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在学生平时的写作和考试中,发现很多病态作文,程式化的作文。很长时间以来,在学生的笔下,既没有真实的情感,也没有真实的事件,当然更没有真实的自我。在没有自我的时代,我们的作文中,从写下第一个字起,就在编造一个美丽或破绽百出的谎言。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我们正在学习的范文里,在琳琅满目的作文书里,大家却对一些同样缺少自我的文章津津乐道,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表达空洞;我们的眼睛只盯着这些作文,而不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作文体现了这些仿写作文的造句特色、主题思想和谋篇风格,而不是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的写作课就是学习如何制造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文章……
是什么钳制了我们的思想,窒息了我们的创造力,使本应生动活泼的作文失去了生机与个性?正是那些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正是那些书店里汗牛充栋的优秀范文呀!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初三学生靠“背”作文、“套”作文获得了中考的高分回报,在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时,老师们无奈地选择这种方法来“快速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命题作文大肆流行的今天,这种方法必须停止了。否则,我们送进高中的,还会是一批又一批写作上的低能儿。多少年来,在作文这片土地上,长的似乎都是“优良品种”,以致从此走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岂不知,病虫害早已经十分严重,只不过咱们熟视无睹罢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指出弊病所在,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正因为如此,我想在此列举平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弊病,以探求“拨乱反正”的良方。
病症一:内容虚假,语言俗套。
我的学生在一篇《爸爸的背影》的作文中写道:“雨越下越大,我看着爸爸骑着破自行车的背影,泪如雨下,我手中揣着那五元钱,拼命朝爸爸追去,我扑进爸爸怀里,与他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温和地问他:“宇航,当时真的发生过吗?”他低着头,腼腆地笑了,说:“老师,我是编出来的,现实生活中,谁会这么做呢?我是为了更感人才这么写的。”难怪这文章读起来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我只好反复对学生强调,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的呢,如果不是文中所写的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要这样写。千万不要为了写文章而编造感情体验,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是不可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的。
语言俗套就是表现在,许多语言已成为一种模式:提起老师就是“蜡烛”,心里一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一写失败就想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些语言本是好的,但它被用过千遍万遍后,就成了一种套话,让人麻木,不能激起读者任何想象和联想,当语言失去了表现力后,就成为语言的尸体。有人说:“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蠢才。”这话有点儿尖刻,但说得有点道理:再好的语言,当它已成为一种模式后,都会死亡。所以我们要鼓励自己的学生,多一点个性化语言的表达,少用那些语言的“尸体”。
病症二:题材雷同,骗取同情。
学生们的作文中所用的题材经常雷同。他们写老师,就写夜深了,可老师仍然在灯下批改作业;写同学助人为乐,就写我生病住院,他们来帮我补课;写母亲对我关怀备至,就写深夜为我织毛衣,雨天送我上医院;写父亲就写他常常加班,国家利益第一,他会严厉地批评我的缺点;写好人好事,就写公交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送小妹妹回家。这些老套的、雷同的题材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违背了生活的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题材也应该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因此,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就得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向生活要题材。
上星期,我班学生虞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感恩的心》,写妈妈去世带给自己很大的打击,写爸爸和哥哥对她的关心,写老师与同学对她的爱。我知道这文章肯定是假题材,写得很不真实,她为了骗取大家的同情而编造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我把她叫来,直接问她:“你这篇作文是哪里抄来的吗?”她不高兴地说:“不是,我自己写的。”“那你写的是真实的事情吗?”她小声说:“我妈在我三岁就离开家,从来也没回来过。她在我心里跟死了没什么区别。我干脆就把她写成已经去世了。我恨她!”我没想到原来是这样,趁机开导她:“那你就写真实的情况吧!写你自己没有母爱的痛苦,写她这么无情地离开,给你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那样写会更真实感人,不要把她虚构成已经死了,好吗?”她答应我,重新写了一篇作文。我感到她有很大进步,因为真实,所以感动。我总是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胡编乱造,因为当你露出马脚后,读者会十分反感,千万不要为了骗取读者的同情而在作文中“枪毙”自己的父母,那样做是十分愚蠢的。
病症三:伪崇高,煽假情。
有个学生在考试作文中写道:“那些选择了金钱和地位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快乐吗?你们高兴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一定不是人,你们就不应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此斩钉截铁,令人非常惭愧!不知道作者的这种“强人”的道德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发自真心,的确令人佩服,但也不用把其他人当成禽兽,甚至剥夺他们的生命吧。如果只是为了表现一下崇高,企图打动阅卷老师,那也未免过分了点。这是典型的假崇高、伪崇高的表现。就像小时候作文,老师要我们在结尾写上:“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其实,这也是伪崇高的表现,我们习惯于在作文中喊口号,说豪言,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脱节,用唱高调的方式来表现道德理想。我们常会在写作中伪装出一副“高尚、崇高”的样子,其实根本没那回事,却故意要“美化自己或拔高他人”。
