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解读教书育人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书育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要做“教学相长”,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教育不能重教书轻育人,而应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应通过赏识激励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 赏识激励策略
  
  《说文》中“教”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被被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这里所说的“善”我们可以宽泛理解为品德修养的善和某一方面的专长,这里包含着古人朴素的教育目的。即“学而优则仕”,而“上所施下所效也”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古人通过“上施”“下效”实施“传道、授业、解惑”,而“施”的内容无外乎有助于“进仕”的《四书》《五经》等书籍,“育人”的标准则是培养能打通《四书》《五经》进而博得功名的人,“金榜题名时”是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人的课程观在于狭义的书籍,价值观在于一种功利价值,即能够博得功名,教学观在于传授、模仿。可见古代所谓的教书育人是用单一的方法教固定的书,育有一定规格的人,功利色彩相当浓厚,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扭曲,甚至被泯灭,孔乙己就是当时教育观念下的一种牺牲品。
  我们过去传统教育价值观与古代教育价值观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课程甄别、选拔功能被片面强化成教育的唯一根本价值,学校为选拔、升学率而生存,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就是说的这种教育的怪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更是简单粗糙,为了考试而大搞题海战术,一切为了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内容更是单一枯燥,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答题机器”,而有幸闯过考试独木桥的学生,大部分也都是高分低能,有的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更无从谈素质的综合提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书育人,是教考试用的书,育会答题的人,这便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学生的发展与素质成了教育的副产品,这些正是传统教育的悲哀。
  “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价值观。我们对“教什么书?”“育怎样的人?”及“如何教书?”“怎样育人?”应该都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把握。这里体现了新的课程观、价值观、教学观与育人观。
  一、如何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书”
  “书”在这里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教材,还包括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及教师易忽略的对学生培养起潜在的,潜移默化作用的课程如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勤奋向上,团结拼搏的校风,学风,心理健康、家庭颢响、社会风尚……
  总之,凡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世都可视为“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应该用好自己手中的“小书”及周围的“大书”,这体现了新的课程观。
  新课程理念下到底如何教书呢?这里体现了新的教学观。
  (一)新的教学观特别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过程”。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过去“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这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过去的“教书匠”,而应该是“学者型的教师”。
  (二)新课程的教学观特别注重教学相长。传统教学关系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一堂课学生只需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问题即可,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在这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是一种“填压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特别消极的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新的教学观强调交往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在这个共同体中也将发生转变,他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这里的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朋友型的教师”。
  (三)新的教学观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启发。而启发的特点在于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易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结论,打个比方说,当学生迷路时,不要轻易告诉方向,而要引导他怎样辨别方向。当学生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时,教师应适当进行点拨,并在点拨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便是说的这个道理。这里的教师应该是指点迷津的“智者型教师。
  二、如何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育人”
  育什么样的人?这体现了新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认为教育最终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现代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调学生各方面素养全面发展。特级教师斯霞曾说过这样的话:“培养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句话说得很形象,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让他们要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作为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各方面环境及生活阅历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差异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这样势必会扼杀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可喜景象。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大学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重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位校长的话很令我们深思,当今教育,教师不能只盯住哪些尖子生,应该照顾全体,不要让一些“千里马”在我们手中埋没,而应该像“伯乐”一样发现他们,并培养他们。
  那么到底如何育人呢?这里体现了新的育人观。
  (一)新课程的育人观既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要知道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奥巴思格利来先生曾说过:“我们整天在干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学生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作用呢?”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职。作为教师既要充当学生学习中的良师,还要充当学生生活中的益友,更要充当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新课程的育人观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学起来便会事半功倍。钟启泉曾说:“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1)关心、动机、态度。(2)思考力、判断力。(3)技能。(4)知识、理解。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我们可以借助“冰山模型” 清楚地说明这种学力观的特色:假如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出水面的部分可以比作“知识、理解”及“技能”而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占冰山总体的80%——90%)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正如,冰山有浮出水面与末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显性学力”是靠“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而我们实际教育恰恰只注意到了“显性学力”部分,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隐性学力”部分,这也正是当今教育最大失误之所在,多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慨叹:学生不爱学,学生不愿学,可是他们却没有找到症结之所在。重视智商而忽略情商这正是教育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因为学生有80%以上的潜力未被我们挖掘出来,这正是教育没有获得大面积丰收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隐性学力呢?我想赏识激励策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我们应该善于在平凡、平庸中捕捉闪光点,并极度夸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当学生有进步时,我们要给予积极的认可;当学生成功时,我们要给予恰当的表扬;当学生受委屈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给予极大的宽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书育人,是用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有字之书、教无字之书、教人生之书,并通过教“书”育各方面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育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并始终强调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正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之所在,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
  [2]《走进新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3]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
其他文献
文化市场的繁荣使各种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史无前例的交汇与融合,这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开发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笔者就高校音乐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那么需要的电量就越来越大,增加电气设备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更好的防止和避免由于高低压变配设备
人类艺术史的一页页是由一位位艺术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梵高、达尔文、佛洛依德、毕加索、钱钟书……他们留下的一幅幅杰作,已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星斗一起辉煌于当时,像阳光一样灿烂于今天。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感悟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开拓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性灵,促
本文结合东部油田第一超深井新港1井钻井的实际情况,对新港1井的井身结构、钻井液体系、钻具组合、钻头、固井水泥浆体系等进行了优选与优化研究,对新港1井套管磨损进行了预
我院体育课程改革遵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针对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层次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生体
本文主要以建筑水电安装质量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水电安装工程当中存在的有关质量方面的通病,然后阐述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物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外廷型扩张性建设向内涵管理建设转变,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所在.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成功与否,与“双师型”队
古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过去的几百年内,却是给学艺的学子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力量。可是在如今社会这句话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已经是大大的落伍了。要想提高现代高中体育生业训的积极性,光靠说是不行的,光靠练更是不行的。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分析、探讨和研究。  (问题的提出)  我认为要想提高高中体育生业训的积极性,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制度系统训练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资
近日有研究人员表示应该提倡人们将牛奶等奶制品作为日常饮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奶制品不仅可以为人们的身体带来健康,甚至还能带来诺贝尔奖奖牌.rn2012年10月,《新英格兰
把趋势外推模型和ARIMA模型结合起来可构建混合时间序列这一新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并以1978~2000年我国GDP总量数据为依据,通过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根据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