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互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经验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抽象建模,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信息 生活化思考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而很多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正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抽象化而来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借助现实生活经验,形象地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同时感悟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学科,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驱动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数学模型引入时,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很多概念的引入直接给出数学概念或者抽象化的函数模型,不够形象直观,学生很难一下接受并理解。因此在一个新的模块开始时,面对诸多新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定义,不妨把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这样的优点在于在学习这个数学模型的初期,如果学生对某些数学定义和概念理解或记忆不清,则可以通过对于生活化场景的理解不断巩固和加深这个抽象化的数学模型。
  比如在介绍数列时,可以引入庄子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这一形象化的生活模型抽象为数学模型,抽象成为数列{1,1/2,1/4,1/8,1/16…},然后使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数列是有穷的还是无穷的,从而引出数列这一抽象数学模型的有穷性和无穷性,分别对应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再引导学生对这二者的不同性质有哪些分别进行思考。这样就把一个抽象晦涩的数学模型生活化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
  二、学生解题时,抽象题干生活化信息
  很多解答题的题干设置,常常采用生活化的场景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这样的题干设计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抽象归纳为数学模型,再将建立的模型带入生活中进行实践。但是这样的题干设计对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数学模型建立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学生由于对题干的理解不准确,导致题干信息提取不全面,自然导致引入变量过多或引入变量不足,无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有误,导致数学建模不正确,自然导致无所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后,学生还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计算,这要求学生对题目的考点和考查方式作出准确的判断,不仅要知道这道题考的是什么,还要知道出题者想看到的解答方式,并且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因此,在平时的习题练习和讲解中,要注重从生活场景到数学模型这一抽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不遗漏地提取有效信息,而且要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确定考点。这样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对给定已知条件的情况进行求解,而且要求学生在一系列杂乱无章的讯息中,有序地提取有效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养成从生活场景到抽象化模型转化的习惯,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作业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使学生明白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明白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再解决数学模型,将答案代回生活进行验证的这一科学流程。比如在微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学导数及二次导数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导数的应用,比如膨胀率、增长率、提高率的概念,高台跳水、自由落体中所提到的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导数这一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一个数学模型建立之前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有益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在讲解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有意识地寻找和印证这一数学模型,将这一参数化的数学模型带入生活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这对学生加深印象、增强理解是非常有利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得出结论,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数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洪刚.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策略[J].中学数学参考,2010(26).
  [2]高凤波.浅谈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综合,2013(1).
  [3]魏宏军.谈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祖国杂志半月刊下,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和写作同属于语文活动的基本能力范畴,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阅读强调基本素材的长期积累,而写作则是阅读活动的有效积淀、厚积薄发和实际运用。然而,语文教师很少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学,而是一方面开展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舍近求远地进行作文训练,结果既失去了一些联系教学的良好契机,又造成了许多优质教材资源的浪费现象。把阅读教学与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启发训练有机地结合
摘 要: 任务型阅读是在一定学习目标要求基础上的阅读和探究,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互动性。以任务阅读为前提,以探究理解为过程的强化理解感知,能在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增强理解感知的准确性。探讨任务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对改变阅读学习模式和理解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阅读教学模式 理解方向 理解感悟 语用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注重任务原则运用,引导学生在深入
摘 要: 工程制图是工程界的“语言”,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就业技能。怎样强化该项就业基本技能,是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吉首大学园林制图课程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提出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就业技能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实现个性化表达,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个性习作能力 个性素材 个性中心 个性创造  “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习作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积累和丰富习作资源,做到立意和语言个性化,结合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
摘 要: 科学课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让课堂充满“科学”的味道,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我们一直在探索。本文从蜕变的味道入手阐述如何追求具有“科学味”的科学课。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蜕变 科学味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它应该是水波浩渺、气象万千的。科学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1.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
摘 要: 本文对公开课“点评课”做了感悟,总结了感悟是“满意的喜悦、不足的缺憾”,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欣慰。  关键词: 公开课 感悟 教学设计  一、感悟“满意的喜悦”  “满意的喜悦”感悟的三个亮点:对设计的欣喜感;对内容的充实感;对课件的满意感。  1.对设计的欣喜感:创设的理念新颖、条理清晰、构思独特。  (1)设计前的心结。  在开始设计本课前,我曾开过好几次公开课,也曾观看过无数个公开课案
摘 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为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文章从五个方面举实例论证了问题情境教学对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营造师生相互配合、共
摘 要: 中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类别多样,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本文以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为例,对英语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等主要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作介绍。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 The Taiwan Earthquake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
摘 要: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期间不断学习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教育建设体系。但因社会背景、国家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堪称世界最完美的教育体制“双元制”是如何影响我国高职专业的设置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元制” 专业设置  引言  德国的“双元制”是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的相互配合协调,以培养手工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人才。但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