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明社出席论坛时说,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还在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银行傍大国有企业的现象依然突出
最近一个时期,实体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加之企业本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企业倒闭的现象屡现报端。在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之后,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天已经到来。
郭明社分析当前的一些金融现象认为,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还在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部分商业银行把理财作为主业,为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贷款出现了断供现象;一些银行大客户部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排队请大国有企业吃饭,给国有企业放款。因为大国企一般资金充裕,没有风险,‘傍大国有企业’现象很突出。所以,并非所有的实体经济都融资难、融资贵,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国有企业融资并不难;从当下急需驰援实体经济的时候,有些银行的放款规模与上年相比却是下降的”。
金融的趋利性越来越严重
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郭明社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金融的趋利性越来越严重,哪个地方钱来得快,大家一窝蜂去,最后大家干的事情一样,例如当房地产行业躺着都赚钱的时候,连农信社的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利润薄且有风险的实体经济很少有人问津了。
二是不少金融机构把防范金融风险当作第一要务,实际上是把防范个人风险当作第一要务。郭明社说,金融防范风险是为了什么?是为保障发展服务,但是现在一些金融机构,发展不发展跟它没关系,他自己没有责任就OK了。
三是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错配。从报表数字上看,金融机构都在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应该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依旧很难。郭明社认为,究其原因,是由于的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错配造成的。换句话说,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错配造成的。一些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为了落实服务中小企业的精神,他们就会找一个有政府背景或有实力的平台转贷出去,这样到实体经济的钱,通过层层加点后,就会必然出现效率低下,成本提高,而且不可持续。术业有专攻,中小企业融资更多的还是需要中小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机构越来越官僚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业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竞争不充分带来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官僚化、行政化。“我听一个从国务院到大银行任职的同志说,他在国务院的时候,见秘书长推门就进;到银行后,要见总行领导还是挺难的。银行比政府部门还官僚。银行内部机构叠床架屋,人浮于事,官比兵多。这种效率、体制、机制,是不能适应新工业革命、高质量发展要求的。”
郭明社说,2018年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机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现在唯有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产生鲶鱼效应,倒逼改革,才能逐步解决银行日趋脱实向虚的顽症,成为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她认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在人员构成中,不能仅仅是学金融专业的,要有各行业的专家和不同专业的人才构成,否则就只会看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看不懂企业潜质,这样就很难下决心是不是给这个企业贷款。“一个好的银行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专家银行。”
郭明社还建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要有责任担当,监管部门要对银行理财给出一定的比例限制。
她认为,每个行业都要有学习榜样,在金融行业,开发性金融应该作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金融方面的一面旗帜广为宣传。“多年来,开发性金融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最高经营目标,其核心是创造性。只要国家需要,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创造市场,在没有信用的地方去建设信用。为中国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扶贫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市场化为手段打造了一批灿若星辰的世界级的明星企业。”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到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郭明社认为,我们应该对开发性金融广为宣传,解剖开发性金融案例,使更多银行业机构了解开发性金融,学习开发性金融,让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真正服务于新工业革命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