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探源,课后延伸”教学模式的尝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上高一下學期平面向量的习题课,通过“课前探源,课后延伸”,学生能主动创新,自主解决新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平面向量;教学模式;习题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0103
  一、引言
  平面向量的教学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代数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本节课作为高一下学期平面向量习题课,笔者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一类向量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题目1:如图1,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OB、OC,其中OA与OB的夹角为120°,OA与OC的夹角为30°,|OA|=OB=1,|OC|=
  23,
  若
  OC=λOA μOB(λ,μ∈R)
  ,则λ μ的值为.
  题目2: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和OB,它们的夹角为120°.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若OC=xOA yOB
  ,其中x,y∈R,则x y的最大值是.
  针对这两道经典的高考题,我从“课前探源,课堂争鸣,变式训练,课后延伸”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探源
  不论是知识还是方法,这两题都与人教A版数学必修4的以下三方面内容相关.
  一是第94页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二是第100页例8的探究:当
  P1P=λPP2
  时,点P的坐标是什么?(大家知道,其实这就是定比分点公式的向量表示形式)三是第141页例4: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π3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问: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在对所给题目进行探究前,先让学生回归课本,对以上三方面内容进行探究,学生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方法方面都会有所启发.
  2.课堂争鸣
  探究题目1的解法.
  生1: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以OC为一条对角线,OA和OB上的线段为一组邻边构建平行四边形求解,具体如下.
  通过几何直观,学生容易发现这是个特殊的三角形,由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不难得到λ=4,μ=2,从而λ μ=6.
  生2:以O为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利用坐标求解,具体如下.
  师:很好,OA、OB可以看作平面内的两个基向量.此方法又可简称为“点乘基向量”法.刚刚大家说到的三大方法:几何作图法、建系法和点乘基向量法都是平面向量习题中经常用到的解题方法,大家要引起重视.
  对于题目2,学生通过类似以上建系法得到结果.
  师:有没有同学是猜到答案的,怎么猜?
  生5:画图猜出来的,感觉C在弧中间时最大.
  师:画图?那么就是几何作图得到,很好.你的直觉非常正确.下面我们来给出几何解释.
  从而x y∈[12,52].
  师:这位同学相当厉害!他将点乘基向量法和向量的几何意义结合起来,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值得学习.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其实两位同学的想法在几何意义上无非是一个把OA拉到两倍的位置,一个缩到了原来的一半位置,但第一位同学遇到了困难,无法进行下去.可见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发现问题,才能探究得到新的结果.
  变式2:如图2,AP=mAB nAC,点P在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
  则m,n满足的条件是.
  师:当P落在BC所在的直线上时,m与n满足什么条件?
  生(齐):m n=1.
  师:当P落在BC所在的线段上时,m与n满足什么条件?
  生(齐):m n=1,m>0,n>0.
  由此,学生很容易得到“m n>1,m>0,n>0”,即为本题答案.
  师:我们改变阴影区域的位置,就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一道改编的题目.
  4.课后延伸
  创编题1:如图3,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OP
  =xOA yOB
  ,则x的取值范围
  是,当x=-12时,y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这道创编题其实是2006年湖南卷理科数学的一道填空题,这道题实际上是在前面变式的基础上适当改变过来的,通过几何作图可以得到答案.
  解析:如图4,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以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
其他文献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則
變“错”为宝
期刊
[摘要]“探究一主体参与型”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精巧的问题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是实施“探究一主体参与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探究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15-01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2017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紧扣课标,沉稳大气,充分体现了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学科能力、兼顾传承创新等特色,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分析试卷命题特点,整理学生问题反馈,反思教学改进策略,这样能真正发挥中考物理试卷的导向作用,促进物理教学的不断优化。[关键词]中考物理试卷;命题特点;问题反馈;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针对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策略。[关键词]习题讲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40-03“问题是物理的心脏”,物理教学离不开解题。课本上的习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初三复习课教学中习题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搞好习题讲
[摘要]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显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在于避免教与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呈现、认定比较混乱,教学目标没能发挥相应的教学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目标认定;
[摘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习题,而对于无数据的实验操作、仪器调节问题学生不易解答,为了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结合图形,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图形[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
[摘要]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借助实验,可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基于此,以《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为例,从新课导入、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实验;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55-01如何教好高中物理,实现最大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的不懈追求。作为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教
[摘要]通过教材中的一些例子辩证地说明“求”和“索”的关系,提出“求”的方向是重点,而“索”是为实现所“求”而采取的方-法,是难点。教师要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探索”方式,使自己尽快“长出”勇于且善于“求索”的翅膀,在“漫漫的求知路上,上下而求索”。[关键词]求;索;步步深入;举一反三;另辟蹊径[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
[摘要]“翻转课堂”能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搭建较好的平台,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通过《免疫调节》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地深度学习,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