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报道中的因果把握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在报道的形式上,新闻报道的变化则比较小。特别是在写作模式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没有紧跟上转轨的需要,也适应不了新时期的受众,亟需进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平面化的报道模式,力求多侧面多层次地报道变化中的事物,使新闻报道立体化。我们不想用一种新的模式要求所有的报道,但是可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报道,特别是那些从较大广度和深度反映某一事物的新闻、通讯、调查等,应该如此。
  打开我们的报纸,稿件似乎只需要分为两大类:表扬稿和批评稿。凡表扬某人或某事物的,绝对没有半点批评;凡批评某人或某事件的,也就没有一句肯定和谅解。这种绝对化的报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甚至一个单位3个月前受到批评时,通篇是批评和抨击;作了些改进,3个月后受到表扬,就一点儿问题也不提。我们平常也讲究既报喜又报忧,但只是这个单位报喜,那个单位报忧,很少看到对同一个报道对象既报喜又报忧。这就使报道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总是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使报纸在读者心目中不怎么可信(又说不清为什么不可信)。我们的不少读者批评报纸不真实、不可信,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报纸发了多少纯属子虚乌有的假新闻,而是那些绝对好或绝对坏的、与事物原貌有距离的新闻报道,在读者心中积淀起不可信的因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起着消极作用。
  克服这种毛病,其办法就是使新闻报道立体化,向读者展示事物的全貌,包括其各个不同的侧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度报道某一个事物时,必须把握好事件的因果关系。
  由于立体化的报道可以多侧面地反映事物,因此它最适宜于用来加强对中间层次(不好不坏)的报道。中间层次在社会生活中是最多的,但中间层次也最需要引导和指导。媒体可以通过立体的、多侧面的报道,在同一报道对象身上,表明肯定哪些方面,不赞成哪些方面,期望和主张什么。在新闻改革中,我们很重视扩大报道面。而立体新闻正基于上述特点,可以成为加强中间层次报道、扩大报道面的重要途径。
  立体的多侧面的报道方式,应用到批评报道中来,即为新闻写作模式改革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媒体的批评报道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通篇都是不利于被批评者的材料和评论。不管是谁,一旦选为批评对象,都是从头批到尾。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利于被批评者的材料,或能使被批评者得到某种谅解的材料一律避开,对被批评者过去的成绩更是只字不提,这是有悖于新闻报道本质的。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必须要做到公正、客观,只有公正、客观,才是尊重事物真实,才能让受众接受,使受众口服、心服。
  传统的平面化的报道模式,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无论现实生活多么复杂,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多少种,出现在报道中的事物变化的原因永远只有一个。大到“某部门整顿党风,整出经济效益”,小到“某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成精神文明村”,都不离这种模式:因为A,所以B,即由一个因,结一个果。实际上,报道中的因只是这个单位、这一部门发生变化的诸多原因之一,并且可能不是主要原因,报道不过是选个角度来做文章罢了。
  比如,有的新闻在报道一种做法时,为强调其重要,硬是把一个很大的“果”挂在它后面,造成因小果大。有家大报曾报道一个煤矿的灯房女工,说她们主动组织起来,为井下工人洗衣服。这个事迹是好的,但它后面却写到:矿工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大战煤海夺高产,几个月来增产煤炭八千吨。这个“八千吨”的果,似乎都是洗衣服洗出来的,读后使人心中泛起一种不可信的感觉,反而影响了这篇报道的效果。这种硬拼凑出来的因果关系不如割断为好。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为人民负责,公正、客观地向社会报告事物发展变化的心理态势。运用这种心态和形式写作,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新闻报道,在受众那里可信、可读、可亲。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重大任务,也指明了舆论生态环境中媒体发展的方向。因此,如何提升传播力,让传统媒体“突出重围”,用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成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播力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外在层面看,传播力包括媒体规模、人员素质,传播的信息量、速度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心理。变着花样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经常交替使用的几种批改方法,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借鉴。    一、反复式    教师先把每位学生的作文粗看一遍,凭感觉打一个分数,然后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研究自己的作文:老师的打分是否合理?为何打这样的分数?自己的作文存在哪些问
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3个方面,对2014年电视新闻传播活动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对重大主题、重大活动与重大事件的报道,是2014年电视新闻传播在内容方面的亮
【正】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山体滑坡,46人遇难。此前,2012年9月云南彝良地震之后再次发生山体滑坡事件,2012年10月4日,昭通市彝良发生山
“说新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以一种全新的播报方式和较强的亲和力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成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新的节目形态。如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的《凤凰早班车》,首先确立了说新闻的节目形式。随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第一时间》,湖南卫视推出了《晚间播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晚报浏览》等广播电视节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传播效果。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说新闻”从过
多孔材料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比如骨头、木材,鸟嘴等,具有重量轻、内部表面积大、强度-重量比较高,以及多功能特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结构。研究表明,多孔结
从2013年开始,有着79年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已不再以纸质媒体的形式存在,这本与《时代》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美国三大时事周刊的周刊,从2013年起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通过收费的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而这也成为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平面媒体“去纸化”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在网络新闻大举进攻之下,平媒,尤其是地方平媒如何在“去纸化”大潮中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去纸化”渐成趋势  实际上,
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纷纷抛弃以往僵化的共产主义体制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此期间,欧盟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显着上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