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圈有北京的朋友订购羊肚菌,今天采摘的这一批要及时发出去。”2017年4月的一天,在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高半山白土坎村,村民姚顺玉一大早就在自家种植羊肚菌的菌棚里忙开了。“今年已经采了两批了,一批产量在13斤左右。按照现在的生产情况,预计整块地产量在2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每斤100元计算,今年将有2万元收入。”姚顺玉喜滋滋地介绍说。
“身价”如此之高,羊肚菌有何特别之处?
羊肚菌是目前国内价格最高的野山菌种类之一,主要品种有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以及小羊肚菌等,主要生长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山区森林中,一年生长一次。由于羊肚菌受地区、资源等条件限制,产量稀少,采集十分困难,绝大部分没有被人们发现。国内年产量在80—100吨左右,主要出口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际和部分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开发潜力较大。
“二亩羊肚菌,半年可脱贫”。羊肚菌每亩大约投资5000—8000元(主要是菌种、大棚、原料、人工等费用),每亩可产鲜菇300—800斤,每公斤鲜羊肚菌市场价200-300元,每亩产值约4—6万元,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产值的10倍多,投入产出比约1:4。人工栽培羊肚菌不仅能带动脱贫,还能防止滥采滥挖野生资源。
目前,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掌握了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除了沙漠、盐碱地及热带地区(如海南、广东等)外,其余温带、冷带地区都可以栽培,適应性较强。
种植时间安排
10月中旬~11月上旬前后播种、覆土;
12月下旬~翌年2月上旬为越冬期;
次年2月~4中旬为羊肚菌生长期。
土地整理
施肥:将土地深翻一遍,大块连片土地可用拖拉机。然后在地里播撒一遍生物有机肥,一亩地约200-300KG。
起垄分畦:用旋耕机把土地耕两遍、平整。在平整的地表撒白石灰线,规格1-1.2米/畦,畦面上起垄3-4行,畦中间留40公分排水沟。
基料配方:粗锯末、稻壳按5:1,含水量60-65%(以手捏能挤出水为宜)。
营养袋配制:木屑、麦粒清水浸泡24小时,与稻壳以1:1:1的比例,加入少量腐殖土,含水量60-65%。
营养袋制作:选用14*28cm或15*30cm的聚丙(乙)稀袋,装入营养料用扎口机扎紧袋口,然后用常规灭菌即可(可参考香菇灭菌方法,消毒10个小时)。
播种管理
播种时间: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农历10月1日至10月15日前后为最佳时期)。
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
土壤: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含砂质土壤种植最好,透水性能好,需有灌溉条件。
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
播种方法
有基料栽培:在垄沟内先撒一层2-3cm厚的基料,把菌种从培养瓶中拨出来,倒在干净的盆子里,戴上乳胶手套,把种子揉碎后,搅拌均匀地撒在基料上。种子用量为1瓶菌种播种1.3—1.5平方米,每亩地400-500瓶为宜。
无基料栽培: 不需要在垄沟内播撒基料,直接将揉碎拌好的菌种撒在垄沟内。
覆土:播种后,把预留排水沟的土覆盖到畦面上,厚度2-3cm。
遮阴保温拱棚:覆土完成后,在畦面上用钢筋或竹片搭建60-80cm高的遮阳网拱棚,四周用土压好。棚内放置温湿度计,以方便观测菌体生长环境。待平均气温降到5℃以下时,再在遮阳网上覆盖一层薄膜,用于保温。
栽后管理
浇水: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一定湿度。菌种播种,2-3天后浇水一次。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浇水灌溉。冬季一般每月浇水一次。
放置营养袋:第一次水浇完后,可安排生产营养袋。播种两周到三周左右,放置营养袋。选择营养袋一平面用1*1cm钉板扎孔后,有孔的一面朝下,放在沿畦面垄沟播种的位置上,间距50-60cm,放置时要压平,尽量与地面接触。
通风:气温较高时,采取早晚或夜间通风;气温较低时,中午通风。
光线管理:棚内以弱散射光为主,避免强光直射。
出菇管理
温湿度: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选择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维持棚内温度l5 ℃~20 ℃,相对湿度保持在85%。
搭建遮阳网:3月份以后,室外气温高于15℃时,在畦间预留排水沟的地方打穴栽立杆(杆高2.2—2.5米,以不碰头为宜),杆上边拉铁丝,盖遮阳网(株距4米,行距3米为宜)。
病虫害防控技术
防控策略: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搞好环境消毒和清洁卫生;加强管理,合理协调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关系。按GB/T 8321和NY/T 393-2000的规定使用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病害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感染。发菌期培养料发现有石膏霉及其它霉菌感染时,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出菇房,并加大通风量,或喷洒奥绿宝活力菌100~500倍液喷雾。出菇期发现子实体细菌性病害时,清除病菇,并喷洒0.1%漂白粉或3 mg/L~5 mg/L农用链霉素水溶液。发现霉菌性病害时,用50%咪鲜胺1000倍液喷雾。
虫害防治方法: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出菇期发现菇螨危害,用1%食醋、5%糖水和10%敌敌畏混合拌入麦麸中,制成毒饵,撒在地面进行诱杀,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采收和贮藏
采收:在菌体长到10-12cm时应及时采摘。采摘时用小刀割断菇柄采下,避免带下周围小菇。
烘干:采摘的新鲜菌体,应即时晾晒或烘干,避免挤压霉变。一般先在30-35℃时烘干2-3个小时,然后在60℃温度下烘干2个小时。
贮藏:鲜菇在1 ℃~5 ℃冷库中贮藏。干菇应装塑料袋内密封阴凉存放。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原辅材料来源、生产过程操作规程、药剂及产地、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采收等相关内容。
(作者系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九龙实业有限公
司董事长)
“身价”如此之高,羊肚菌有何特别之处?
