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收支顺差未能有效解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开始中央政府各有关部委所采取的旨在减少贸易收支顺差,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产生了预期的、短时效果。但是,由于在企业层面继续存在利润空间,继续存在压低成本空间,继续存在来自外部市场的依赖,从政府层面,特别是地方政府层面存在目标的多样性,包括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文着重围绕欧盟和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角逐以及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和对中关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失去削减碳排放的意义,在理论上缺乏支持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上难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中国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和WTO基本原则,维护自身利益,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碳关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这对我们研究和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各国反倾销规则和实践来看,在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后,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反倾销税的收取机制:追溯收取机制和预期收取机制。然而,对于措施决定做出之后进口的涉案产品,如何收取反倾销税以及调整反倾销税额问题,各国做法却存在不同之处。这就涉及反倾销税的不同收取机制和相应的税额调整问题。本文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对不同反倾销税的收取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反倾销复审和退税程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于中国出口商有选择地运用欧、美反倾销机制保护自己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美、欧均提供了获取分别税率机会的情况下,这
期刊
一、全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及其特点 全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而达到空前规模则是在新世纪以后。根据表1的统计,1985-1990年末,全球外汇储备由4813亿美元增至9540亿美元,增加98.2%,大大超过1980-1985年末增加的6.5%;2000年末,全球外汇储备增至20658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末的2.2倍,10年翻了一番多;
期刊
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名设置贸易壁垒,成为本轮贸易保护风潮中引人注目的新特点。贸易环境壁垒有消极性措施和积极性措施两种。消极性措施指制定较高的环境标准,对不符合该标准的进口商品施加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积极性措施指对本国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等。积极性措施可改善一国的节能环保技术,提高本国的能源效率和环境质量。但如果这种技术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实现溢出,那么就会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形成新的环境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做过较多的理论探讨,并根据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3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年均9.5%的增长速度,成就了近代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然而,经济政策的区域倾斜及地理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同质性转变为较大的区域差异,对于当前国际经贸竞争力的新领域——服务贸易而言同样如此。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大国,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1738亿美元,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5%,拉动经济增长1.5%-2%。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25618.9亿美元,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在学者们对金融危机的悲观预测尚记忆犹新之时,OECD对34个成员经济情况,世界银行对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估计又做了一次调整。总的方向是金融与经济危机即将结束,最保守的估计也会在2010年第一季度,西方经济将进入经济的恢复期或正增长时期。显然,经济现实的转变比学者们学术观点的转变要快。本文试图探讨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