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过程。最初是尝试通过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的优势,在亚优2号的育种实践失败后,技术路线调整为通过光温敏两系法将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江淮生态区的水稻理想株型相结合,克服杂交稻结实率不高、不稳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泛并能安全制种的目标。通过分析多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父本配组的杂种F1的性状表现,确定以带有1/4爪哇稻亲缘的培矮64S为重点母本,选择优势生态群中的合适类型父本重点配组,避开生育期超长和植株偏高等障碍性问题,并根据江淮流域一季稻区的常年气候特点进行生态育种。通过大量筛选,育成两优培九,达到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的统一,将优质、超高产、多抗性状聚集于一体。通过对培矮64S育性转换、开花授粉有危害的高温、低温指标的研究和对各生态区常年气候中出现这些温度频率的分析,提出适宜制种区域和相应的父母本安全抽穗期。研究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提出遭遇低温危害时"以水调温"的制种纯度保障技术。通过对两优培九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长条件的研究,提出适宜种植区、各种植区的适宜齐穗期和主要种植方式的播栽期等生产指导性指标,分析生产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研发提高结实率及其稳定性的栽培技术。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多年大面积成功种植。通过全程回顾育种战略的形成、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品种培育和核心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过程,论述了两优培九育成和大面积应用的意义;补充了水稻理想株型中的茎秆分布性状,提出"渔叉型"茎秆分布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选择各种适口性的稻米;大面积成功推广一个品种,尤其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品种的最适生长条件,然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规划最适种植区,并制定相应的最优栽培措施,还要储备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但难以满
Wireless M-Bus according to EN-13757-4 is a major contender for local metrological network (LMN) in smart metering and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as it holds the
目的探讨患者体重对个体化控制性超排卵(COS)策略下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45个黄体中期长方案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按世界卫生组织(W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一类动物。实验动物是继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宠养动物之后的第4类动物,也
为研究 PC 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过程中主梁挠度在各施工阶段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某 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借助结构分析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PC 刚构桥数值模型,计算了施工过程 中
【正】 §.1 导言“命题”(proposition)一词较多地出现在语言学的文献中,是60年代以来的事;较早一些时候,它主要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无论是逻辑学家还是语言学家,都把
基于封面的不平的集合处理一盖住宇宙组织的数据。一个软集合是宇宙的子集的一个 parameterized 家庭。两个理论能处理数据的无常。软集合在对目标的近似描述上有并非任何限
此碑刻碑文为中国唐代书法家李邕于唐开元八年(七二0年)撰写并书,原碑石在陕西蒲城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