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来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要以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基础。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巧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自主学习的主题、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进行知识准备、动手操作与实践、总结与改进。最后师生一起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为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2017版课程标准强调要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学生作为生长在信息社会的原著民不乏信息意识,但他们这种信息意识不成熟、不稳定,加之个体差异较大,唯有经过系统化的整合与教育,才能使之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数字公民。因此,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能达到“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想到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信息内容的真伪性和信息表达的目的性进行判断”的水平。
  信息技术学科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動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建构经验,完成深度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内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强调学习驱动力来自于学习者自己,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受他人支配和干扰,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在某种意义上看,自主学习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总体来看,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其中,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学习主体的基本特征,有效性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追求,而相对性则是定义自主学习的基本逻辑。
  质言之,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在学习之前能够自主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根据学习兴趣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与范围,自我安排学习活动计划,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定性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主题,通过信息技术学科中所学到的技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督促和自我调节,在技术环境充分保障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课程对自主学习的现实需求
  从信息技术学科定位角度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2017年修订完成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必修部分致力于建构我国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探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这从学科教学理念的层面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要求:按学生需求提供指导,实施个性化教学,这些要求都指向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看,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与语数外等科目不同,信息技术相当比例的学习内容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完成。同时,信息技术内容的更新速度最快,但又承担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而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短期优化效果,而是为了奠定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教学中,何以让学生终身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者角度看,学生由于文化背景、家庭条件等的差别,对于信息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敏感性亦存在差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施自主学习,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克服学习障碍,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学科有发展性、开放性、实践性、工具性、学生的能力不均衡及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信息素养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围绕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同时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需求,我们构建了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建构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以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基础,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巧设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自主学习的主题,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进行知识准备,动手操作与实践,总结与改进。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从外部保障来看,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环境及充足的时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就是硬件设备和不受外界干扰的氛围,心理环境是班级、小组中的一种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应当民主、和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专注于学习任务。环境会伴随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它对于学习过程的影响是间接的、潜在的,通过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良好的情绪氛围提升学习效果。   从学习主体来看,学生处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自主学习的主题、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进行知识准备、动手操作与实践、总结与改进,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从学习指导来看,教师处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助手位置,在全过程中提供支持服务,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契合了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同时也符合按需教学、个性化教学的需求。由图2可知,转换一个视角,呈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按需为学生提供帮助,给学生最大的想象和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自由探索与发现、表达与表现。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可以认为师生互为学伴的关系。教师参与其中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相对性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来看,整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转与推进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习方式可以是个人的独立探究、小组协作学习、师生互动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介入是灵活的,应学习的需求而变。整个模式把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自主化的建构过程,而且突出信息技术的学科要求,在该模式中凸显了“操作实践”的地位,知识储备最终要落实为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及相对性的特点,这四个特点也是支撑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理念支柱。
  四、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以拓展课《操作系统研究》为例
  本研究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包含着新理念、新诉求,只有应用于教学过程,才能彰显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以理论模型为指导,针对教学困境与需求,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操作系统研究》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门拓展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经掌握的操作系统知识,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操作系统领域中的主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笔者以该课程为载体,详细阐释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应用。
  1.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环境
  创设适合学习的环境是学习过程有效推进的保证。在物理环境里,本课的教学采用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场所。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知识等补充和延伸角度考虑,计算机与网络工作室的创设定位于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和网站技能实施和项目研究,见表1:
  《操作系统研究》拓展课中,学生所需的物理环境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软硬件,其中包括四台学生机房淘汰的旧计算机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等;此外,还布置了进行合作研究和小规模课堂教学的环境。
