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区化学必修模块与选修4的衔接探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ng19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的知识按照全新的认知模式编排,由过去按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反应原理的纵向编排,转为按对知识的认知顺序分类的横向的探究式编排。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与选修模块难度要求差距较大,这对于教育水平、经济水平不够发达贵州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带来了很多教学矛盾。其中,理科化学必修1、2与选修4的衔接是教师在教学上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服务广大学生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衔接模式;考试大纲;三维目标;中差生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61-01
  一、化学必修教材给文理科生的不同感受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发现高中化学必修1、2给文科生的印象是:化学知识内容丰富齐全、探究活动多样有趣。然而,给理科生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化学知识太多、太杂,像英语单词那样,记不了也理解不透。例如必修1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第四章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是按照单质、化合物来横向编排。具体编排为,第一节介绍钠、铝、铁三中金属单质的性质,第二节为钠、铝、铁三种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教材这样编排的初衷是为了让高中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结合的更明显,更适合文科生。但对于两年后就要按高考大纲要求考试的大部分理科生来说,必修阶段化学学习模式已经让学生养成定性分析习惯,遇到选修4的定量计算转变就感到很突然。
  二、化学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内容标准的对比分析
  熟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能有效地指导教师上好新教材。然而通过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必修1及必修2的内容标准及教学实践,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必修1、2的内容标准主要的设计对象是文科生,即知识浅显多样,能力要求与高考要求还没接轨。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标准中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原理及有关计算的要求。若教师在必修模块完全按照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来教学,那么,在必修1、2学习结束后,理科生就很难应对选修4大量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以必修2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及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标准比较为例,我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必修2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能力要求还未涉及计算,选修4中新增了“反应热”和“焓变”,及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以及改进了原电池后增加了电解池,要求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并能解释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同样的知识点重复出现要求却不同,对于理科生来讲,必修阶段按内容标准的要求来进行的教学就是浪费时间。
  三、衔接模式探究
  为因材施教,目前有两种文理分科时间安排。一种是高一学年结束后再分科,另一种是高一上学期结束就分科。前者比较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站在广大文科生的角度,照顾文科生,教学内容的难度偏低。后者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科,对于化学科而言,文科生可以放心的按照内容标准继续教学,对于理科生,就可以开始增加难度。比如化学能与热能,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多做键能的计算,并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断键吸热与成键放热之差判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同样,原电池可以加深正负极电极反应的书写,尤其是科技前沿研究的燃料电池、熔融盐电池的正负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三段式”法;增加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等。理科生在必修阶段做了充分的认知及方法能力准备后,到了选修4阶段,就更容易入门,而不是束手无策。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周期短,就能省出大量时间来进行强化练习,也能使高考第一轮复习提前。这种模式我们可以称为“难度均摊的衔接模式”。
  另一种是“先易后难的衔接模式”,即把更多时间让给选修模块,很符合新教材理念中学生的认知先后顺序。经过几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经验,选择上面的分摊难度的衔接模式能让学生在必修阶段就积累较大的知识与能力势能,这些势能会帮助学生在知识难度大的选修阶段应对自如。而对于贵州省黔东南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地区,学生的知识基础、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的能力等都不够快、不够稳。如果采用先易后难的衔接模式,学生会觉得很痛苦,犹如鸟儿长大到该飞向蓝天了却苦于没有丰满的羽翼。
  还有一种是“避免重复的衔接模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必修2和选修4均出现,那么,高一下学期分科后就不上必修2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因为知识难度大不到高考的要求。直接跳过上完“有机化合物”及“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后,在选修4中扎实有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避免重复的衔接模式”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因必修阶段知识和能力要求级别低而养成学习化学“浅尝则止”的习惯,知识学习以及能力训练一次解决。
  上面的这三种衔接模式各有优缺点,“难度均摊的衔接模式”对于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重复出现而难度要求不同的内容,可以把知识难度平均起来,分摊时间和精力展开教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教学衔接模式比较适合中等生占多数的班级。
  “先易后难的衔接模式”把更多时间让给选修模块,既符合新教材理念中学生的认知先后顺序,也不脱离高考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非常准确的把握的同时,掌握各章节的教学时间。“先易后难的衔接模式”适合小班教学,以及高二才分文理科的学校。
  “避免重复的衔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已在本学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获得较高荣誉,才能被学生认可。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三种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实施,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一,需要整个教研组团队的力量做支撑,单干不能形成气候。其二,如何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动态。其三,教师熟悉教材与课标的程度,是否有扎实的高考基本功,是否对科技前沿保持敏感,是否研读每年的考试大纲来指导教学并能预测未来考试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3.01
其他文献
针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数据库安全等级判定存在模糊性和不完整性,提出了关于二维云模型的数据库安全等级评估方法。通过对数据库和数据自身的测评结果等级进行划分,构造数据库安全等级评估规则;通过云发生器依据每条规则的两组数字特征构建二维云模型的数据库安全等级评估云图,再根据评估云图投影出等级评估的投影面,实现数据库安全等级评估的定量划分。通过实例验证,上述方法简单有效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退役士兵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结合现今退役士兵就业安置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来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网上社团是各大学最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团体,是创建文明校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序的社团管理能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网上社团也成为
公交车上人员密集,不同人的动作具备较大随机性,互相之间存在相似性与遮挡的干扰,属于小区域内的复杂干扰识别问题。传统的行为模式识别方法在进行公交车危险动作识别的过程中,在进行行为图像特征对比时,由于空间狭小,采集的人员特征存在无法细化的问题,与判定规则之间的关联性变小,加大了判定的难度。提出基于行为视觉优化分析的公交车危险动作识别方法。利用最大相似度聚类方法对公交车监控图像中的人体动作图像进行准确分
英语是国际主要交流语言,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在进行商务贸易往来时,都会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在我国构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英语就成了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罗丹明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团的相互作用以及无机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罗丹明B作为探针分子可以用来测定表面活性剂SDS在水溶液中的临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仿真届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即将落下帷幕。本届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多位我国系统建模与仿真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仿真产业多有建树的企业精英。在一天半的论坛中,大家紧紧围绕智能仿真的核心主题,共同探讨了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共同畅想了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大范围应用的前景和突破口,共同总结了仿真技术应用层面的宝贵经验,对我国系
目的:研究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不同基因型HPV感染者的分流价值,探讨更积极有效的分流方案。方法:将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需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研读一本书的过程就是教师文学素养、学科知识逐步提升的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知识走向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对“整本书”教学进行研究,是课堂
在阵列信号精度优化算法的研究中,针对传统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小波分析与TLS-ESPRIT相结合的DOA估计联合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强噪声背景下阵列天线所接收的观测信号进行小波分析,选取高频小波系数置零的强制消噪方式进行降噪处理;继而将预处理后的观测矩阵用TLS-ESPRIT方法进行DOA估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