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励志之风 育感恩之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在创建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一所硬件环境、生源素质均不突出的学校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本着这样的思考,河沙小学立足生源实际,依托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致力于打造“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质,使学生学会立志于学、成志于行,并懂得感恩。
  一、构建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办学
  河沙小学历来重视对学生心志的培养,“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定位,既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综合考虑了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符合学校校情。在“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以“励志笃学,厚德立人”为办学理念,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特色定位的背景
  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河沙小学特色定位的大背景。培养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唯有真正的强者才能经得起社会风雨的洗礼。且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小学教育是学生求学的起步阶段,在此时期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才能使其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立志于学,成志于行。
  河沙小学自身生源情况是学校特色定位的另一个背景因素。我校经过调研分析后发现,我校学生总体上乖巧、听话、动手能力较强,但学生在理想志气、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感恩等方面相对薄弱。基于此,我校提出打造“励志·立人”特色文化,希望在特色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能够树大志、立厚德,茁壮成长。
  2.特色文化的内涵
  俗话说:“志向是天才的幼苗。”“励志”即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达到立成学之志、立成长之志、立成才之志的目的;“立人”就是让师生学会立身、做人,尤其是要做感恩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意指自己对人有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由此可见,“立人”这一特色文化内涵,重在德育,只有学生立身做人,才能推己及人,造福社会。
  在践行“励志·立人”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河沙小学通过体育运动、艺术教育、科技教育三大特色项目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气,使“励志·立人”这一特色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育人目标更趋清晰。
  3.办学理念的含义
  “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实施需要一双能统领全局的“眼睛”,这双“眼睛”即核心办学理念。河沙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励志笃学,厚德立人”,“励志”“厚德”是教育途径和手段,“笃学”“立人”是教育目标。
  “笃学”语出《论语·泰伯》:“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即专心好学的意思,而“厚德”即深厚的恩德,出自《淮南子·氾论训》的“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河沙小学以“励志笃学,厚德立人”激励师生的理想和志气,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志向远大、专心好学、懂得感恩、德性高尚的教师和学生。
  二、推进特色建设,实践特色文化理念
  1.建设“励志校园”,以景感染师生
  “励志、感恩”是河沙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基于“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我校以砖红色教学建筑为主色调,上面写有学校励志的校训和三风,充盈着阳光与活力。正对着篮球场的办学楼上悬挂着我校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在享受阳光体育之时亦能感受到学校的育人氛围。
  走在校园里,一排排绿树环绕着篮球场和足球场。操场一角的老树下安放了乒乓球桌,供学生学习之余休闲娱乐。伴着朝霞或夕阳,不时可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身影,一切如画卷般和美。
  2.打造“励志教师”,倡导德能兼备
  为打造“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我校致力于培养励志教师,在提高师德的前提下,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研训结合,使教师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强大的心志。
  河沙小学通过集体教研和专业培训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改的大环境,引进全新的教学思想,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观念;破除“一刀切”的教育观念,确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构建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相统一、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教育过程。
  此外,我校以“课题带动、骨干推动”为动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着力培养骨干教师群体,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目前,我校教师在科研上成果显著,已有“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品质培养的研究”“小学低年级以励志故事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天文知识活动的探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等市、区级课题研究;我校参加“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深入探索项目”研究,成为荔湾区第三批“跨越式”课题实验学校。科研课题研究给学校、教师、课堂带来了变革,我们的教师在研耕中成长,在亲历实验的过程中实现励志“跨越梦”。
  3.推行“感恩德育”,渗透育人目标
  “感恩”是河沙小学“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育人目标之一。为此,我校将感恩渗透在各项德育主题活动中,该活动系统现已初具雏形。我校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生命健康教育五大重点,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帮助学生“立人”,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与感恩品质。
  (1)通过教师节、建队日等重大节日,组织相应主题班队活动
  如利用关爱老人社团组织主题活动;利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庆开展送温暖活动,在培养学生形成感恩品质的同时提升学校在河沙社区的办学声誉。
  (2)2010年9月成立了河沙小学关爱老人社团,以开展德育特色活动
  该社团成员由少先队大中队干部20人组成,社团围绕“关爱老人,爱满河沙”主题,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把河沙敬老院作为创建社区少先队“感恩教育”的特色阵地,深入开展学雷锋“五册”(敬老册、拥军册、手拉手册、助残册、绿化册)活动。   (3)组建家校联系网络,实施家校联动
  我校把办好家长学校的工作纳入特色教育工作的整体计划中,并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参与感恩现场活动;观看孝亲励志电影;利用各大节日进行感恩渗透,教会学生关注孝道,学会感恩。
  4.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激发教育活力
  河沙小学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多年来不断推进励志课程建设,构建“励志·立人”教育体系,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励志课堂”践行“六个优化”
  课堂是我校实践“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主渠道。“励志课堂”的核心是积极导向,引导学生每天说好的、听好的、看好的、学好的,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自主思考。为此,我校认真规划,调整学科课堂安排,充分发掘教育点,在各学科中渗透励志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对“励志课堂”提出了“六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观念,面向全体,注重能力,发展个性,民主平等;二是优化教学目标,重视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优化教学过程,坚持精讲巧练,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重视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四是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法研究,注重学法指导;五是优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激发情趣,创设情景,挖掘潜能;六是优化教学评价,坚持动态地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会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上述励志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上,我校通过科技特色项目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立足学校师生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在科学实践中立志为学,成就远大理想。河沙小学从地方特点、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特色项目的开展为载体,构建校本活动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有趣、丰富,能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内容,通过感知、思考、实践、交流,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锻炼身体、陶冶身心的目的。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上,我校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坚持通过精品课程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心怀感恩之情。为此,学校编写荔湾文化精品课程“弘志·感恩”,通过励志、感恩故事,结合小学生的年级特点,通过榜样渗透和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的淳朴感情,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并对社区产生辐射。通过这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的灌溉,渗透“立人”理念,使学生爱家乡、爱生活,激励他们做文明“河沙人”。
