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诺荣膺“摄影器材行业中国民族品牌称号”

来源 :经理人·深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4月,深圳市永诺摄影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喜获一项重量级荣誉。在央视中国品牌态度栏目“中国民族品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中荣获“摄影器材行业中国民族品牌称号”。据主办方介绍,目前,国内摄影器材行业只有永诺公司获得此殊荣。
  不忘初心打造中国品牌
  永诺公司创办于2006年11月,创办初心是打造摄影器材中国品牌。在此十年前,中国摄影器材市场被外国企业的产品所垄断,特别是镜头、闪光灯更加凸显,我国完全依赖进口。我国的企业要在摄影器材行业开拓出一条中国品牌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而永诺专注摄影器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立了自己研发团队,目前研发技术人员有78人,有20000平方米的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内有七家直销门店,建立了互联网+线上、线下经销模式。
  2007年公司从生产相机快门线开始步入摄影器材行业,2009年自主生产出第一款闪光灯,产品投放市场很快得到认可,这几年陆续推出闪光灯共有21款产品。产品特点具有TTL闪光模式、高速同步、曝光包围、自定义和个性化等功能,闪光灯的技术已到达国外同行的技术的水平。现在投放市场有22个款式,引闪器技术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具有2.4GHZ无线控制、前帘、后帘、高速同步等高端技术。
  公司的产品已由单一款式向系列产品发展,现有镜头、闪光灯、引闪器、LED摄像灯、滤镜、摄影灯、电池等七大系列共130余款产品。其中镜头、闪光灯、引闪器深受市场的欢迎。
  2014年11月永诺制造出首款50mm f/1.8自动对焦单反相机镜头,引起业界的轰动,很多媒体争相报道“中国制造出首款自动对焦镜头”。
  2016年又推85mm f/1.8和100mm f/2.0两款高端自动对焦镜头。相机镜头是非常精密的光学产品,自动对焦镜头高端、精密、技术难度更大,包含镜头马达设计、卡口电子协议、浮动对焦、后对焦与内对焦等技术的应用。


  永诺花了四年的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国产自动对焦镜头“从0到1”的突破。例如开发85mm f1.8镜头项目整整用了四年时间才获得成功,研发过程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准备量产时自动对焦功能微型马达传动有一点问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仅调整传动机构设计一项,反复调整用了八个月时间。
  研发人员大胆采用自己设计的一种新型传动结构,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局认可《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永诺制造出自动对焦镜得到市场的认可。实现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制造的自动对焦镜头,为中国摄影器材行业高端智造做出了贡献。去年仅镜头年销售量达到十三万多只。
  两个原则护航前行
  永诺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创新;永诺提出产品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创新特别重要。企业要发展技术必须创新,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才能加快了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近三年公司投放市场自动对焦镜头有六个款式,闪光灯有五个款式,摄影灯也有几款,满足了摄影群体对产品的要求。二是质量;永诺始终坚持将产品品质放在首位,坚持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因为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2012年公司生产管理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全面启用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从零部件的采购到车间的生产以及产品测试层层严格把关,制造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几年来公司的产品返修率保持在千分之二以内。
  永诺公司在国内注册了中文“永诺”和“YONGNUO”商标,在全球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YONGNUO”商标。永诺的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全球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镜头“王国”日本,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关注永诺的产品,镜头在日本销量不断增加。永诺成为国内、国际知名摄影器材品牌。品牌是一種信念,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文化,得到了千千万万用户的好评。


