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培肥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澄城县的土壤养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措施,为澄城县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养分;现状;培肥建议;陕西澄城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206-01
  澄城县位于渭北旱原东部,地处东经109°40′30″~110°5′50″,北纬34°55′45″~35°27′5″。全县国土面积1 121 km2,现辖10个镇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02万人。耕地面积5.93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万hm2。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年均气温13 ℃,降水量489.4 mm,无霜期204 d,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2 556.1 h,海拔362~1 272 m,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和苹果为主,区域优势突出。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澄城县的耕地土壤可分为娄土、黄土性土、褐土、红土、淤土、潮土、沼泽土等7个土类,其中娄土和黄土性土为澄城县主要耕作土壤,分别占到总土壤面积的30.315%和65.42%。
  澄城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至2015年共采集主要农作物土样9358个,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对所有土样用常规方法测试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速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项目,基本摸清了土壤养分现状,并针对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提出了科学施肥对策。
  1 耕地土壤养分现状
  1.1 有机质
  根据耕地地力调查分析结果:澄城县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20 g/kg,变幅7.27~23.88 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0.34 g/kg提高2.86 g/kg。含量大于20 g/kg的面积达569.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0.96%;15~20 g/kg的面积达7 066.6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1.91%;12~15 g/kg的面积最多,达3.7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3.43%;10~12 g/kg的面积为1.4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3.58%;8~10 g/kg的面积为71.2 hm2,占耕地面积的0.12%;小于8g/kg的仅占0.001%。
  1.2 全氮
  耕地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为0.74 g/kg,变幅0.52~1.05 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全氮平均含量0.664 g/kg提高0.076 g/kg。全氮含量介于1.00~1.25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77.13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0.13%;0.75~1.00 g/kg的耕地面积为2.32万hm2,占总面积的39.04%;0.50~0.75 g/kg的耕地面积达3.61万hm2,占总面积的60.82%。耕层土壤全氮较为缺乏。
  1.3 有效磷
  耕地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含量为11.30 mg/kg,变幅4.24~26.71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平均含量5.9 mg/kg提高5.4 mg/kg。有效磷含量介于20~3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893.3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51%;15~20 mg/kg的面积为5 206.6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78%;10~15 mg/kg的面积达3.1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59%;5~10 mg/kg的面积达2.1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09%;小于5 mg/kg的面积为11.87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0.02%。全县耕地普遍缺磷。
  1.4 速磷钾
  耕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142.48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平均含量196.8 mg/kg降低54.32 mg/kg。速效钾含量介于150~20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达1.9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2.0%;100~150 mg/kg的面积达4.0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7.9%;70~100 mg/kg的面积为59.33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0.1%。
  1.5 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目前土壤肥力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所提高,但土壤钾素含量有所下降,土壤肥力依然存在少氮、缺磷的状况。按照《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将澄城县耕地分为5个等级。全县总耕地面积5.93万hm2,其中:一级地1.1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9.04%;二级地1.3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2.75%;三级地1.8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1.3%;四级地1.0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6.97%;五级地5 900 hm2,占耕地面积的9.94%。
  2 培肥建议
  2.1 增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增施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对解决耕地质地变差、板结、酸化、耕层变浅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澄城县实际情况,在有机肥生产中,一是在施用人、畜粪尿等新鲜有机肥时,应事前经过熟化处理,以降低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做好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打碎还田,最大限度地归还土壤养分;三是做好果园绿肥种植、翻压,提高土壤有机质,进一步培肥地力[1-2]。
  2.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掌握土壤肥力特性,可均衡作物营养;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3%~5%;还可减少肥料挥发、流失等浪费;减轻面源污染,达到培肥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该项技术从土壤养分测试、田间肥效试验、科学指导施肥等技术环节入手,以测试监测为手段,完善与其配套的“测土—配方—供肥—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确保施肥科学合理,达到作物养分平衡,农产品优质[1]。随着澄城县经济作物面积的逐年增加,要改变“一炮轰”及“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施肥方式,在施肥措施上应按“稳氮、增磷、补钾,增施农家肥”的原则,大力推广配方肥料。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选用不同作物的配方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持续性[3-4]。
  2.3 深翻整地,合理轮作
  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是通过破犁底层后加深耕层来改变土壤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实践经验表明,土壤深松超过30 cm,比不深松的土地多蓄水400 t/hm2左右,且抗旱抗涝能力显著提高[2]。合理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针对澄城县实际情况,一是大力推广粮—菜轮作、粮—油轮作、玉米—西瓜立体间套作等技术模式;二是适量发展瓜、果、菜、豆等经济作物,棚模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实现土壤养分协调利用[5]。
  2.4 加强耕地地力监测
  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控土壤的动态变化,根据土壤养分变化、作物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配套施肥方案[3]。对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设置30个左右地力监测点,长期监测全县耕地地力情况,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的变化状态,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耕地地力培肥措施、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3 参考文献
  [1] 同延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郭剛.保证机械深松深翻整地技术有效实施的对策[J].吉林农业,2014(15):40.
  [3] 刘蝴蝶,李晓萍,赵国平,等.山西主要耕作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规律[J].山西农业科学,2010(1):73-77.
  [4] 卡斯尔·麦麦提依明,帕尔哈提·吾甫尔,艾尼·买买提.巴楚县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培肥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0-211.
  [5] 胡明,韩晨,杨秀英,等.潼关县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J].河南农业科学,2016(1):61-64.
其他文献
文章研究了在蒸压加气混凝土(AAC)中添加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讨论了纤维添加量及不同种纤维对AAC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增强的AAC的结构及
你知道吗?其实最强大的屏幕不是旗舰机型标配的2k,也不是新款iPad中的Retina视网膜,而是你那条赤裸裸的胳膊!
结合天津地铁某基坑近邻建筑物施工,采用土体注浆措施快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并对建筑物沉降及裂缝加密监测频率。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沉降完全得到了控制,构件裂
信用证相对其他国际结算方式而言风险较小,在国际结算方式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也存在风险。因此认识信用证存在的风险和采取有效措施,把信用证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重要的课
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新疆杨扦插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幼林抚育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进一步提高育苗质量和造林质量。
本文通过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分析,指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并提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大跨度厂房在安装中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单榀提升就位,此方法存在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钢屋架吊装过程中的平面外稳定性.文章通过工程实例,探讨大跨度钢屋架吊装平面外稳定的
蒙努集团在经过1999年至2001年的徘徊后,集团领导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选择适合本公司发爱的皮革家私系列新产品作为战略关键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值从2001年的1亿元猛增到200
期刊是图书馆的主要馆藏。期刊因情报含量大,内容新颖,学科交叉又互相渗透频繁,阅读方便。故为多数读者的必读文献。期刊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产物,它作为文化领域中专业化大众传播
基于天津软土地区某盾构接收为工程背景,对富水砂层中盾构接收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接收开始前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了探孔漏水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现场工程水文地质情况,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