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进修学校执教近20年,参与了多年的体育新教师培训工作,并作为评委参加了多次新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近几年发现新教师在文化素养方面逐年提升,而且年轻气盛、精力充足、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为此,笔者结合目前新教师在试用期上课、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体育新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培训的几点探讨,构筑一个使他们能尽早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平台。
  一、新教师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薄弱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不深。部分新教师把“传授式”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对模块与单元理解不够清晰,甚至分不清不同的学习阶段,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否体现所要达成的目标。
  2.教材吃不透,备课不够充分、全面。部分新教师备课中只会照搬照套教科书上的条款,而忽视了对教学大纲的熟悉及对教材、教法的深入钻研,对各教材章节之间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目的性不明确,教学内容没有统筹安排,课与课之间内容脱节,同时缺乏对场地器材、气侯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写出的教案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课中执行情况效果差。
  3.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确。不少新教师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混淆,经常将整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当成教学难点,如,在初学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将“传球的方向与路线”设为重难点。
  4.教学设计表述混乱、专业概念含糊不清。一些新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学习目标的表达比较混乱,如,将“掌握×××技术方法”写入认知性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写入技能性目标等;对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运用不准确,如,对“学会”与“掌握”,“了解”与“理解”等词的运用不当。运动负荷概念不清,将负荷中的练习时间计算成所有学生的练习时间等。
  5.缺乏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大多数新教师上课一结束就不愿针对课堂实际进行反思和总结,因而不能从自己亲历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种不完整的备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延缓了新教师的教学成长。
  (二)教学实践能力欠缺
  1.用语随意、语速偏快、表达不清晰。有些新教师体育术语使用不规范,不能准确地描述“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概念等。部分新教师口头语过多,一节课下来“这个”“那个”“对不对”等类似口头语要说上几十遍。还有一些新教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但语速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无主次之分,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体会。
  2.口令、哨声运用不够规范。很多新教师口令声音不洪亮,口令下达随意性较大,预令和动令节奏把握不准,甚至出现错误口令,如将“跑步—走”说成“跑步—跑”或“齐步—跑”等。还有部分新教师不会使用哨子,更谈不上节奏变化和合理利用哨子辅助教学。
  3.示范动作不规范,示范面不合理,示范效果差。一些新教师示范动作不熟练或不规范,示范位置和方向不恰当,示范面的运用不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运用以及选择示范的时机不当,不能把示范与讲解很好地结合并加以运用等,都直接影响了示范的效果和作用,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教师示范学习新技术新动作。
  4.“精讲多练”的尺度把握欠佳。大多数新教师在讲解动作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讲解占用时间太多,或者步骤不合理,不会提炼动作要领,不能做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降低了讲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5.队形调整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部分新教师没有认清队列队形在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性,课堂中队形调整变化太多,太乱,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6.应变能力差,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不少新教师对于课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影响教学时,不能及时调整课前预设,或对课堂的管理与调控不能做到灵活变换,只是机械地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措施
  新上岗的教师在教学能力中存在着上述问题,且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得以纠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因教龄短缺乏经验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如: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严重脱节等。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使新教师早日成才,关键在今天的培养。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除了新教师本身应主动学习提高以外,还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这些新教师们进行系统地培训。针对上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培训,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一阶段:名师引领,夯实理论
  在培训过程中,邀请中小学体育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均较强的名师、专家、市级体育教研员等担任主讲教师,这样既可以切实解决新教师教学设计理论薄弱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新教师可能提出来的一系列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通过名师专家的理念引领,帮助新教师进一步读懂读透新课标和有关体育理论知识,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培训内容可以分两个板块进行:
  一是新教师专业成长板块。设置专题讲座“如何做好教学入格与规范”“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何写体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如何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体育课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如何有效处理学生反馈信息”等。
  二是新教师专业发展板块。设置专题讲座“怎样听课、评课、说课”“怎样开发与整合体育教学课件”“怎样写好体育教学经验类论文”“怎样做小型课题研究”等。
  要求参加培训的新教师通过名师专家们的引领,从理论角度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育新课标的理念,吃透新课标精神;懂得依据课标理念与性质,科学地选择、开发、运用好教材;学会制定模块、单元等各种教学计划的方法;明确大纲要求,规范教案的设计,理解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结构,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最大化地达成教与学的目标,逐步掌握、积累体育教学基本功的相关经验。同时使新教师能增强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第二阶段:多元教研,提升能力
  教研活动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充实自身实力的重要内容。现在的教研模式形形色色,笔者认为新教师的教研模式可以选用一课三研及同课异构等,其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的教研实践活动,让新教师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点,以教学设计为研究面,在反复不断的“上课—听课—评课—讨论—再上课—再听评课”的过程中,螺旋式地上升、完善方案,举一反三,在动态化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力。
  1.“一课三研”教研模式
