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有效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n_ac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地理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特定的学生、老师、教材组成的,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靠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如何让高中地理教学更有效?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1 用好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把地理教材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因为教材的编写一般遵循的是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即从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原理)——地理现象,高中地理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编写的。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一般是从地理现象入手,然后去探究产生地理现象的原因,探究地理规律,最后才形成地理概念的。所以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重组。比如在分析“四季的成因”时,教材是从赤道面和黄道面形成黄赤交角,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再到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后总结出形成四季。但学生是先有四季更替的感觉,才去追究四季的成因。所以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本上的思路给颠倒过来,从现象入手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方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1.2 用好教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看教材对核心地理知识、原理的呈现方式。地理新教材的“活动”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活动”功能多样,进一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去巩固,在分析中去提高,从而增进了综合认识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五章的几组“活动”则有效地配合了正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类“活动”既与正文紧密结合且合理分工,又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探究活动的递进性,促使学生在“活动”学习过程之后能跳出教材,再现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2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地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计划完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在“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就应该达成这样的目标: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为原因的关系,建构出荒漠化从形成发展到治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课堂预设的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同。二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地理课课堂会有许多生成的东西。三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也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成”。教师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 让“活动”教学“动”起来
  新课程地理学科教科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活动”的安排特别多,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脑。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灵活安排“活动”教学的思路,也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很好途径。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创设建构,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设疑导思时,不要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设置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但又不能将问题设置的过“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让学生站得高一点就能看得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流畅,并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广度拓展。也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问题”情境法“活动”教学流程安排如下: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②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地理资料、图表→③从材料和图表入手,层层深入、逐步创设认知冲突→④学生积极思考,逐一解决问题→⑤师生一起总结出认知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有难以解决的疑问时及时给以启发、引导。
其他文献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关注程度不够,而且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认识上的偏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实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进步的动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符合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
期刊
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学习能主动  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此,让语文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建立了大学英语概要写作语料库,其目的是通过语料库来研究大学英语概要写作的篇章及体裁的一部份特点,为大学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及测试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基于大学英语概要写作语料库,本文主要对英语概要写作的动语场、动词及物性和主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概要写作 语料库 体裁分析     语料库指“为研究语言,用计算机处理和储存的书面和口头语言材料”,梁茂生认为“语料库是一个按
期刊
数学是一门优美的科学,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作用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历史美,每一个重要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若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可以动人心弦,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则数学可以提供以上的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结合身边的现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地理课堂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阵地,但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困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花了那么多时间,而效果却不好?怎样才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些智商不高但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会远远高于智商高但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思维,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期刊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用生命的张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智慧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其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
期刊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也曾看过一篇文章《欣赏是一种善良》,对其中有句话印象非常深:“欣赏者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  有一篇文章《唯一的听众》,文中那个曾被家人公认为“锯床腿”的拉琴的孩子在一位音乐学院教授的“善意的谎言”的欣赏中奋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
期刊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谈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实现由被动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