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解除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央行的数据,2018年3月末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24.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了13.9万亿元,增幅达13.2%,这些新增贷款流入了哪里?是否如国家所号召的全部注入了实体经济?
  从分类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住户贷款余额增长了6.9万亿元,这个增幅几乎占到了全部贷款增幅(13.9万亿)的50%,其中消费性贷款占比77.5%,经营性贷款仅占比22.5%,同时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贷款余额增加了6.3万亿元。由此可见,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发放依然大量的投入到了消费类贷款和大中型企业中,从量上来看,注入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潜在的融资缺口。
  按照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经营现金流+担保物+可处置净资产”的综合评定方式,大部分小微企业将被拦在门外,在解决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将面临“小微企业难,金融机构也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考核重风险、重质量,金融机构在设置机构考评指标时必然加大质量考核指标权重,从而基层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投放信贷时不得不慎之又慎,宁愿不发展也不愿出风险,另一方面按照既有的信用评价体系来看,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重大缺陷。因此当下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局面是:银行有指标,企业有需求;银行放不放贷都容易被考核(放贷面临资产质量考核,不放面临经营指标考核),小微企业放着低息的银行贷款拿不到,只能承担着高额成本四处借。
  站在金融管理者的角度,如何化解上述尴尬局面,真正帮助小微企業解除融资困局是需要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确保支持小微企业各项的政策细化落实
  2018年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要求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促进企业成本明显降低;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对各项政策细化,出台对应的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本文重点讨论融资领域,其他领域配套政策不再赘述),更重要的是层层督导落实,科学设立统计口径和指标,确保对小微企业各项数据统计做到精确、有效、及时。
  二、转变监管和经营指标考核理念
  监管机构应着重对经营性贷款的用途真实性进行监管,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到位情况进行监督,适当放宽对经营性贷款资产质量的考核。
  各金融机构在设置内部分支机构、业务条线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时,应加大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发放和净增量的分数权重,可设置小微企业低息贷款专项补贴奖励,减少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资产质量考核权重,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好政策支撑,解决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信贷的后顾之忧。
  三、改进和完善既有信贷模式
  金融系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银行间的合作,放宽担保贷款,允许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等资产向金融机构融资,用大数据,逐步做到对小微企业的资质审核从“重资产”到“重信用”转变。
  银行应加大对到期不还本直接转贷的产品投放力度。加大政策性担保公司准入力度和服务范围,成立政策性转贷平台,解决银行到期抽贷和企业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偿还贷款本金导致企业资金断流的问题。
  各金融机构应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小微企业信贷的绿色审批机制,制定区别于传统复杂审贷流程的快速审贷流程,明确小微信贷“重社会效应、轻经济效应”的导向,培养适度容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风控文化。
  四、规范民间金融
  立法允许民间资本创建新型合规民间借贷机构,明确其职能是专门从事合法的民间借贷工作,服务于民营经济单位,实现民间借贷和正规借贷的良性共存。
  同时构建符合新型民间借贷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风险预警及转移制度,设立由金融专家组成的危机评估机构,与监管责任部门配合,监测区域内外各种风险,并进行追踪分析、预测,建立警报发布机制,对各类较大的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五、鼓励金融创新
  在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设计、风控体系设计上面都需要整合大数据,跟当前经济环境和未来小微企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同时更注重评判体系的时效性、实用性。国内需要一套整合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税务系统以及消费信用(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的、能全方位评价一个经营者或一个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需要更多像网商银行的小微信贷一样贴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
  总的来说,需要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金融生态圈,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不依靠资产进行评价的小微企业价值评判体系,结合线上线下金融产品、整合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家金融机构的先进产品和经验,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营造出适合小微企业生长的土壤。(作者单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直属支行)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七次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切实加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可见,党和国家对高校党组织有了定位,对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有了明确的指向,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自然也要引起关注。高校党
期刊
為了科学有效的组织企业的生产计划经营工作,构建计划经营管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构建企业的计划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立足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起对企业战略、业务运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与支撑平台。企业构建高效的计划经营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计划经营部门和
期刊
鑒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独特视角,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方向。企业应该有效利用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风险预防机制来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一、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出现,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可以更清晰地制订发展目标,也能提升企业内部控制
期刊
一、中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现状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飞速进步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何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寻找更加切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道路,是现今教育专家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自十九大提出要注重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产教融合以来,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成为改革过程的方向标。现今中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职业院校专
期刊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扶持跨境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专门的政策体制,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在2013年,我国商务部等十几个部门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随后在2014年国务院就转发,并且制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多项措施,让其面临更多新的契机。但是在B2C出口业务下,必须要制定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否则很难推进整个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
期刊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文化作支撑,一所高校的发展同样需要文化作引领。  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它激励着学校向着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品牌,首先要着力塑造好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形象,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期刊
大数据的信息流通、技术水平发达,在现今社会非常受欢迎,它可以补充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缺点,代替费劲地市场走访调研,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想要搭建一个优质的大数据平台,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传统的企业早已经习惯之前的管理模式,想要通过大数据创新管理,不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动干戈,转型成功与否都是一个未知数,只有企业具备长远的眼光,才愿意冒险突然传统的
期刊
城市推广片主要是以宣传一个城市特色,准确的表达城市的差异化,凝练城市独特人文,形成城市理念,让不在这个城市的人体会到一个城市特有的韵味,城市推广片的创作与研究是一部成功的城市推广片的核心。本文主要从城市推广片前期的创作构思,后期的拍摄剪辑以及如何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利用新媒体媒介宣传作为重点讨论对象,将对如何对一个城市推广片做出明确的定位,如何精准的把握住一个城市的人文特色,让人们对其产生主观意象
期刊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务也正年年增长,然而在发展的同时银保业务也存在一些不足,保险公司和银行必须创新发展,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并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才能够让银保业务更顺利的发展,使银保业务满足社会的需求。  银行保险业务是保险业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保险业务占寿险市场保费收入2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高达60%左右。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也正年年增长,对银行来说,这项业务越来
期刊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较,在建筑的全过程中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建筑行业同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高效益的背后却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等现象,为了缓解解决这种现象,绿色建筑行业也就应运而生,为人类节省社会资源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