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动生命,润泽心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阶段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受益者,而是一个积极投入其中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主动交流,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整篇文章论点鲜明富有时代性。在论点充分的前提下,附以生动实用的教学实例有力地说明了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实践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艺术的方法、途经及必要性。
  【关键词】: 新课标合作交流
   “交流”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们思维触角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方法与策略的固有的特点或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很多老师有较新的教育观念、很注重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是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样的场面: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让同学思考片刻后先进行同桌交流,只见学生马上各说各的想法,他们互相之间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大家在全班交流,大家争先恐后。一个同学说了自己的观点后,老师问还有别的想法吗?叫起来的两位同学竟然说了与前一个同学同样的观点。如这时有同学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吗?被叫起来的同学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提问毫无相干。此时,有同学因未叫到发言而显得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见解;有的端端正正坐着,一言不发;还有的做起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此时,教室变成了老师与几位同学表演的舞台了。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使学生不会交流。因此,我想怎样利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也应该积极地探索、去尝试。让学生在交流中会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同时会倾听别人的叙说,并能听懂从而积极响应,给予同学正确评价。本文要阐述的就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与探索。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新课标要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在师生之间确立交流对话式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情感互动”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沟通与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重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学生重说;答的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想好了再说;必要的时候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产生想说的愿望,想说的冲动。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教师时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说的契机”,不但敢说,会说,而且善说。交流互动是口语交际的特点。在口语交际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使互为资源的交流互动,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中不一定要象语文教学中那样专门开一堂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往往与所学知识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是学生提出问题善说的一个时机,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不仅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会借助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说、仔细听,互相提问并能吸收对方观点中的正确因素加以用,使思维得到完善,这样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提高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才会有学生创新的表现,才会在学生中涌现现货的“学情”。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交流”与“合作”,这首先反映在师生、生生共同探究有待解决的问题,相互补充各自的思考,平等分享学习的成果。这一切有赖于学生的表述和倾听,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版,第6—8页
  [3]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
  [4]华应龙著:《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而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典例。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是:①初速度不为零;②在空中运动时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我们根据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不同,通常将其分为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下抛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等。其中平抛运动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遇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同时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再学习平抛运动,也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理
摘要:高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有“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數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可以说,任何物理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都是数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关于物理问题中极值的求法很多,本专题中所列出的极值、临界值、极限等数学方法,就是高中物理中的最常见,却又最不容易掌握的技巧。所列有限,仅供抛砖引玉!  
理想高效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单薄的、平面的狭小空间,而是一个充满着张力的磁场。在这个磁场里,师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扩展,师生的情感得到尽情的释放,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无限激发与发展。他们互相引动,彼此撞击,课堂里不断闪现着创造的火花。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让我们的品社课堂充满张力呢?  一、巧设“争论”,生成“张力”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课堂上的有利契机,巧设问题,组织学生就所
【摘要】本文以电子表格应用能力的评价设计为实例,描述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具体的部分如何应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提出评价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应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  【关键词】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电子表格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些问题  说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很多人都要摇头,仰天长叹
【摘要】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围绕"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进行的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深刻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思想。  【关键词】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概念教学   Ⅰ 教学设计   "充分条
摘 要:本文运用具体的实例,剖析了近三年来高考数学中函数与导数试题的难度,题型,命题趋势及题型考查,并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考导数 复习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近三年的函数与导数试题,不难发现对函数的考查力度较大,约有2-3题,并且题型涉及选择、填空与解答,难度也有易有难,难度较大的大题主要是与导数、不等式相结合的综合题。利用导数来研究解决函数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文本的体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老师
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将小学美术分成了“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决心期”等几个阶段,五、六年级属于“写实期”。小学生从图式期(以大概表意的图像为主)过渡到追求“画得像”这一阶段,我们称为“转型期”。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识的深入,他们不再想随心所欲地画“儿童画”,大多喜欢画“维尼熊、小帅哥、美少女”等卡通形象了,对老师所授的“主题绘画”置之不理,任凭老师怎么“千呼万唤”,他们总是手执画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文章由此出发,探索实施化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为化学创新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  【关键词】化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施  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创新在于实施
本文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1::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值有何关系?  问题2:填空(1) , , ;(2) , , .。  问题1是让学生复习诱导公式一,问题2第一小题是让学生熟悉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同时运用诱导公式一求三角函数的值,问题二是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