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王晓朝(浙江大学)
  本文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主要伦理学著作《论至善与至恶》进行了解析。作者指出:西塞罗抓住希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至善问题批判晚期希腊三大主要伦理体系,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和外在实际困境展示在人们面前。西塞罗的政治、法律著作中已经包含着“公民伦理”的思想,通过《论至善与至恶》的写作,西塞罗基本上完成了对希腊伦理学遗产的清理。这种批判性的扬弃使他不但能够兼收并蓄,为发展适合罗马共和国的伦理思想改铸出一整套拉丁伦理学术语,而且以他那个时代和民众的共同道德意识为裁决标准,重整了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道德准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约10000字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民俗中的嬗变
  ●霍修勇(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民俗领域的嬗变具有典型意义。在民众的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娱乐消遣等民俗领域,传统伦理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整体价值逐渐减弱,而相对性、现实性、个体价值渐次增加,平等、自由、主体性等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孕育、生长。嬗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极大的不平衡性、复杂的多样性、激烈的冲突性等特点。
  《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5期,约7000字
  
  “环境进入伦理”的两种道德哲学方案
  ●田海平(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环境伦理学不是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非此即彼,而是“思”入“环境—伦理之论题”并进而探索“环境进入伦理”在实践视阈中呈现的道德世界观之改变与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实践的哲学或哲学的实践。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约9000字
  
  从教谕文献看古代埃及伦理教育的传统内容
  ●史海波(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其他文献
据《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妈妈为了已上初中儿子的健康成长,经常与学校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儿子的表现,并记录下儿子每天的具体情况。这使得15岁的儿子感觉“自己就像被扒光了一样,没有秘密,没有自我”,试图割腕自杀。  按理说,家长对子女关心,子女应该高兴,应该感激,可是这个孩子非但没有感恩之意,反而想寻短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爱孩子没有错。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感。但是,爱孩子只有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作出了回答—a fine human being(培养好人),即品德第一,而第二目的则是提高智慧。“小胜靠智,大胜凭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如何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格,使其逐步靠近人生的“大胜”?在深入研究学校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发现“自强、自立、笃学、报国”是保定外国语学校的优良传统,培养有品、有德、有格的人是我们
北京景山学校创建于1960年,是由中宣部直接创建的一所专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建校52年来,几代景山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教改道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教改之歌。52年来,景山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83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亲笔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广州,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初到广州,高耸的广州塔闪动着变幻的色彩,如点点繁星闪耀苍穹,各具特色的建筑异彩纷呈、五光十色,到处充满了活力,俨然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国际大都市;待到深入了解,才发现雄伟的建筑群掩盖不住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汉南越王遗迹、广州城市博物馆、北京路千年古道,这些都透露着悠远古风的痕迹。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
一、活动设计    (一)策划主旨  聋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应对网络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让聋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实现德育的实效性是聋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据对我们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六至九年级初中生关于网络的调查显示,聋生沉溺网络是普遍现状,对他们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作用。因此,学校根据本校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展“行自强教育、促聋生发展
比亚迪不再是那个饱受诟病、由机械工程师主导的“直男癌”式审美了,由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主笔的DragonFace赋予了唐DM更加生动饱满的前脸造型,车侧线条也过渡得更加温润平和,与之前臃肿的体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是高配车型,22英寸轮毂的加入使整台车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放心,它们并不是绣花枕头。  将外观设计交给外来的和尚后,比亞迪的理工宅们将无处发泄的灵感洪流倾泄到了内
摘 要 当今,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考察新加坡儒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加坡开展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借鉴新加坡经验,对推进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 键 词 新加坡;儒学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简介 曾长秋,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佳,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文
教育就要传承人文,化育英才。因此,文化与学校密切相连。文化是教育的血脉,学校的文化和历史活跃在学校的生命中,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文化是教育的根基,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学校从硬件设施到管理思想却无不镌刻着它的印记;文化是思想的底色,学校中所有人的思想、行动无不呈现着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因此,最优秀的学校必然是校园文化最具亮点的学校。  我校探索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
1994年,有学者在《东岳论丛》发表题为《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的文章,认为“功利主义冲击了传统道德中的消极因素,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克服假大空的东西,形成务实而不务虚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1]。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也认为功利主义道德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范导作用。同年,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第6期发表文章《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引起了对德育功
入行第二年,他就在自己的日记中郑重地写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六十年”,四十年风雨砥砺,有悲有喜,而践行诺言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如今,他已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教育管理者,他就是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    深邃犀利的目光,平实又不乏深刻的道理,言行中流露出的亲切和善……诸多智慧的积淀已在他身上糅合为一股强大的气场,让人无形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贵阳的冬日阴雨连绵,而与李局长的对话却让记者心中泛起了层层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