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营造有活力的课堂就要找准支点,利用支点,撬动起学生的活力,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活力 多元化 有效 智慧化 支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核心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取有效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所谓“活力”,原意指的是生命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我个人认为,要营造一堂有活力课就要找准支点,利用支点,撬动起学生的活力,达到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话题,使学生思想活力化
新课标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是我们打造活力课堂的第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活题,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急剧膨胀起来,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按照惯例,我总是让学生先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回忆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将其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时,我便会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将圆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动手试一试。在一片茫然中,学生们便开始装腔作势地剪一剪,拼一拼,到最后一无所获。只是有个别预习的学生似乎很配合,替大家说方法,教师一番表扬后,让大家再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其效果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套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至于为什么这样,大概在学生脑海还是一片空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自己想呢?我大胆作了一些尝试,设计了五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随着话题去操作、去思考,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话题一:你能将圆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吗?学生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犹豫地下手了。过了一会儿,学生就发现了平分的技巧,就是只要对折就可以了。三分钟不到,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话题二: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圆的面积?有了上个话题的基础,好多学生就开始了继续对折或剪一剪,在延续了这样的一分钟后,有的学生开始了拼一拼,尽管有的学生还将剪好的图形又拼成了原来的圆形,但大部分同学都开始将剪下的图形拼成了一排,发现了这些图形很接近三角形。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只要一正一反对着放下去,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话题三:原来的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基于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是空白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化曲为直”这一极限思维。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忙,让电脑继续分下去,使学生通过动态的变化,逐步领悟到“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从而想象出如果一直分下去这个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话题四:你们发现了什么?立足于刚才的兴奋,学生都想说出自己的发现。在不断的发言中,我们得出许多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话题五:如果告诉你圆的半径,你能探索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积累已久的学生情绪高涨,很快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由开放,使学生思维多元化
营造有活力的课堂就要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封闭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摒弃一切围绕着课本转、因“材”(教材)施教的做法,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空间,放飞师生的灵性和想象的翅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向生活辐射,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使学生大胆地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一节计算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课上,出现了1500-900=这样一道题。
师:这道减法算式,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1:我是这样算的,1500就是15个100,900就是9个100,15个100减去9个100就是6个100,6个100就是600。
生2:我是这样算的,把1500分成1000和500,1000减900等于100,再加500就是600。
生3:我是把900分成500和400,1500分成1000和500,1000减400等于600,500减500等于0,结果就是600。
生4:我先想15减9等于6,再在后面添上两个0就可以了。
……
学生情绪高涨,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又请了一位同学说一说他的想法。
“我是这样减的,1500减900,500减900不够减,就用900减500,得400。再用1000减400就等于600。”
倒着减,怎么可能,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师也觉得很奇怪,但没有打断他,而是让他继续说了下去,同学们和教师也逐渐明白了,原来的“意外”竟是一场惊喜!相信这样的意外,也正是我们课堂中学生灵性的喷发。容忍这种多元化的存在,相信这样的课堂也定会活起来。
三、扎实有效,使课堂智慧化
活力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采撷智慧的果实。
情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
师:数数看,你手中的是一个几边形?
生:四边形。
师:你能把这个四边形变成五边形吗?看谁的办法多?
生:我能不能不按书上的办法?
师:可以。
学生动手随意地折,完成后向同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五边形。
师:谁能再想办法折出六边形吗?
学生又开始多样化的折法。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你能用书上教给你的方法折一折吗?
学生按书上方法折一折,知道了除了自己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像书上那样折一折。
在这一情境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模仿书上的折法,更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动手,折出了不拘一格的五边形、六边形,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一种开放状态,最后教师由放到收,由无序到有序,既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又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找准支点,打造有生机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这才是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活力 多元化 有效 智慧化 支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核心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取有效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所谓“活力”,原意指的是生命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我个人认为,要营造一堂有活力课就要找准支点,利用支点,撬动起学生的活力,达到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话题,使学生思想活力化
新课标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是我们打造活力课堂的第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活题,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急剧膨胀起来,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按照惯例,我总是让学生先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回忆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将其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时,我便会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将圆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动手试一试。在一片茫然中,学生们便开始装腔作势地剪一剪,拼一拼,到最后一无所获。只是有个别预习的学生似乎很配合,替大家说方法,教师一番表扬后,让大家再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其效果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套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至于为什么这样,大概在学生脑海还是一片空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自己想呢?我大胆作了一些尝试,设计了五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随着话题去操作、去思考,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话题一:你能将圆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吗?学生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犹豫地下手了。过了一会儿,学生就发现了平分的技巧,就是只要对折就可以了。三分钟不到,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话题二: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圆的面积?有了上个话题的基础,好多学生就开始了继续对折或剪一剪,在延续了这样的一分钟后,有的学生开始了拼一拼,尽管有的学生还将剪好的图形又拼成了原来的圆形,但大部分同学都开始将剪下的图形拼成了一排,发现了这些图形很接近三角形。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只要一正一反对着放下去,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话题三:原来的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基于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是空白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化曲为直”这一极限思维。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忙,让电脑继续分下去,使学生通过动态的变化,逐步领悟到“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从而想象出如果一直分下去这个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话题四:你们发现了什么?立足于刚才的兴奋,学生都想说出自己的发现。在不断的发言中,我们得出许多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话题五:如果告诉你圆的半径,你能探索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积累已久的学生情绪高涨,很快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由开放,使学生思维多元化
营造有活力的课堂就要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封闭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摒弃一切围绕着课本转、因“材”(教材)施教的做法,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空间,放飞师生的灵性和想象的翅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向生活辐射,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使学生大胆地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一节计算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课上,出现了1500-900=这样一道题。
师:这道减法算式,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1:我是这样算的,1500就是15个100,900就是9个100,15个100减去9个100就是6个100,6个100就是600。
生2:我是这样算的,把1500分成1000和500,1000减900等于100,再加500就是600。
生3:我是把900分成500和400,1500分成1000和500,1000减400等于600,500减500等于0,结果就是600。
生4:我先想15减9等于6,再在后面添上两个0就可以了。
……
学生情绪高涨,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又请了一位同学说一说他的想法。
“我是这样减的,1500减900,500减900不够减,就用900减500,得400。再用1000减400就等于600。”
倒着减,怎么可能,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师也觉得很奇怪,但没有打断他,而是让他继续说了下去,同学们和教师也逐渐明白了,原来的“意外”竟是一场惊喜!相信这样的意外,也正是我们课堂中学生灵性的喷发。容忍这种多元化的存在,相信这样的课堂也定会活起来。
三、扎实有效,使课堂智慧化
活力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采撷智慧的果实。
情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
师:数数看,你手中的是一个几边形?
生:四边形。
师:你能把这个四边形变成五边形吗?看谁的办法多?
生:我能不能不按书上的办法?
师:可以。
学生动手随意地折,完成后向同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五边形。
师:谁能再想办法折出六边形吗?
学生又开始多样化的折法。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你能用书上教给你的方法折一折吗?
学生按书上方法折一折,知道了除了自己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像书上那样折一折。
在这一情境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模仿书上的折法,更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动手,折出了不拘一格的五边形、六边形,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一种开放状态,最后教师由放到收,由无序到有序,既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又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找准支点,打造有生机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这才是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