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鱼王》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名叫张炜。这部作品写的是:在宁静而美丽的深山村落里,流传着有关“鱼王”的传说。人们说鱼王是鱼鹰之子,是捕鱼的旷世高手,却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八岁的“我”受到内外力量的某种驱迫,在父亲的陪伴下出门远游,苦苦寻找“鱼王”学艺,最终找到了传说中的老鱼王,也从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鱼王家族一段精彩离奇、不为人知的传奇历史。在这期间,“我”经历了爱与人生的洗礼,在闯荡中长大成人,最终成长为新的鱼王传人。这部书字里行间充满奇幻冒险色彩,芬芳迷人。这也是一部精妙的寓言书,充满人生智慧。
一、用细致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孩子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我的“师傅”或“干爸”没有多少话,只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眼睛看着我,代替了千言万语。我常常从这双眼睛里猜测他要说什么。有一次我觉得他的目光里有这样的恳求:“叫我干爸吧。”我就轻轻地叫了一声。他向我挨近一点,手摸在我的后脑那儿,这跟爸爸的动作完全一样。
作者好像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他一直在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我的‘师傅’或‘干爸’没有多少话,只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眼睛看着我,代替了千言万语。”作者心思细密,他好像一个沉静的少年在密切地关注着自己周边的一切,在考量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我常常从这双眼睛里猜测他要说什么。”这种猜测也是一种思考,就是一种琢磨,可见作者笔下,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不信你再读读下面这段文字,你会发现这个孩子内心是多么丰富,多么善于思考和揣摩。
与师傅熟悉和亲密起来使用的时间,与那只猫是相同的。它和主人一样对我,简直一模一样。师傅抚摩我的头以后,它也跳到我的怀中,一下一下蹭我的下巴。我与它单独一起时,小声问:“干爸领你去捉鱼了吧?”
“我”的小声问,表面看起来是问,其实这是“我”思考的成果,是疑问,是猜度。
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妨像作家张炜一样,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写我们自己的观察,写我们自己的发现,写我们自己琢磨的大事小事。
二、用冷静和理性的叙述,来表现孩子灵动又沉静的情感世界
我的鼻子里总是离不开香香的鱼腥味儿。师傅这儿最了不起的东西,就是那碟诱人的鱼酱了。它是鱼做成的,它就是鱼。可以说师傅这儿每天都可以吃到鱼,这是多么惊人的事实,这是山里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我用力压住了心底的惊讶,若无其事地观察和享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古怪”的。他们有时候兴高采烈,有时候安静稳重,有时候焦躁不安。作者冷静理性地讲述故事,把孩子情感世界中的“灵动易变”表现了出来,同时作者在冷静理性的讲述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少年儿童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这是我们当代的孩子应该学习的。
情绪和情感是需要控制的。现在不少孩子任性蛮横,没有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反复读读这一段文字,“我”哪像一个孩子呀?如此沉静,如此善思,能“压”住心底的惊讶,若无其事地观察和享用。我们要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冷静地观察和理解生活,把生活过好,我们的作文就会写好。
三、用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
师傅的小石头房子看上去矮矮的,因为它伏在地下一大截;如果进到了里面,却会觉得高敞。它由一道小门连着外面的棚子,还有一截石头垒成的地道,差不多就是一座令人喜爱的小迷宫了。地道里放了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装了各种好吃的东西。棚子里挂了许多杂物,有辣椒串儿,大蒜串儿,一束束草药,还有一些皮绳和布条等。棚子和地道从外面也可以進入,但要搬开柴草之类的掩护才找得到入口。
这部作品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作者不刻意使用好词好句,不刻意制造语言的繁华,而是用一种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读完上面这段文字,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矮矮的小石头房子,一些大大小小罐罐坛坛,还有挂着许多杂物的旧时乡村小院。这种朴素的描写让我们感到文中的世界很“真”,不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世界,而是作者曾像文中的“我”一样生活在文中描写的世界里。
作文中,我们常常为了赢得老师的好评罗列好词好句,故意去制造一些华丽的句子,忽视了作文最需要的“真”。“真”才是作文的灵魂,没有意义的无病呻吟和没有意义的华丽词句,都是我们作文时应该避开的。作者用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为我们当代小学生的写作走向,竖起了一个导向标,也可以说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让我们再读一段文字,感受一下,作者文字的魅力。
一个浅绿色坛子里装了香喷喷的鱼酱,猫蹲在上面,像是在守护。师傅也有一片地,不过它小得很,只有两个炕面的大小。但是这一小片地特别肥沃,侍弄得精细极了,地里没有一颗石子,也没有大点的土块。地里种了蔬菜,有韭菜和茄子,还有辣椒和白菜、豆角。石堰旁还长了几棵甜瓜,眼看就要熟了。
《寻找鱼王》真的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为当代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奇故事,令小读者在富有民俗韵味和地域风情的故事中,体味爱与生命。
作者张炜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告诉当今少年:写作要去掉浮夸,回归本真;同时给生活中网络时代的孩子指出了这个时代的“病”——“这个时代让孩子博学,也让孩子无知。比如关于大自然的真实感受、肌肤摩擦中才能产生的一些情愫,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的。这是人类生存的大不幸。讲述真正具有原生性的大地故事,大概是必须要完成和领受的一个时代任务。”这位伟大的作家,为了医治一个时代病,扭转一种浮夸的写作风气,为我们献上了这部《寻找鱼王》。
一、用细致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孩子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我的“师傅”或“干爸”没有多少话,只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眼睛看着我,代替了千言万语。我常常从这双眼睛里猜测他要说什么。有一次我觉得他的目光里有这样的恳求:“叫我干爸吧。”我就轻轻地叫了一声。他向我挨近一点,手摸在我的后脑那儿,这跟爸爸的动作完全一样。
作者好像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他一直在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我的‘师傅’或‘干爸’没有多少话,只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眼睛看着我,代替了千言万语。”作者心思细密,他好像一个沉静的少年在密切地关注着自己周边的一切,在考量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我常常从这双眼睛里猜测他要说什么。”这种猜测也是一种思考,就是一种琢磨,可见作者笔下,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不信你再读读下面这段文字,你会发现这个孩子内心是多么丰富,多么善于思考和揣摩。
与师傅熟悉和亲密起来使用的时间,与那只猫是相同的。它和主人一样对我,简直一模一样。师傅抚摩我的头以后,它也跳到我的怀中,一下一下蹭我的下巴。我与它单独一起时,小声问:“干爸领你去捉鱼了吧?”