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叫《感激》,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舅舅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离开人世后在报纸上刊出他给舅妈的一封“情书”,即“征婚启事”,为妻子再寻伴侣。这篇文章会是真的吗?有这样的丈夫吗?有这样的“情书”吗?煽情加造假,是本文最大特色。我们可以接受文章讲述的人生悲剧,但是舅舅的临终举动,却实在让我们难以理解。他自作主张把为妻子征婚的启事登在报上,甚至有些歧视女性。从“至宝,悉心收藏,替我珍惜”等词中可以看出,舅舅谈论的妻子就像是一个“物品”。文章为什么要煽情?目的是为了骗取读者之泪,为了蒙蔽读者之思维,通过一系列“催泪术”,使读者自己淹没自己。煽情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矫情。去除作文煽情的根本点就是“归真”。真情、真事、真感觉……那就能写出真情流露的美文。
病症四:结构程式化。
我有个学生,他写《鼓励自己》,这篇作文的结构是这样的:开头引题,中间三段分别是“鼓励是一种信心,鼓励是一种希望,鼓励是一种斗志”作首句,采用回环往复式结构,结尾议论抒情,中间三段分别用三个事例来展开叙述。他写“自信”的话题时,就生硬套用上文:“自信是一种鼓励,自信是一种希望,自信是一种斗志”,换汤不换药,这个同学就存在着结构程式化问题。假如换“精彩的生活”这个话题,他还可以照用不误:“精彩的生活是一种信心,精彩的生活是一种希望,精彩的生活是一种斗志”。我在这里举例,并不是说这种回环往复式结构不好,而是说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更新颖的结构,不要老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并列体。
当一种结构模式流行以后,所有人都不再动脑筋,只把作文套进这个结构就行了。也许是我们太过分地强调文章的结构了,什么“小标题式”,什么“凤头、猪肚、豹尾”,什么“红线串珠”,什么“三水并流”,作文结构过分技术化,造成了作文结构上的禁区:凡是没有范本的结构样式,一律不被认可。这是作文观念的错误。所以要彻底解决结构程式化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创新,不要寻找似曾相识的文章样式,也不依靠似曾相识的内容,而是把我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出来,该怎么写就怎么写,“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当止”。其次,我们要不局限于一般指导,甚至放弃指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
综上所述,我列举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四种病症,也许应该有更多吧,限于篇幅,我就只讲这几种。总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树立一种创新作文的新观念和新标准。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它没有模式,没有套路,没有固定的语言结构。写文章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行了!我们的作文,一是要真实,忠于生活,不胡编乱造违背生活逻辑的故事和情感;二是要忠于自我,不虚伪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只要以“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为出发点,去观照作文,去写作文,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一流的好文章!
[作者通联:浙江东阳市白云中学]
是什么钳制了我们的思想,窒息了我们的创造力,使本应生动活泼的作文失去了生机与个性?正是那些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正是那些书店里汗牛充栋的优秀范文呀!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初三学生靠“背”作文、“套”作文获得了中考的高分回报,在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时,老师们无奈地选择这种方法来“快速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命题作文大肆流行的今天,这种方法必须停止了。否则,我们送进高中的,还会是一批又一批写作上的低能儿。多少年来,在作文这片土地上,长的似乎都是“优良品种”,以致从此走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岂不知,病虫害早已经十分严重,只不过咱们熟视无睹罢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指出弊病所在,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正因为如此,我想在此列举平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弊病,以探求“拨乱反正”的良方。
病症一:内容虚假,语言俗套。
我的学生在一篇《爸爸的背影》的作文中写道:“雨越下越大,我看着爸爸骑着破自行车的背影,泪如雨下,我手中揣着那五元钱,拼命朝爸爸追去,我扑进爸爸怀里,与他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温和地问他:“宇航,当时真的发生过吗?”他低着头,腼腆地笑了,说:“老师,我是编出来的,现实生活中,谁会这么做呢?我是为了更感人才这么写的。”难怪这文章读起来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我只好反复对学生强调,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的呢,如果不是文中所写的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要这样写。千万不要为了写文章而编造感情体验,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是不可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的。
语言俗套就是表现在,许多语言已成为一种模式:提起老师就是“蜡烛”,心里一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一写失败就想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些语言本是好的,但它被用过千遍万遍后,就成了一种套话,让人麻木,不能激起读者任何想象和联想,当语言失去了表现力后,就成为语言的尸体。有人说:“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是蠢才。”这话有点儿尖刻,但说得有点道理:再好的语言,当它已成为一种模式后,都会死亡。所以我们要鼓励自己的学生,多一点个性化语言的表达,少用那些语言的“尸体”。