  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研的最重要场所。新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本身的教学设计能力非常欠缺,故采用“一课三研”的教研模式让新教师全程参与,进一步巩固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把握。“一课三研”教研模式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连续上三次。基本程序是:集体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修正方案→再次行动。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身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会诠释新的课程理念,才会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新教师的积极参与,迫使每位新教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有利于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也有利于新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三位不同的教师接连上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三节课的对比,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反思和进行二次备课。“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还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教师培训采取“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能够切实解决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强,容易激发新教师的教学热情,基于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能自觉参与,积极实践,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捆绑结对,优效成长
  新教师成长需要有人扶持,为了规范新教师教学常规,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适应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青蓝结对”传授方式是新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有效快捷的途径。教师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骨干教师资源,选取部分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互助。在一对一的带教中给予新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促使新教师高效成长。
  新教师在骨干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专业成长方案;每周向指导教师提交一次教学设计,请指导教师指导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能力;每周聆听指导教师授课一次,并请指导教师听取一次课堂教学;一月一篇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一学期一篇教学论文、一篇总结;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并积极争取讲授校优质课。
  骨干指导教师则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帮扶的新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阶段要求;每周至少听一节帮扶对象的课,给帮扶对象上一节示范课,对帮扶对象的课要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提高其课堂教学能力;每月定期指导帮扶对象备课,检查其教案,提高新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指导新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指导上好公开课或汇报课。
  “青蓝结对”传授方式可以发挥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导、帮、促作用,从师德师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到教学设计、课堂用语、规范口令、示范动作、课后反思等教学常规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有效提高新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实施教学的能力,使新教师迅速成长。
  第四阶段:全面考核,检测效果
  组织对新教师进行全面考核,检测新教师通过培训教学能力的提高程度。通过考核来测试前三个阶段培训学习后的提高情况,再查漏补缺,达到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考核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教师上交一份培训期间学习和听课记录、一份体育教案、一份体育教学的课件、一份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一份培训心得体会文章。第二部分是要求新教师针对考核组指定的内容,当场编写一份教学计划和教案,考核组专家对教案的格式、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备课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分。第三部分是每位新教师试讲20分钟,考核组专家现场点评,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示范动作、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最后,考核组专家结合新教师的听课记录和撰写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指出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参考文献:
  [1]王敬,周亚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建构[J].教书育人,2009(7).
  [2]陈国胜.新教师培训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4(7).
  [3]姜玉华.对未来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4]张明伟.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4).
其他文献
对待拓展项目,我们的态度是六个字:引进,改良,创新。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第五届;四区联合研修;体育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80-01  2015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2015国家级培训者培训暨第五届北京市四区体育学科联合研修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拉开帷幕。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东城区人大副主任蔡福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丁雁玲、北京市教科院基
体育教学重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配合、教与学的相长、教与学的收效,不能简单地认为上足了便是一节好课,上好了便是一节优课.在笔者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节优质课需要做得
针对目前教学中老师们对课标中提到的人体基本身体活动动作理解上的误差,本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其含义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研究,以期揭示其真实含义,希望能为3~8岁学段学生的
关键词:校体育节;游戏;常换常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78-03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对体育节的活动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老一套的游戏,做多了就烦,兴趣大降,希望体育教师在组织时,项目内容最好能常换常新,一直有新的创意和花样,而老师们却感到压力甚大,因为,新游戏不是那么容易创编出来的。笔者做过调研,这种供需矛盾确实
本专题以“2013年全国体育游戏培训”游戏为主要素材。本刊举办游戏培训班的目的是让老师们了解和掌握新课标热身、徒手、跑跳投、球类以及团队合作游戏的教材特点及教法,初步
关键词:分腿腾越;横箱;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53-02  设计思路:  本课主教材是《分腿腾跃横箱》,是一项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的运动项目,对增强学生的肩臂、腰腹和下肢肌肉及韧带的力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因为肥胖、高矮、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横箱分腿腾越时可能存在困难,所以本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传统游戏为载体,把传统游戏内置到枯燥的素质练习中去,从而达到了游戏兴趣正迁移的目的,使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提高。由于有游戏的融合,学生练习的枯燥感大大降低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精讲"。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堂教学"精讲"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了"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内容要求,以提升体育
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体育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其要诀.本文通过如何掌握论文写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