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例,本文确立了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明确体系构建目标,构筑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了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特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能力均衡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
作者简介:李长征(1978-),湖南岳阳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1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47-03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这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就业口径宽,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经管类专业,问题显现得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在把握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架构和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持续而行之有效的工作。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规律,也要把握好原则。概括起来,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重点突出“实践”。新建地方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应满足突出最新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典型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来展开,并且学校多与用人单位相互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
第二,全程性原则。实践教学应当是保持四年的连续性,是从学生入学持续到学生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学校一定要按照组成实践教学的环节,从目标、内容环节、管理等方面去构建,注重增加其内在联系,使其具有连续性地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三,目标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着力于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要把培养公司企业需要的人才作为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目的。
第四,系统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紧紧地围绕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互统一”这一核心,注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整推进、统筹发展的渗透互动机制,建立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基本实践训练与学术能力提升、一般社会实践和专业学科竞赛等有机统一、紧密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按照实践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可以将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具体分解为基本素质教育目标、专业理论认知目标、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和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基本素质教育目标,就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统计分析等能力;专业理论认知目标,就是将专业知识认知平台与社会见习实践、学科竞赛、国际交流与合作、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平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就是将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学术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平台训练与专业实习实践、学生自主性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等实践实习活动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验证训练效果,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就是将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复杂性与专业知识、技能运用的综合性联系起来。通过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等综合性实践教学训练,实施送出去锻炼、请进来教学的“校企”、“校社”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跨学科知识、技能的灵活性、综合性运用,检验、锻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依据改革原则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和目标体系的实现载体。根据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依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1、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平台的构筑入手。
(1)开放式实训教学平台。开放式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应包括与开放式实训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2)校企互动平台。校企互动式教学体制建立,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互动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四方面的内容。
(3)学术研究能力训练平台。学术研究能力是大学生的一种基本实践能力。通过教授讲座、骨干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引导性组织方式,激励具有学术潜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开展以学术生涯规划为基本内容的规划教育,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积极性。
(4)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和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塑造,是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基础。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创新实践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创设融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培训、大学生科研团队活动、创新创业训练、学术讲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系统。 (5)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拓展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包括参与性实践和自主性实践两种方式。活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引导性的社会实践;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有以校内外资源为基础,拓展性的社会实践。
2、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创设并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1)多样化的实践实验条件。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校内的实验条件和校外的实践实习条件,校内的实验条件,主要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和多元实验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实习条件,就是以包括教学实践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的多元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的校企、校社“互动式”的实践实习条件建设。
(2)多元化的课程。根据各经管类专业的具体状况,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实训性质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另一类是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 CEO系列讲座课程,人力资源和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管专题课程。
(3)多元化的师资。在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学生社团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多元年龄结构、多元能力结构、多元行业背景、多种人生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人生体验、多角度看人生、多维度促成长的具有鲜明多元化特点的师资队伍。
(4)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纳入教学计划的军事训练、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由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教师指导下实践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单位需求开展的诸如市场调研、品牌影响力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
(5)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实训课程,可采用仿真模拟与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项目,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对于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校内外双向组织、双师指导、两元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6)多元化的组织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并指导,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社会调查、论文比赛、学科竞赛等;二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营销、读书沙龙、案例分析比赛等;三是由校外实习单位组织、管理和指导,包括对学生的职业操守培训、职业技能指导、具体实践项目安排、综合考核等内容。
(7)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方面,要重构考核机制,创设多元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构建过程,要注重考核目标的分解和考核的阶段性,要改革考核形式,建立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创新项目等以考核小组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并且强化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的监控与督促。
(三)实践教学监管、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构筑多维结合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实践教学体系功能发挥的组织基础。在管理体系上,建立由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组织实施上,采取二级学院主管、带教老师负责、实习单位组织的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在实践实习中发挥着统一组织、协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实习资源情况,尤其考虑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采取不同方式。对于各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可采取两类管理方法: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比照理论教学进行管理,重点搞好“三项检查”,即期初重点检查教学安排情况,期中重点检查教学运行情况,期末重点检查教学效果;未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活动采取“项目”管理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
2、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应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科学划定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明确教学形式;第二,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制定涵盖各实践实习环节的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验实训、校内外实习、毕业论文等计划内的“指导性”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对“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除实施“项目管理”外,可通过设立基金资助和奖学评优结合的办法,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三,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加大实验实训中心的经费投入,要加大实习经费尤其是基地维护经费的投入,并且设立专项基金,对各类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予以资助,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带教指导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基于常态化的物质激励。
参考文献:
[1] 陈绪敖.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1,(02).
[2] 景刚、耿慧敏、于善波.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07)(下).
[3] 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王明华.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1).
[5] 刘勇.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学术论坛,2012,(09).