病症二:题材雷同,骗取同情。
学生们的作文中所用的题材经常雷同。他们写老师,就写夜深了,可老师仍然在灯下批改作业;写同学助人为乐,就写我生病住院,他们来帮我补课;写母亲对我关怀备至,就写深夜为我织毛衣,雨天送我上医院;写父亲就写他常常加班,国家利益第一,他会严厉地批评我的缺点;写好人好事,就写公交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送小妹妹回家。这些老套的、雷同的题材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违背了生活的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题材也应该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因此,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就得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向生活要题材。
上星期,我班学生虞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感恩的心》,写妈妈去世带给自己很大的打击,写爸爸和哥哥对她的关心,写老师与同学对她的爱。我知道这文章肯定是假题材,写得很不真实,她为了骗取大家的同情而编造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我把她叫来,直接问她:“你这篇作文是哪里抄来的吗?”她不高兴地说:“不是,我自己写的。”“那你写的是真实的事情吗?”她小声说:“我妈在我三岁就离开家,从来也没回来过。她在我心里跟死了没什么区别。我干脆就把她写成已经去世了。我恨她!”我没想到原来是这样,趁机开导她:“那你就写真实的情况吧!写你自己没有母爱的痛苦,写她这么无情地离开,给你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那样写会更真实感人,不要把她虚构成已经死了,好吗?”她答应我,重新写了一篇作文。我感到她有很大进步,因为真实,所以感动。我总是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胡编乱造,因为当你露出马脚后,读者会十分反感,千万不要为了骗取读者的同情而在作文中“枪毙”自己的父母,那样做是十分愚蠢的。
病症三:伪崇高,煽假情。
有个学生在考试作文中写道:“那些选择了金钱和地位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快乐吗?你们高兴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一定不是人,你们就不应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此斩钉截铁,令人非常惭愧!不知道作者的这种“强人”的道德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发自真心,的确令人佩服,但也不用把其他人当成禽兽,甚至剥夺他们的生命吧。如果只是为了表现一下崇高,企图打动阅卷老师,那也未免过分了点。这是典型的假崇高、伪崇高的表现。就像小时候作文,老师要我们在结尾写上:“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其实,这也是伪崇高的表现,我们习惯于在作文中喊口号,说豪言,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脱节,用唱高调的方式来表现道德理想。我们常会在写作中伪装出一副“高尚、崇高”的样子,其实根本没那回事,却故意要“美化自己或拔高他人”。
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叫《感激》,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舅舅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离开人世后在报纸上刊出他给舅妈的一封“情书”,即“征婚启事”,为妻子再寻伴侣。这篇文章会是真的吗?有这样的丈夫吗?有这样的“情书”吗?煽情加造假,是本文最大特色。我们可以接受文章讲述的人生悲剧,但是舅舅的临终举动,却实在让我们难以理解。他自作主张把为妻子征婚的启事登在报上,甚至有些歧视女性。从“至宝,悉心收藏,替我珍惜”等词中可以看出,舅舅谈论的妻子就像是一个“物品”。文章为什么要煽情?目的是为了骗取读者之泪,为了蒙蔽读者之思维,通过一系列“催泪术”,使读者自己淹没自己。煽情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矫情。去除作文煽情的根本点就是“归真”。真情、真事、真感觉……那就能写出真情流露的美文。
病症四:结构程式化。
我有个学生,他写《鼓励自己》,这篇作文的结构是这样的:开头引题,中间三段分别是“鼓励是一种信心,鼓励是一种希望,鼓励是一种斗志”作首句,采用回环往复式结构,结尾议论抒情,中间三段分别用三个事例来展开叙述。他写“自信”的话题时,就生硬套用上文:“自信是一种鼓励,自信是一种希望,自信是一种斗志”,换汤不换药,这个同学就存在着结构程式化问题。假如换“精彩的生活”这个话题,他还可以照用不误:“精彩的生活是一种信心,精彩的生活是一种希望,精彩的生活是一种斗志”。我在这里举例,并不是说这种回环往复式结构不好,而是说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更新颖的结构,不要老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并列体。
当一种结构模式流行以后,所有人都不再动脑筋,只把作文套进这个结构就行了。也许是我们太过分地强调文章的结构了,什么“小标题式”,什么“凤头、猪肚、豹尾”,什么“红线串珠”,什么“三水并流”,作文结构过分技术化,造成了作文结构上的禁区:凡是没有范本的结构样式,一律不被认可。这是作文观念的错误。所以要彻底解决结构程式化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创新,不要寻找似曾相识的文章样式,也不依靠似曾相识的内容,而是把我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出来,该怎么写就怎么写,“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当止”。其次,我们要不局限于一般指导,甚至放弃指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
综上所述,我列举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四种病症,也许应该有更多吧,限于篇幅,我就只讲这几种。总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树立一种创新作文的新观念和新标准。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它没有模式,没有套路,没有固定的语言结构。写文章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行了!我们的作文,一是要真实,忠于生活,不胡编乱造违背生活逻辑的故事和情感;二是要忠于自我,不虚伪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只要以“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为出发点,去观照作文,去写作文,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一流的好文章!
[作者通联:浙江东阳市白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