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防校园欺凌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呈现出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且逐渐蔓延到小学阶段。小学校园欺凌主要表现为肢体暴力、语言恐吓、强行索取、网络暴力等。造成这种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及社会层面的因素。德育与法治课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从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原因入手,提出道德与法治课背景下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预防 校园欺凌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影响儿童成长的社会性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校园欺凌具有多种形式,既有显性的暴力,也有隐形的暴力,而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初始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欺凌者有时候无法对自身行为性质、影响进行主动认识,而被欺凌者往往会出现厌学、抑郁等不良心理或行为,甚至会出现离家出走、轻生等,造成持续性的伤害。本文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寻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办法。
  一、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原因
  1.德育方式不够科学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维持好秩序,对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进行了限制,对学生积极性其实是一种削弱。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下,德育工作中心逐渐向学生倾斜,教学内容也更加生活化。然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很多教师依然选择传统模式,加上学校师资力量、安全、经费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将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知识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德育途径的单一,无法提升整体德育效果。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生性格、行为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向,对孩子自身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教育理念积极、正确,则会引导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教育理念偏差会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各类问题。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坚持“分数至上”的思想观念,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表现等,但对于孩子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基本的法律等不够关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发生校园欺凌的学生家庭为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在家庭感受到的温暖相对较少,生活中处于逆境,有的会选择暴力寻求刺激;而有的则在面对暴力下不敢出声。很多家长在进行教育中,无法采用民主的办法,导致亲子地位不平等,不能从正面教育入手,甚至出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导致有些孩子会主动模仿养成不良的习惯。
  3.校园制度不够健全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学校缺乏健全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以成绩论英雄,师生之间的沟通缺乏技巧性,对学生情感需求较为忽视,这些都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导火索。一些学校缺乏健全的防范机制,且学校不具备相关的惩处权力,导致校园欺凌无法在校园内根治。
  4.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特殊期,来自西方各类价值标准、思想观念和我国传统文化处于并行发展中,且网络信息化發展和普及背景下,小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复杂、庞大,其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等都处于多元化进程中。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能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依旧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社会中依旧有很多不良思想存在,甚至部分人崇尚暴力、不讲诚信等,这些人群分布在各处,可能作为学生的家长、亲人,可能作为网络作者,还有可能从事教育工作,这些不良思想对小学生而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小学生社会阅历少,在社会现实中往往表现的无所适从,很多小学生更加倾向于精神满足、娱乐化,在课堂上也更加乐于接受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存在抵触情绪。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语言暴力形式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吸引,并逐渐腐蚀儿童,容易导致学生沉迷其中,甚至去模仿网络中的暴力行为,最终酿成校园暴力事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背景下校园欺凌预防措施
  1.关注学生自身发展,进行法律常识宣传和普及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道德可以作为最高级的法律,而法律其实是制度化的道德约束。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若能够接受公平公正、权利义务、责任诚信的法治教育,则更容易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成长为一个讲规则、重法治的良好公民。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为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能够让小学生感知生活周边的法律,同时培养学生讲诚信、懂规则、遵纪守法、爱国的意识。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杜绝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
  第一,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很多教材内容中,都可以构建出和生活十分契合的场景,教师通过构建情景等方式,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纳入其中,能够在学生心理留下痕迹。通过这种心理痕迹,让学生对于纪律、规则产生敬畏感,能够在学生心理留下对遵守、违背的轻重感。在面临欺凌现象或遭受欺凌问题时,会出现本能的抵御情节,能够勇敢地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亦是一种自我权利的表现。第二,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生成长中,孩子积极乐观的“三观”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三观”,能够对校园欺凌起到良好预防作用。
  2.注重对学生的关爱,掌握沟通技巧
  很多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自身情绪无法得到宣泄,继而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其他的同学身上。这类学生从行为类型上属于“行为失范”,是由于不会和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无法通过沟通交流排解情绪。能够学会关爱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是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很多教材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关爱他人、善于沟通的本领。   第一,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够为人与人平等交流奠定基础。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明白怎样和不同同学进行交流、共处。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应该掌握如何进行接纳,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避免因自身私欲、不良情绪等对同学造成伤害。尽可能从校园中就地取材,通过设置情景剧、话剧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在遭遇欺凌时应该怎样做,可以积极寻求教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能够主动进行倾诉,避免欺凌问题持续发生。对于在欺凌事件中“行为失范”者,也是由于自身不善于沟通,将深层次的沟通,将诉说心里话当作是一种“丢面子”的事情。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温暖,尽可能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起到预防欺凌的目的。第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庭正面教育,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信件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敬爱,增进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在良好沟通下化解负面情绪,这样是预防校园欺凌问題的关键。
  3.珍爱生命,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对生命缺少认知,缺少敬畏之感,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加上儿童成长期间缺乏自控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不在少数,且更多的渗透到法治、道德两方面内容之中。
  第一,教师需要从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充分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历史学、社会学以及生物学角度出发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出生、成长,让其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指导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自我保护,敬畏生命,学会对自我行为的约束,避免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第二,加强对学生的情绪疏导,尤其是对于初到陌生环境下的学生,应该设计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导计划,帮助学生及时的消除抵触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校园欺凌是由于各类负面因素所导致的,而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养成等方面入手,做好预防性教育,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功能,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建燕《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探究》,《试题与研究》2019年第8期。
  [2] 张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功能研究——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例》,《作家天地》2019年第8期。
  (张建姝,1976年6月生,女,山东海阳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并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时政材料,创设有效情景;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多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构建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活动型课堂 高中政治 构建策略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其教育情况将会对学生本身的语文学习质量及人文素养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
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此背景下,文言文大量涌入语文教材,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但是,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比较复杂,且篇幅较长,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扰。所以,作为高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扬州市按照“发展空间支持城市和工业,增值收益用于农村和农民”的总体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兼顾农村,形成了具有扬州特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十一个市级业余体校篮球项目的业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对策,以促进山西省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对政治生活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初中教学重难点内容。初中阶段,学生们正在经历青春期以及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其他学科作业等情况,这些不良课堂表现,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该从当下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出发,探讨如何创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初中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高效
体育消费业已成为人们追求个体发展和享受而引发的新型消费,其中参与型体育消费是其核心内容,也是最能反映体育消费特质的一类消费。文章对苏州市参与型体育消费场所的运营现
摘 要: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不断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对此,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往观念的限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逐步升华自身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学生会学习大量爱国主义作品,诗歌是其中主要的类型之一。通过
摘 要:语文是高中时代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在高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教育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些政策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养的培养,为了能全面育人,就需要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如果能够将人文精神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就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