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与发展趋势。和谐社会,人和为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水平,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无疑会成为未来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重点。积极探索适应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
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其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有较高理论知识与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学生的和谐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一)德与智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职业教育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身与心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體,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身心健康”。
(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知识结构因素。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公共基础课程,很少开设其它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需要学科知识间的和谐。
(四)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本科生而言相对薄弱,但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容易培养职业技能。为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和谐,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如我校与中日合资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校内“医用电子仪器公共实训基地”。
二、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使命。高职高校院校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要求和谐的人去建设,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的:“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呼唤。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无疑会成为未来社会和谐的基石。
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生产力水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基础则在人才。人才要有合理结构,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适应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与市场需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需要这样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重大使命和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亿计和谐发展的劳动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黄炎培先生对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阐述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谋生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②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党组织的重大使命与课题。
三、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之着力点
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正确定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是高职高专党组织的首要任务。高校党组织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着眼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把高校的中心任务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高职高专党组织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同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党组织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在谋求个人生活、个性之发展,在实现与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社会、集体做出相应的贡献;引导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同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1)灵活地设置课程与课时数,力求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实训、实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公共实训基地;(2)改革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说教、灌输、单向交流转向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3)化知识为方法,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从掌握知识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重,努力开发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提高教学与实训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应对时代的迅速发展;(4)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技术中渗透人文关怀。
(三)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核心作用。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通过监管、考核、评比等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证。高校党组织应率先树立“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大力引进紧缺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方针,穩定现有的骨干队伍,特别是对一些老的骨干教师,党组织应积极鼓励他们在学历上、科研能力上加以提高,最后党组织还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对青年教师不断加强培养,使他们在学业、学术、职业道德上更快地提高和成长。
2、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硬环境、校园软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育和谐发展的学生。
校园硬环境主要指建筑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生活园区等)和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高校要坚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校园理念,使学校建筑、基础设施凸现人性化、人文化和高品位;要把健康校园创建纳入城市公共卫生建设,作为提高师生素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塑造城市精神的主要宗旨之一。在高校的校舍建设、道路建设、人文景观、绿化景点等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创建高校优美环境,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环境育人的目的。
校园软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蕴涵着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高校要把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在教学课程、教学计划等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内涵,又要培养他们的人文品质内涵,使大学生的整体人文鉴赏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推进学校整体文明、和谐。
高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发挥在正确定位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中的核心作用;二是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是关键、核心,决定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和基础;和谐校园建设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和深化,两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注释:
①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职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期。
③《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④《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涵》。
http//www.ljrtv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8.
⑥李宣海:《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⑦侯玉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载《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9期。
⑧王国生:《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5期。
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1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作者舒国宋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教育学硕士;
吴裔南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副教授;
朱清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东沪校区党支部书记、经济师。
■ 责任编辑:石岸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重点。积极探索适应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
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其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有较高理论知识与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学生的和谐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一)德与智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职业教育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身与心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體,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身心健康”。
(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知识结构因素。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公共基础课程,很少开设其它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需要学科知识间的和谐。
(四)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本科生而言相对薄弱,但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容易培养职业技能。为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和谐,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如我校与中日合资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校内“医用电子仪器公共实训基地”。
二、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使命。高职高校院校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要求和谐的人去建设,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的:“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呼唤。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无疑会成为未来社会和谐的基石。
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生产力水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基础则在人才。人才要有合理结构,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适应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与市场需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需要这样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重大使命和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亿计和谐发展的劳动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黄炎培先生对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阐述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谋生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②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党组织的重大使命与课题。
三、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之着力点
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正确定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是高职高专党组织的首要任务。高校党组织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着眼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把高校的中心任务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高职高专党组织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同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党组织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在谋求个人生活、个性之发展,在实现与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社会、集体做出相应的贡献;引导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同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1)灵活地设置课程与课时数,力求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实训、实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公共实训基地;(2)改革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说教、灌输、单向交流转向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3)化知识为方法,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从掌握知识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重,努力开发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提高教学与实训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应对时代的迅速发展;(4)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技术中渗透人文关怀。
(三)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核心作用。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通过监管、考核、评比等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证。高校党组织应率先树立“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大力引进紧缺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方针,穩定现有的骨干队伍,特别是对一些老的骨干教师,党组织应积极鼓励他们在学历上、科研能力上加以提高,最后党组织还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对青年教师不断加强培养,使他们在学业、学术、职业道德上更快地提高和成长。
2、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硬环境、校园软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育和谐发展的学生。
校园硬环境主要指建筑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生活园区等)和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高校要坚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校园理念,使学校建筑、基础设施凸现人性化、人文化和高品位;要把健康校园创建纳入城市公共卫生建设,作为提高师生素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塑造城市精神的主要宗旨之一。在高校的校舍建设、道路建设、人文景观、绿化景点等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创建高校优美环境,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环境育人的目的。
校园软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蕴涵着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高校要把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在教学课程、教学计划等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内涵,又要培养他们的人文品质内涵,使大学生的整体人文鉴赏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推进学校整体文明、和谐。
高校党组织提高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发挥在正确定位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中的核心作用;二是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是关键、核心,决定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和基础;和谐校园建设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和深化,两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注释:
①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职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期。
③《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④《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涵》。
http//www.ljrtv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8.
⑥李宣海:《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⑦侯玉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载《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9期。
⑧王国生:《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5期。
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1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作者舒国宋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教育学硕士;
吴裔南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副教授;
朱清系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东沪校区党支部书记、经济师。
■ 责任编辑: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