  在心理氛围这一维度,学生利用每周固定时间和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互动交流,采用学生自学、动手实践和师生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在课程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学生在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创设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最后,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学生在《操作系统研究》的课程学习时,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设定均相对动态,除了每周的固定学习时间外,学校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课、社团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课程学习没有规定的截止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以项目研究进行驱动,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自己原先储备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问题分析,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实现学科知识深度认知与运用。
  2.《操作系统研究》的教学实施
  根据自主学习及《操作系统研究》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从不同实施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详细的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学习过程主要分成七步,每一步对应了《操作系统》课程研究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在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其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兴趣;第二至六步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助手协助学生完成学习:最后一步的“评价与反馈”的实施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即师生共同承担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组成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或教师是实现这些要素两两交互的实施主体。
  (1)自主学习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本案例中的能动性具有双重内涵:其一,《操作系统研究》属于拓展选修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本课程,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其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兴趣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因此学生参与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必定发挥能动性。
  (2)自主学习在于突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指学生是个体或共同体式学习的主体,即可独立完成整个主题学习任务。本案例中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内容的独立性,各主题学习相对独立;第二,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个人或小组依据自己确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较少受到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干扰;第三,学习目标的独立性,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现状,修正原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学生经过个人表达、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三个步骤完成了学习计划,见表2。整个学习任务分为三个类别、8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行为,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
  (3)自主學习在于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中的有效性有两个层面的保障:其一,学习内容设置的逻辑性,表2中8项的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二,学习评价的包容性,自主学习的评价以过程性为主,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结果性评价为辅。例如,本案例中为了使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顺利进行,之前制定前置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认识计算机硬件”是为了解计算机是否达到Linux操作系统的硬件需求,“认识Linux操作系统、确定版本”等都是作为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储备性知识。正如此,在内容和评价上的改进,能够使学生循着自己的学习路径完成学习目标,其学习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4)自主学习在于重视教与学的相对性
  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是相对的,指的是学习主体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兩个方面:第一,七个学习步骤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任务应该由教师完成,而确定主题、制订计划等则需要由学生来完成;第二,从单个学习步骤来看,碰到具体问题或困难时,教师的适时提醒与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在动手与实践环节,根据计划安排,学生要自主寻找并安装适合学生计算机的Linux,根据网上相关知识,两位学生商量决定以安装和使用红旗(Red Flag)Linux 7.0为主,安装时两位学生碰到了如何关闭硬盘还原功能(保护卡)的问题,经过同伴讨论、教师的点拨之后,勉强装好Linux。之后又产生新的问题(在新系统中安装哪些应用软件),学生主动与教师商量后,认为应该以能顺利完成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任务为标准进行应用软件的选择。课程学习过程中时常需要小组协作及师生互动,随之而来的是学习主体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自主学习是相对的。
  3.实践反思
  实践选用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拓展课《操作系统研究》,该实践案例正是基于信息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模式展开的,课程由学生的兴趣出发形成的,用时一个学期,学生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和课余时间来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反复实践,笔者提炼出了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的独特经验。
  通过课程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面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不再是直接向教师寻求答案,而是自己先进行探究学习,遇到困难再向教师寻求帮助。此外,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参照自主学习模式,反思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模式实践的关键环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心理氛围,学生应当在一种开放、轻松、充满创新的氛围中开展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自主探寻原因;当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后,教师帮助学生制订解决方案,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合作方式查找相关知识,动手操作实践,最终找出解决路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从中享受到自我探究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中,兴趣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本研究涉及的实践案例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对不常见的计算机Ijnux操作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需求。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妙地创设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引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中,兴趣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从而激发学生挑战高难度问题的欲望,进一步触发自主学习的形成。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性质及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适当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学会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核心素养。这能够为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采用了耦合波理论对结构尺度远小于波长的二维亚波长周期光栅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种二维亚波长光栅可等效成一介质层,这介质层具有双折射晶体的性质,文中给出了相应的等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三维向度学术发展研究,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而下”实践应用发展方向的“为什么话语”新体系构建学
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运动,自二战后五六十年代便再次由高潮转向低潮,究其原因可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的缓
弹指一挥间,岁月转瞬50年.湖北统计,从蹒跚起步,到昂扬奋进,虽经历了曲折与坎坷,但仍写满了成就与辉煌.在迎来新中国统计机构成立50周年之际,回眸我们走过的50年历程,更是激
利用精化演算的方法开发软件,其过程由巨大数量的小步骤构成,由手工完成极其烦琐,也极容易出错,因此利用机器辅助工具的支持是必要的,在分析现有的精化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
“马克思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暨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内外学者围绕“纪念恩格斯”的主题从多个维度展开交流
一个企业的建立、成长、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而在目前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加入WTO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等宏观背景下,作为社会中微观主
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研究了横场激发技术对声学超晶格LiNbO3(LN)晶体谐振特性的影响,两者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吻合,采用提拉法,制得了沿Z轴生长的具有周期性铁电畴结构的LN单晶,将此晶体先Z切,再X切成
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绿化面积的量测,通常使用GPS、全站仪、测绳皮尺、3D扫瞄4种测量手段,这4种量测方法在速度、精度以及成果整理(出图)上各有千秋,笔者以湖北恩来恩黔、陨十
从脏腑失职,气机逆乱及调畅气机,重在降逆两方面入手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与反流性食管炎相类病症的中医辨治方法,指出临床目前已证实反流性食管炎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