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内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的动脉栓塞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胸廓内动脉(ITA)参与供血的病变特点及ITA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0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T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TA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选择聚乙烯醇颗粒、微钢圈栓塞病变血管.分析病变分布及特点、动脉造影表现、术后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 .结果 102例(100.0%)患者均累及两肺上叶.合并肺叶毁损28例(27.5%),合并支气管扩张37例(36.3%),合并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40例(39.2%),合并空洞63例(61.8%).102例患者共发现119支参与供血的ITA.左侧ITA 43例,右侧ITA 42例,双侧17例.52例患者ITA发出57支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为供应病变区血管分支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均出现ITA-肺动脉异常分流道.无一例出现对比剂外溢.即刻止血成功率为100%,早期复发出血率为3.9%,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0.3±4.0)d;远期再出血率为8.8%,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9.6±1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TA参与供血的结核病变位于肺上叶,多合并空洞、肺叶毁损、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等改变.栓塞ITA技术上可行,安全性很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胎儿静脉导管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评估其预后.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胎儿静脉导管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诊断特征(静脉导管异常连接位置、合并畸形类型)及结局.结果 静脉导管异常连接位置:静脉导管异常连接于下腔静脉10例,冠状静脉窦3例,肝静脉2例.合并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缩窄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4例,法洛四联症1例,肺动脉闭锁1例,唇腭裂1例,21-三体1例,帆状胎盘1例,孤立性6例.妊娠结局:5例选择终止妊娠,10例出生后4周内静脉导管自发闭合.结论 胎儿静脉导管异常连接可合
1 病例简介rn男,6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肉眼血尿呈隐痛间断发作,伴乏力、纳差:左下腹疼痛加重2 h.超声(图1A、B)示:左肾实性占位病变,左侧肾周血肿.腹部增强CT(图1C、D)示:左肾巨大肿物破裂伴肾周血肿、周围增大淋巴结、左肾上腺结节.行左肾切除术,术中可见左肾上极增大,隆起肿物,大小约10 cm,并可见大量陈旧黑色血块,左肾背侧和腰大肌粘连严重,腹侧和腹膜粘连紧密,完整切除左肾,取出标本,肾门处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肿瘤大体和病理镜下见图1E、F.术后病理:左肾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肿
目的 探讨Griffiths评分在前脑无裂畸形(HPE)经典类型的MRI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并在72 h内行胎儿颅脑MRI检查,且产前超声与同期胎儿MRI共同诊断为经典类型HPE的胎儿21例.产前常规行超声检查后72 h内行MRI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行胎儿颅脑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根据经典分型方法将胎儿进行分型,利用Griffiths评分方法基于MRI扫描结果 进行评分.结果 21例HPE胎儿中,叶型HPE 14例(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单心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心室的71例胎儿,观察其具体类型、房室连接及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合并心内外畸形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单心室分为左心室型14例,中间型33例,右心室型24例;单心房30例,双心房41例,3种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8,P0.05);单心室连接于主动脉4例,均为中间型;心室出口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为左心室型.71例胎儿均合并心内畸形,其中48例合并心内其他畸形,3种类型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目的 探讨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对胃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时间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腺癌372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SHM)44例,异时性肝转移(MHM)53例,无任何转移征象275例(阴性转移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强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胃腺癌发生部位、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病理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是否伴血管神经侵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肿瘤标志物及术前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与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类型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期增强
目的 研究孕11~13+6周胎儿超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 PSV)、胎盘体积(PV)、胎盘厚度(PT)、心胸横径比(CTR)与顶臀长(CRL)的相关性,建立早孕期上述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 测量212名11~13+6周正常胎儿MCA PSV、PV、PT、CTR及CRL,按照CRL的大小分为11周、12周、13周3个组,每组分别31名、119名、62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CRL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孕周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孕11~13+6周,胎儿MCA PSV、PV
目的 超声检测初产妇产后6周时多个位点的腹直肌间距离(IRD),并分析腹直肌分离(DRA)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择1116例初产妇,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及屈曲状态下5个位点(脐环上5 cm、脐环上3 cm、脐环处、脐环下3 cm、脐环下5 cm)的IRD,比较不同位点及不同状态下的IRD,分析影响产后6周DRA的因素.结果 产后6周静息状态下5个位点的IRD分别为(18.96±8.27)cm、(22.58±8.03)cm、(31.61±9.82)cm、(12.93±8.03)cm、(2.56±5.3
目的 探讨MR集成序列(MAGiC)定量图谱技术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纳入35例经临床及肌肉活检证实的IIM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对所有受试者的大腿肌肉进行MAGiC序列扫描,比较IIM组与对照组双大腿肌肉MAGiC序列定量图谱(T1 Mapping、T2 Mapping)定量参数T1、T2值的特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1、T2值在IIM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ⅡM患者水肿肌肉的T1值低于未水肿肌肉(t=-13.568,P<0.05)和健康对照者(t=-17.897,P<
目的 采用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分步配准策略实现非同机不同轴位心脏MRI和PET图像配准.资料与方法 采用30名受试者的MRI心脏电影成像(CINE)和PET/CT图像分为全局配准和局部配准两步进行配准.全局配准通过MRI定位像与CT图像的平移矩阵以及MRI定位像和CINE图像的坐标变换矩阵,实现CT和PET与CINE图像轴位与层面的对齐;局部配准将CT和PET图像融合,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CINE和PET图像中心脏区域的精细配准.采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修正的豪斯多夫距离(MHD)评估配准效
目的:利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α1-肾上腺素受体(AR)对CIA小鼠Treg细胞的作用.方法:雄性DBA/1小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CIA模型组(n=24).Ⅱ型胶原(CⅡ)乳剂100μl尾根部注射DBA/1小鼠制备CIA小鼠模型,在初次免疫后第41日,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脏中CD4+T与α1-AR的共定位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踝关节和脾脏中α1-AR的蛋白表达.分离纯化CIA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用抗CD3和抗CD2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