿去动物园玩,我指着一群小动物说:“宝儿快看,这些是獴。”  “‘萌’吗?”
期刊
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有不少是因孩子而烦恼的倾诉。在我看来,父母亲要经常因为孩子的存在和成长而喜悦、幸福,是他们让我们成为了父亲母亲,为我们带来了这人生的完整与养育的感受,而不要把他们视为麻烦、累赘。  以前,孩子在身边时我还感觉不真切,只是经常感觉到孩子为我带来的生命的新奇与快乐。在儿子上大学离开家以后,我才真正感觉到我是多么需要儿子,是他使我成为了一位母亲,为我带来了生命的忙碌、充实与
期刊
小象拉拉一整天都在生气。  早晨,拉拉想多睡一会儿,可是天刚亮,大公鸡就站在屋顶上,扯着嗓子叫起来:“喔喔喔——”  “躲开!讨人嫌的大公鸡。”拉拉没好气地喊起来。  大公鸡走了,拉拉翻过来翻过去,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手工课上,小鹿用糖纸做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灯笼,河狸老师说:“小鹿做的灯笼真漂亮。”拉拉斜着眼睛瞧了一眼,气哼哼地说:“哼,丑八怪,还不如我的好看呢!”  在操场上做游戏时,拉拉跑着跑
期刊
亮闪闪的小星星爬满了夜空,躺在大床上的多多熊望着窗外的星空。“一颗,两颗,三颗……”多多熊挥舞着毛茸茸的大爪子数起了星星,从一颗数到十颗,从十颗数到一百颗。一直数到天都亮了,多多熊还是没有睡着。  多多熊皱起眉头,感到很苦恼:“我的美梦怎么丢了呢?”他决定去找森林里的小精灵,请他帮助自己找回美梦。  调皮的小精灵听了多多熊的烦恼,轻轻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魔法棒,变出来了红、绿、蓝、黄四粒不同颜色的巧克
期刊
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江苏徐州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和老公的消费观不一样,我平时喜欢给孩子买书、买衣服、买玩具……而老公总觉得不能事事都满足孩子,要节俭。时间一长,孩子就觉得我是爱他的,而爸爸是不爱他的,因为爸爸总是拒绝给他“买东西”。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在孩子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之前,父母的教育可使身边的孩子耳濡目染,大手大脚或克勤克俭,都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消费观念。 
期刊
找到兴趣点  我儿子的名字来自苏轼的一句诗“高处不胜寒”。  儿子小的时候,活泼好动,从学会走路的那一天起,一天到晚就像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一样,跑来跑去,想抓都抓不住,除非睡着了,才能相对安静一会儿。许多次望着他嬉笑的小模样,心里却不由得暗暗为他捏一把汗,担心他上学后怎么办!能不能在教室里坐得住?  当他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喜欢上动画片,只要电视里的动画片一开始,他会屏蔽掉所有的声音,任谁喊也听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