“我”的小声问,表面看起来是问,其实这是“我”思考的成果,是疑问,是猜度。
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妨像作家张炜一样,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写我们自己的观察,写我们自己的发现,写我们自己琢磨的大事小事。
二、用冷静和理性的叙述,来表现孩子灵动又沉静的情感世界
我的鼻子里总是离不开香香的鱼腥味儿。师傅这儿最了不起的东西,就是那碟诱人的鱼酱了。它是鱼做成的,它就是鱼。可以说师傅这儿每天都可以吃到鱼,这是多么惊人的事实,这是山里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我用力压住了心底的惊讶,若无其事地观察和享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古怪”的。他们有时候兴高采烈,有时候安静稳重,有时候焦躁不安。作者冷静理性地讲述故事,把孩子情感世界中的“灵动易变”表现了出来,同时作者在冷静理性的讲述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少年儿童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这是我们当代的孩子应该学习的。
情绪和情感是需要控制的。现在不少孩子任性蛮横,没有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反复读读这一段文字,“我”哪像一个孩子呀?如此沉静,如此善思,能“压”住心底的惊讶,若无其事地观察和享用。我们要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冷静地观察和理解生活,把生活过好,我们的作文就会写好。
三、用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
师傅的小石头房子看上去矮矮的,因为它伏在地下一大截;如果进到了里面,却会觉得高敞。它由一道小门连着外面的棚子,还有一截石头垒成的地道,差不多就是一座令人喜爱的小迷宫了。地道里放了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装了各种好吃的东西。棚子里挂了许多杂物,有辣椒串儿,大蒜串儿,一束束草药,还有一些皮绳和布条等。棚子和地道从外面也可以進入,但要搬开柴草之类的掩护才找得到入口。
这部作品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作者不刻意使用好词好句,不刻意制造语言的繁华,而是用一种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读完上面这段文字,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矮矮的小石头房子,一些大大小小罐罐坛坛,还有挂着许多杂物的旧时乡村小院。这种朴素的描写让我们感到文中的世界很“真”,不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世界,而是作者曾像文中的“我”一样生活在文中描写的世界里。
作文中,我们常常为了赢得老师的好评罗列好词好句,故意去制造一些华丽的句子,忽视了作文最需要的“真”。“真”才是作文的灵魂,没有意义的无病呻吟和没有意义的华丽词句,都是我们作文时应该避开的。作者用朴素庄重的态度,描写孩子眼中的多姿世界,为我们当代小学生的写作走向,竖起了一个导向标,也可以说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让我们再读一段文字,感受一下,作者文字的魅力。
一个浅绿色坛子里装了香喷喷的鱼酱,猫蹲在上面,像是在守护。师傅也有一片地,不过它小得很,只有两个炕面的大小。但是这一小片地特别肥沃,侍弄得精细极了,地里没有一颗石子,也没有大点的土块。地里种了蔬菜,有韭菜和茄子,还有辣椒和白菜、豆角。石堰旁还长了几棵甜瓜,眼看就要熟了。
《寻找鱼王》真的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为当代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奇故事,令小读者在富有民俗韵味和地域风情的故事中,体味爱与生命。
作者张炜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告诉当今少年:写作要去掉浮夸,回归本真;同时给生活中网络时代的孩子指出了这个时代的“病”——“这个时代让孩子博学,也让孩子无知。比如关于大自然的真实感受、肌肤摩擦中才能产生的一些情愫,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的。这是人类生存的大不幸。讲述真正具有原生性的大地故事,大概是必须要完成和领受的一个时代任务。”这位伟大的作家,为了医治一个时代病,扭转一种浮夸的写作风气,为我们献上了这部《寻找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