※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工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教研教改项目“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A123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实践能力均衡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
作者简介:李长征(1978-),湖南岳阳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1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47-03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这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就业口径宽,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经管类专业,问题显现得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在把握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架构和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持续而行之有效的工作。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规律,也要把握好原则。概括起来,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重点突出“实践”。新建地方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应满足突出最新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典型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来展开,并且学校多与用人单位相互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
第二,全程性原则。实践教学应当是保持四年的连续性,是从学生入学持续到学生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学校一定要按照组成实践教学的环节,从目标、内容环节、管理等方面去构建,注重增加其内在联系,使其具有连续性地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三,目标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着力于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要把培养公司企业需要的人才作为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目的。
第四,系统性原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紧紧地围绕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互统一”这一核心,注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整推进、统筹发展的渗透互动机制,建立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基本实践训练与学术能力提升、一般社会实践和专业学科竞赛等有机统一、紧密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按照实践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可以将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具体分解为基本素质教育目标、专业理论认知目标、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和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基本素质教育目标,就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统计分析等能力;专业理论认知目标,就是将专业知识认知平台与社会见习实践、学科竞赛、国际交流与合作、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平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就是将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学术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平台训练与专业实习实践、学生自主性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等实践实习活动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验证训练效果,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就是将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复杂性与专业知识、技能运用的综合性联系起来。通过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等综合性实践教学训练,实施送出去锻炼、请进来教学的“校企”、“校社”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跨学科知识、技能的灵活性、综合性运用,检验、锻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依据改革原则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和目标体系的实现载体。根据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依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1、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平台的构筑入手。
(1)开放式实训教学平台。开放式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应包括与开放式实训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2)校企互动平台。校企互动式教学体制建立,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互动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四方面的内容。
(3)学术研究能力训练平台。学术研究能力是大学生的一种基本实践能力。通过教授讲座、骨干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引导性组织方式,激励具有学术潜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开展以学术生涯规划为基本内容的规划教育,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积极性。
(4)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和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塑造,是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基础。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创新实践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创设融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培训、大学生科研团队活动、创新创业训练、学术讲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系统。 (5)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拓展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包括参与性实践和自主性实践两种方式。活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引导性的社会实践;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有以校内外资源为基础,拓展性的社会实践。
2、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创设并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1)多样化的实践实验条件。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校内的实验条件和校外的实践实习条件,校内的实验条件,主要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和多元实验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实习条件,就是以包括教学实践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的多元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的校企、校社“互动式”的实践实习条件建设。
(2)多元化的课程。根据各经管类专业的具体状况,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实训性质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另一类是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 CEO系列讲座课程,人力资源和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管专题课程。
(3)多元化的师资。在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学生社团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多元年龄结构、多元能力结构、多元行业背景、多种人生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人生体验、多角度看人生、多维度促成长的具有鲜明多元化特点的师资队伍。
(4)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纳入教学计划的军事训练、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由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教师指导下实践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单位需求开展的诸如市场调研、品牌影响力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
(5)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实训课程,可采用仿真模拟与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项目,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对于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校内外双向组织、双师指导、两元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6)多元化的组织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并指导,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社会调查、论文比赛、学科竞赛等;二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营销、读书沙龙、案例分析比赛等;三是由校外实习单位组织、管理和指导,包括对学生的职业操守培训、职业技能指导、具体实践项目安排、综合考核等内容。
(7)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方面,要重构考核机制,创设多元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构建过程,要注重考核目标的分解和考核的阶段性,要改革考核形式,建立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创新项目等以考核小组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并且强化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的监控与督促。
(三)实践教学监管、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构筑多维结合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实践教学体系功能发挥的组织基础。在管理体系上,建立由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组织实施上,采取二级学院主管、带教老师负责、实习单位组织的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在实践实习中发挥着统一组织、协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实习资源情况,尤其考虑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采取不同方式。对于各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可采取两类管理方法: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比照理论教学进行管理,重点搞好“三项检查”,即期初重点检查教学安排情况,期中重点检查教学运行情况,期末重点检查教学效果;未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活动采取“项目”管理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
2、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应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科学划定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明确教学形式;第二,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制定涵盖各实践实习环节的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验实训、校内外实习、毕业论文等计划内的“指导性”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对“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除实施“项目管理”外,可通过设立基金资助和奖学评优结合的办法,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三,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加大实验实训中心的经费投入,要加大实习经费尤其是基地维护经费的投入,并且设立专项基金,对各类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予以资助,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带教指导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基于常态化的物质激励。
参考文献:
[1] 陈绪敖.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1,(02).
[2] 景刚、耿慧敏、于善波.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07)(下).
[3] 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王明华.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1).
[5] 刘勇.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学术论坛,2012,(09).
※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工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教研教改项目“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A12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