  永诺公司经过十年的砥砺前行,已发展成为有2.7亿资产的摄影器材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共取得了82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21个外观专利、24个实用新型专利、37个著作权。解决560人就业,2016年销售总额达3亿人民币,出口不断增长。
  据悉,中国民族品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是由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民族品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以“探索民族品牌成长之道、传播民族品牌文化之魂、引领民族品牌发展之势、铸就民族品牌辉煌之梦”为宗旨。是为加强中国民族品牌建设,以打造中国优秀民族品牌为重要目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民族品牌的建设,是民族企业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而作出的积极贡献。民族品牌代表的是民族本身的品牌,代表着民族的特色,凝聚着民族的精神,饱含着企业家的智慧和工人创造精神。
其他文献
2020年,财险行业净亏损51.52亿元,同比下降108.31%。踩雷信保业务是最大祸首之一。据银保监披露,截至2020年底,2019年以来信保业务发生涉刑案件20起,涉案金额15亿元;风险事件7起,涉及多家保险机构。  在行业CR3步步走高的趋势下,非车业务又屡屡折戟,只占27.24%市场份额的中小财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而且中小财险在股权市场屡屡遇冷,无论是引入战投提升资本充足率,还是老
期刊
市场中部分老牌保险公司,依靠其自身品牌效应,通过线下直销团队或线上自营商城从既有客源中拓展百万医疗险市场。如平安系产品,2019年平安实现109亿元百万医疗险保费收入,其中通过外部渠道流量导入实现的保单收入不足3亿。平安系百万医疗险产品对外依存度极低,渠道成本率未达30%,拥有完整的定价权,产品均价一直高于行业平均。因此,其产品毛利率也相对较高。  太平洋保险就推出了一款可以单独购买的百万医疗险—
期刊
老员工实名举报事件的热度在举报人的多次发声和网络舆论的不断发酵下螺旋上升。从银保监行政处罚书公告看,公司的确存在举报中反映的“虚挂费用、虚挂代理业务、欺骗投保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尽管这些问题不单是一家公司而是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但如何解决“举报门”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对中国人寿声誉管理机制无疑是一次严峻的大考。  2021年2月,中国人寿黑龙江嫩江支公司一位员工的实名举报让中国人寿登上微博热搜
期刊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对各类保险产品的需求增加,叠加车险综合改革的全面铺开和落地,各家财险公司也应积极推动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开发更多元的非车险财险产品,找到新赛道推动自身发展。  由于保险行业起步较早,目前欧美国家的保险经验相对而言更丰富,商业保险种类也更多元。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发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财险市场最大的业务为私家车险业务,不过占比仅略超三分之一;加
期刊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互联网保险公司,安心财险从成立之初便头顶光环,然而之后一系列对其下发的银保监会监管函和行政处罚通知书,以及管理混乱、高管出走、亏损严重、投诉率高等等问题,却让安心财险的市场表现难以让人安心。  2021年1月14日,银保监会下发今年首张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给了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心财险”)当头一棒。  该〔2021〕1号决定书显示:“根据《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
期刊
针对当前企业面临规范发展、品牌推广、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发展瓶颈,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商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为深商联广大会员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10月26日,在现场700多人的见证下,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商联举行了500亿授信签约仪式。本次工行深圳分行为深商提供500亿的授信额度,拉近了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距离,帮助企业拿到更高的银行贷款,让企业的融资更加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作为深
期刊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有志者事竟成!  在深圳的保险业内,李木子的知名度很高。  有人说,他坚韧执着,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到优秀;有人说,他有一副热心肠,只要客户的事,定会出手,热心相助……  于是大家对他便有了这样的注解:坚韧执着的性格,让他将保险营销做得出类拔萃;乐于助人的品行,让他拥有了极好的人缘,建立起广阔的人脉圈。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这样的评价多高啊!中国保险业的精英,每位都有一部可歌
期刊
从开业之初的业绩平平、连年亏损,到踩着“资产驱动负债”的节奏快速发展、一举成为保险行业一匹黑马,再到如今因经营违规而被银保监会接管,高山低谷之间,是华夏人寿在经营道路上的高歌猛进与冒进之差。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下达通知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人寿”)因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
期刊
面对长期利率下行和行业增长压力,全球保险公司通过并购成功转变商业模式。转型资管的安联和打通健康产业链的联合健康值得借鉴。在全球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中国保险资金也正迎来产业并购的黄金时代。  观察1990年以来的全球保险公司的PB,财险公司整体维持较低估值,寿险公司整体估值屡创新低。  保险公司整体估值表现不佳主要受以下三点因素影响:一是1990年代以来发达经济体长期利率趋势性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期刊
打通医疗与保险,成为健康险继续发展的首要屏障,而掘金“保险+医疗健康”万亿机会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为基础的生态闭环。与此同时,“保险+医疗健康”的另一个基础设施是“用户”,高赔付、低保费、具有极致性价比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因此成为吸引用户加入生态的“入口”,成为撬动互联网时代主流用户80、90后用户需求快速释放的重要杠杆。  疫情是一场大考,倒逼了保险行业的很多业务加速发展数字化能力,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