羊肚菌是目前国内价格最高的野山菌种类之一,主要品种有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以及小羊肚菌等,主要生长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山区森林中,一年生长一次。由于羊肚菌受地区、资源等条件限制,产量稀少,采集十分困难,绝大部分没有被人们发现。国内年产量在80—100吨左右,主要出口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际和部分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开发潜力较大。
“二亩羊肚菌,半年可脱贫”。羊肚菌每亩大约投资5000—8000元(主要是菌种、大棚、原料、人工等费用),每亩可产鲜菇300—800斤,每公斤鲜羊肚菌市场价200-300元,每亩产值约4—6万元,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产值的10倍多,投入产出比约1:4。人工栽培羊肚菌不仅能带动脱贫,还能防止滥采滥挖野生资源。
目前,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掌握了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除了沙漠、盐碱地及热带地区(如海南、广东等)外,其余温带、冷带地区都可以栽培,適应性较强。
种植时间安排
10月中旬~11月上旬前后播种、覆土;
12月下旬~翌年2月上旬为越冬期;
次年2月~4中旬为羊肚菌生长期。
土地整理
施肥:将土地深翻一遍,大块连片土地可用拖拉机。然后在地里播撒一遍生物有机肥,一亩地约200-300KG。
起垄分畦:用旋耕机把土地耕两遍、平整。在平整的地表撒白石灰线,规格1-1.2米/畦,畦面上起垄3-4行,畦中间留40公分排水沟。
基料配方:粗锯末、稻壳按5:1,含水量60-65%(以手捏能挤出水为宜)。
营养袋配制:木屑、麦粒清水浸泡24小时,与稻壳以1:1:1的比例,加入少量腐殖土,含水量60-65%。
营养袋制作:选用14*28cm或15*30cm的聚丙(乙)稀袋,装入营养料用扎口机扎紧袋口,然后用常规灭菌即可(可参考香菇灭菌方法,消毒10个小时)。
播种管理
播种时间: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农历10月1日至10月15日前后为最佳时期)。
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
土壤: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含砂质土壤种植最好,透水性能好,需有灌溉条件。
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
播种方法
有基料栽培:在垄沟内先撒一层2-3cm厚的基料,把菌种从培养瓶中拨出来,倒在干净的盆子里,戴上乳胶手套,把种子揉碎后,搅拌均匀地撒在基料上。种子用量为1瓶菌种播种1.3—1.5平方米,每亩地400-500瓶为宜。
无基料栽培: 不需要在垄沟内播撒基料,直接将揉碎拌好的菌种撒在垄沟内。
覆土:播种后,把预留排水沟的土覆盖到畦面上,厚度2-3cm。
遮阴保温拱棚:覆土完成后,在畦面上用钢筋或竹片搭建60-80cm高的遮阳网拱棚,四周用土压好。棚内放置温湿度计,以方便观测菌体生长环境。待平均气温降到5℃以下时,再在遮阳网上覆盖一层薄膜,用于保温。
栽后管理
浇水: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一定湿度。菌种播种,2-3天后浇水一次。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浇水灌溉。冬季一般每月浇水一次。
放置营养袋:第一次水浇完后,可安排生产营养袋。播种两周到三周左右,放置营养袋。选择营养袋一平面用1*1cm钉板扎孔后,有孔的一面朝下,放在沿畦面垄沟播种的位置上,间距50-60cm,放置时要压平,尽量与地面接触。
通风:气温较高时,采取早晚或夜间通风;气温较低时,中午通风。
光线管理:棚内以弱散射光为主,避免强光直射。
出菇管理
温湿度: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选择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维持棚内温度l5 ℃~20 ℃,相对湿度保持在85%。
搭建遮阳网:3月份以后,室外气温高于15℃时,在畦间预留排水沟的地方打穴栽立杆(杆高2.2—2.5米,以不碰头为宜),杆上边拉铁丝,盖遮阳网(株距4米,行距3米为宜)。
病虫害防控技术
防控策略: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搞好环境消毒和清洁卫生;加强管理,合理协调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关系。按GB/T 8321和NY/T 393-2000的规定使用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病害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感染。发菌期培养料发现有石膏霉及其它霉菌感染时,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出菇房,并加大通风量,或喷洒奥绿宝活力菌100~500倍液喷雾。出菇期发现子实体细菌性病害时,清除病菇,并喷洒0.1%漂白粉或3 mg/L~5 mg/L农用链霉素水溶液。发现霉菌性病害时,用50%咪鲜胺1000倍液喷雾。
虫害防治方法: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出菇期发现菇螨危害,用1%食醋、5%糖水和10%敌敌畏混合拌入麦麸中,制成毒饵,撒在地面进行诱杀,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采收和贮藏
采收:在菌体长到10-12cm时应及时采摘。采摘时用小刀割断菇柄采下,避免带下周围小菇。
烘干:采摘的新鲜菌体,应即时晾晒或烘干,避免挤压霉变。一般先在30-35℃时烘干2-3个小时,然后在60℃温度下烘干2个小时。
贮藏:鲜菇在1 ℃~5 ℃冷库中贮藏。干菇应装塑料袋内密封阴凉存放。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原辅材料来源、生产过程操作规程、药剂及产地、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采收等相关内容。
(作者系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九龙实业有限公
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