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心里安慰及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1-0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位于青海省玉树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造成了2600多人遇难,其中有372名残疾人死亡,失踪270多人,在震中致残的人大约有3500人其中孤残人员1500人,3800多病残疾人家庭房屋损毁,在短短的14秒中,残酷的地震给结古镇几万人带来了无以言表的巨大伤害,面对瞬间到来的灾难,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忘怀的心理伤害,尤其是在地震中遭遇家破人亡及致残的人们。
  自然灾害是任何人及任何国家都无法预报及任何措施也无法防范的,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及伤害,同时也给人们从精神及心理上受了巨大的伤害,这种打击及伤害在短时间内是不能较快弥补与恢复,未曾遭受过如此大的伤害的人是理解不了其中之滋味的,因而想让遭此灾难的人忘记这种痛苦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它已经将这种灾难的痛苦及伤害深深的扎在人们的心里,就像吃了一块石头永不消化。
  1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失眠,健忘,无助地震中那种突然间地动山摇的感觉,使受难的人群惊恐混乱、无比的紧张和恐惧,救治场地拥挤,余震不断,让人们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甚至躺在床上不敢合眼,夜间稍有响动就会惊慌失措,总之震后人们的心理上充满了无助恐惧、及悲伤。
  1.2 自闭,抑郁。对于受此灾害的人群,尤其是家里有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情况,家人就会表显的自闭,抑郁。从思想深处都不会接受这可怕的现实所带来的伤害 ,整日没有一句话,抑郁寡欢,此后不与任何人交流,悲伤自闭。
  1.3 焦虑、不安,因震中某些人群伤亡过重,既要承受躯体上的伤痛又要担心家中其他人员的安危,在诊治伤痛的过程中还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残疾人等等。因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1.4 悲观、烦躁,一些受伤人群在诊治伤痛的过程中由于手术或长期卧床,后遗症的好坏未知性再加之其对生活悲观失望,因而出现烦躁不安,情绪失控。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震后病理情绪及后遗症,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制定震后心理安慰及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上的减轻病人病痛的同时在心理上给予最必要的安慰。帮助受灾的人群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
  2 安慰及护理措施:
  2.1 首先对于在病房接受救治的伤员,应给他们安排一个温馨的救治环境,保持与伤员建立有效的沟通。对于媒体的采访尽量有效、有计划的安排,杜绝对伤员造成心理上更大的伤害。保持病房清洁、舒适、温馨,确保伤员有充足的休息。
  2.2 对于震后的伤残人群,开展心理常识热心疏导,勇于面对灾害带来的现实,针对病员的性格差异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发放相应的震后心理自助手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尽量使受伤人群了解情绪失控对身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后果。引导伤残者走出灾害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勇于面对灾难,积极面对人生,鼓励患者积极走动,互相多沟通。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尽量忘记身心的痛苦,提高身心的健康质量,对于伤殘人员的恢复起到积极有效的心理安慰及护理。
  2.3 帮助受灾的伤残人员寻找失踪的亲人,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和消费单位,具有密切情感接触的群体,对于做好受灾伤残人员的寻亲友工作不但能够提高他们战胜伤痛的信心而且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伤残人员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跟伤残人员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状态主动帮助他们联系所在单位的领导及家属探望、慰问,给予必要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他们战胜伤痛面对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为早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2.4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该合理调配食谱,确保足够的营养,对于伤残过重的伤员积极加强护理工作,在保证营养和利于疾病恢复的情况下考虑伤员的口味爱好,让其感受到医疗护理的温馨,补充机体热量,提高康复条件。
  2.5 让伤员充分了解我们国家具有“一方受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其正确认识自然灾害。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地震是一种社会性应激源,这种应激源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应激强度大等特点。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觉察需求和满足的能力不平衡,从而使机体陷入严重超负荷的心身紧张性反应状态中。人们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其中有些人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对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都产生不利因素,因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普及灾害知识,提高应激反应的知识水平,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经历者重拾信心。可减轻灾后人群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灾后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因此,灾后的心理护理对维护和促进受灾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丽江市人民医院5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 给予心理护理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2 例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均消除或明显缓解,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产生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 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 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 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1-01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三大症状为主,严重时抽搐与昏迷,甚至发生母婴死亡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孕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孕妇的9%-10%,我院2009年以来,对收治的48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
期刊
【摘 要】探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式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疾病与生存状态的改变而导致的身心应激状态在有创呼吸机脱机后对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并针对多数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8-02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1日~2012年12月30日,收住入科患者共53例,男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系统化综合化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期刊
【摘 要】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呈“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该病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美国2008年由于脑卒中所导致的相关损失就达65.5亿美元。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约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
期刊
【摘 要】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本文介绍一例从外院转入本院产后出血后DIC激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  【关键词】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MODS;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45-02  我院产科病房于2012年4月23日23:30急诊收治一例因外院剖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131碘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两个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使用131碘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出现2例呕吐、3例腹泻、1例喉咙肿胀,合并症出现机率为15.00%;实验组38例(95.00%)满意,2例(5.00%)基本满意;
期刊
【摘 要】目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注重并给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对收治脑血管疾病160例患者及家属、把心理护理始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及出院指导中。结果:对在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的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期刊
【摘 要】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骨伤患者诊治过程中,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 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6-02  护理在骨伤患者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住我院的45例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患者的治疗、心理、生活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由45例降至18例,占40%,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