  5.大力发展三大特色项目
  目前,在区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河沙小学体育、艺术、科技三大特色项目日趋成熟,成为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运动中养成坚韧的心性;艺术教育则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渗透“励志·立人”提倡的感恩元素,使学生在端正审美之余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品质;科技教育让学生在科研求知中敢于探索,立志为学。
  第一,在阳光体育方面,我校开展“阳光体育展演风采”系列活动,以踢跳类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踢毽子、“8”字跳绳、定点投篮、定点足球、30米对向接力等阳光体育竞赛,在比赛中坚韧心志。学生以“励志”之心积极拼搏,赛出自己的风格,欢笑声、加油声溢满校园。
  第二,在艺术教育方面,我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项艺术才能,并在艺术表演中渗透感恩教育。围绕“励志·立人”中与感恩有关的育人元素,我校教师在小品编剧中渗透感恩元素,如以“武松打假”为主题,让学生感受感恩和诚信教育。我们还在美术科中渗透感恩教育,如在书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翰墨飘香之中书写眼中的感恩世界。
  第三,在科技教育方面,我校围绕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开展植物种植系列活动,组织认识分辨植物的课程;设置植物种植园地,营造学科学、重实践的浓厚氛围,使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树立志向,从而成志于行。我们让学生动手感知科学,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出研究报告,并进行科学的描述与交流。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校已意识到其不可一蹴而就。河沙小学正不断探索创办特色学校的路径,在打造“励志·立人”特色文化的道路上总结经验,并将继续创新发展。如今,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愈来越强,学习兴趣日趋浓厚,集体意识强烈,品性醇厚,心存感恩,持续发展后劲十足。河沙小学将以此成绩为动力,继续为学生铺就一条立志为学、懂得感恩的成长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西城区实验小学地处美丽的大观园西侧,前身是南菜园小学。到今天,学校已经走过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这里,师生共同弘扬雷锋精神,总结出“雷锋的十种精神”,并以此作为学校建校育人之魂。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西城区实验小学形成了“精神引领,启智励行”的办学理念和“乐于助人,勇于成事”的育人目标,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得以“像‘小博士’一样学习,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人”。  一、实验小学雷锋精神教育的内涵  1. 历史沿革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教学中一直饱受诟病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基本被淘汰,一些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焕发出盎然生机。这些新型繁荣课堂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课堂的活跃气氛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表面上看,课堂效果很好,但隐藏于这种课堂“活跃”面具下的另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有些教师
海淀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前地区属于北京核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山后地区即北部新区则属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整体上还是存在落差的。海淀区教委用“筑巢引凤,高水准建校引名校入驻;教育联盟,让优质学校承办普通校;力促均衡,教育投入向薄弱校倾斜”等多种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来说,深度开展北部新区教研,促进北部新区师生的共同成长,配合教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直到现在,领略那些古人的智慧精髓依然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那些渗透在经典字句中的高尚品质依然规范着现代人的一言一行。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们对自身的文化愈加引以为傲,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考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从全国各地对儒学的日渐重视中便可窥见一斑。  2014年10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丁鼎教授应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之
以色列,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它人口少,国土面积狭小,却经常成为世界的焦点;它在地图上不过弹丸之地,却培育出了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它土地贫瘠,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它生长于充满敌视的国际环境中,却在层层外交与经济的封锁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高精尖生存空间。  众所周知,以色列极其推崇创新精神,然而,“创新”一词实在抽象,令人难以捉摸。以色列人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又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生活?带
康静涵,194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在东北云山农场当过幼儿教师,在内蒙兵团化纤厂子弟学校当过教师,后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教研室、北京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任教研员,从教28年。任教研员以来,共发表文章(论文)40余篇,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学会、北京小学语文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著的
笔者按:  《史记》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以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刻画人物技法百变,开后世小说之先河;叙事中兼具抒情议论,抑郁慷慨悲凉之气蓬勃而发;于人物之论赞独出己见,引后世之文豪相与竞评,以刺时政,以浇块磊。此三者,盖《史记》教学价值之核心也。  癸巳秋,与所教之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学生廿九人做《史记》专题学习。遂以《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为例讲授“叙事与形象”,以《屈原贾
在小学日常韵律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示范法、讲解口令法、分解组合法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便于管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单调、死板的课堂氛围,容易导致学生对韵律操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那么,在韵律操的教学中如何能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以教”呢?笔者通过对美国SPARK(The Sport,Play and Active R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为儿童课外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儿童课外阅读也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书香成都,‘阅’动蓉城”是成都市儿童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追求。  成都市几年前率先开始在中小学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按照“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的原则,将诵读活动逐步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把图书配备、电子图书馆建设等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各学校也加强班级图书角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但这个问题,经常在课内与课外游离。本文主要以植树问题为例,探讨通过教学改善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现实意义。  一、通常,我们这样教  例题:路长100米种树(两头都种),每5米种一棵,一共种几棵?  教学流程:  (1)建立概念。距离、间距、间隔数、棵数。  (2)建立关系。距离÷间距 1=棵数。强调:距离÷间距是与棵数一一对应的间隔数。  (3)区别类型。两头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