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是",少说“不”,不愁脾气管不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言行彬彬有礼、遇事不慌不忙的孩子,总会禁不住感叹:这孩子的好脾气是如何教育出来的?其实,孩子的脾气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习得。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不如反省自己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良好脾气成长的沃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的语气、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待冲突的解决之道、生气时的处理方法……想要让孩子有好脾气,家长要先问问自己是否有好脾气?一对急脾气的朋友夫妇生气时的处理方式——丈夫会大声喊叫、骂狠话,妻子则是摔东西。所以他们的女儿现在生气时就会骂 “踢死你,揍死你”之类的话,或者扔东西。
  除了这种明显的“反面样板”导致孩子的坏脾气,更多时候,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面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因为嘻嘻之前玩我的手机时,不小心拨通了电话,弄得我特别尴尬地向人家解释。后来我就告诉嘻嘻,你玩妈妈手机可以,但必须征得同意。如果妈妈不同意,你是不可以玩的。嘻嘻当时答应得很好。可有一天,当她又想玩时,问我:“妈妈,我可以玩你的手机吗?”我说:“不可以。”嘻嘻马上就不干了,拿着不给我。我开始“抢”,她便歇斯底里地叫喊,末了还来了句“气死你、气死你”!
  事后我反思,孩子一开始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完全可以同意。其实,孩子能做到“征求妈妈的意见”本身就值得鼓励,我只需在一旁密切关注,别让她再乱拨电话就行了。但由于我的“一刀切”,虽然她来“征求意见”,我还是不由分说地拒绝了她。她后来的哭喊,我想肯定是她觉得“妈妈怎么这么不通融呀”。如果我顺着她的思路,能同意她玩一会儿,相信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叫喊和气话了。这样,也能更好地避免她“暴躁”脾气的形成。
  再往深处思考: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大好事,应多鼓励才是!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件新奇之物。我们可把这当作成人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好机会,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等。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她也就不会再纠缠了。
  家长常对孩子说“不”,以为这样就能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其遵守,养成好习惯。事实上,孩子听多了“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反之,听多了“是”,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而变得情绪饱满、愉快,自信心强,乐于服从家长。即使遇到孩子的某些要求不尽合理,最好也用婉转的方法拒绝。
  多说“是”少说“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烦躁情绪和暴躁脾气。在说“不”的问题上,除非孩子违反了安全、礼貌的底线,你应态度坚决,此外,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将“不”转换成其他的对话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了“暴力性”行为和语言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制定“说话规则”。如:使用礼貌语言说话;在室内轻声说话等。成人严格督导,以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家长应严厉禁止孩子。这样孩子就没了发泄的对象。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发生,就应实施“隔离反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尽量弱化暴力性语言在孩子脑海里的这种印象。我们应该加强的是积极行为,让积极的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孩子刚刚开始改进说话的态度、语气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小的孩子是从观察周围的人待人接物的做法,习得自己的脾气性格的,然后慢慢形成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方法。3岁的孩子正开始发展这种能力。如果家长最初没有做好“正面样板”,导致孩子脾气性格“暴躁”,也不能“以暴抗暴”,更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即使在对孩子实施“隔离反省”时,家长也要做到不动声色,但坚决贯彻隔离反省。父母的“不动声色”会给孩子以正面处理纠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好脾气的孩子在社会中不仅招人喜爱,而且会因此拥有更多机遇。我们应牢记:孩子的好脾气更多来自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
其他文献
一天里面,我最喜欢傍晚时分。  如果天气好的话,夕阳会暖暖地照在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各家各户的饭香,每个人都在回家的路上。  我总能回忆起自己背着小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样子。斜斜的光漏过建筑物的缝隙,一格一格落在我的脚面上。我走走跳跳,交错穿插在明暗的空间,闻着混合各种食物的香气,有红烧肉,有炸鱼,有青菜冲进油锅那“呲啦”一声的蒜香味,熟悉的邻居奶奶从窗户里探出脑袋笑着问上一句,这孩子怎么又磨蹭到现
周围很多妈妈都问我这个“过来人”,应该怎么挑选幼儿园呢?在我看来,幼儿园首先应该资质正规,其次尽可能离家近。满足这两条之余,可以再考察条件和理念。  但是很多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们特别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必须有爱心!”  她们担忧,幼小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说话也不利索,老师到底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得选一个有摄像头的幼儿园!我必须亲眼看到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过得怎样,幼儿园不敢
为了讨好父母,为了让自己变得“重要”,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需要。  有一天,我经过商场的玩具区时,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缠着妈妈给她买芭比娃娃,但被妈妈果断地拒绝了。  眼看着孩子不开心,妈妈开始安慰道:“宝贝,你买点别的吧,家里已经有好多和这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娃娃了。”  小女孩撅着嘴:“家里才三个嘛,和这个长得不一样的。妈妈,给我买嘛。”  妈妈开始没耐心了,拉着小女孩就走,也许是用力过猛,扯着
地球日又要到了。  地球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所以,我们要为他们保护地球,教他们保护地球。  这里的“他们”,就是孩子们。      “我现在害怕晒太阳,因为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我现在害怕呼吸空气,因为我不知道那里有多少化学物质。以前和我爸爸经常在温哥华钓鱼,但在近几年却发现鱼的身上到处是癌细胞。我们每天都会听说有动物和植物绝种,那是永远消失的事情。我一生的梦想就是能看到成群的
越来越多的老二呱呱坠地,给他们的父母带来欢喜,也带来挑战:这些父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并没有与手足相处的经验;而偏偏,手足冲突与竞争几乎是每个“二孩家庭”的必然。  怎么解決?参考别人的经验?那你可要小心。  比如下面这些看似常识的“手足之道”——  老大就应该更懂事、多承担,平时让着弟弟妹妹;  兄弟姐妹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不打不闹;  孩子们还小,打就打去吧,长大了自然懂得兄友
我经常在孩子狼吞虎咽时提醒他小精灵忙不过来,他就会立刻细嚼慢咽起来,这个办法百试不爽。  三岁左右的孩子尚不需要学习课本知识,但对于一些常识性的经验和规范,则有必要让他们尽早接触并熟悉。而一些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知识科普的绘本,就是最好的方式了。因此,当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突击时,你就不用再支支吾吾地不知从何解释。《可爱的身体》  生理知识  作者:七尾纯、小林雅子等  光看看这些与孩子身体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治疗手段,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它需要家长及孩子的配合,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存在一定风险。  输液前: 项准备要到位  很多孩子害怕医生和打针,在输液前容易哭闹,家长应采用转移注意力、提前预告或鼓励的态度安抚孩子,而不是哄孩子说不疼或是强制输液。  输液室经常是同一时段有多个孩子输液,为了安全起见,家长最好事先核对一下自己孩子输液瓶上的药品名称及姓名。  输液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踢猫效应:一个男主人被上司批评之后,心情不好,回去与妻子吵了一架;妻子的愤怒无处发泄,就把旁边玩耍的孩子训斥了一番;受了斥责的孩子怒火中烧,看到院子里的猫,就去狠狠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本质上讲的是负面情绪在不同的人之间流动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由等级高向等级低转移,由强者向弱者转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发泄
究竟哪个图?
那种靠“单枪匹马”立于不败之地的“个人英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任何人都要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合群开始。现在,中国的家庭模式是“独生子女时代”的“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生活的优越性、日常活动的封闭性和交往对象的单一性,以及长辈的娇宠和偏袒,独生子女往往不善于交往,不容易合群。    孩子不合群的表现    冷漠型  主要表现为不乐意与小朋友接触、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