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内涵发展野三步曲冶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国平曾说过,“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作为传承文明的现代教师,要想拥有一种浪漫的教育情怀和精神的成长,实现专业内涵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满怀激情地谱写好阅读、反思、写作“三步曲”。
  一、打开书,潜心阅读
  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是教师?教师的使命不是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启迪学生活的智慧;教师不是只给学生一桶水,而是要给学生一条奔腾的河流。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好的画面。作为教师,就应该是画面里的“那一个”。
  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像花开一样快乐。今日不读,更待何时?只要你打开书,读起来,你的世界就在悄悄地改变。反之,如果你远离了书本,你的视野就会慢慢地萎缩。教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喜欢读书才能喜欢教书,善于读书才能善于育人。教师要读什么样的书呢?刚读书不久的老师可以多读一读期刊杂志、名师实录和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兴趣,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这些书籍杂志对一线教师有着最直接和最切实的指导帮助。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读书积累以后,就可以多读一读教育名著和人文读本,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追求。教师读书很简单,关键是要有一种古典的心情和浪漫的情怀。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购书和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喜欢一种舒适惬意的读书状态。除了办公桌上堆满书籍杂志外,我的家里到处都放着近期要看的教学专著和教学杂志,书橱里、书桌上、茶几上、窗台上、枕头边,随处都是,随手可取、随时可看。饭后从茶几上随手拿起书看一篇,书页里都带着饭香;坐在窗边眺望远方时,随即打开书本读几页,文字也变成了最美的风景;休息前抽出枕边的书看一会,梦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味。置身书山、坐拥书城、沐浴书海,是宝贵的财富和人生的享受。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读书切忌浮躁、功利和盲目。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职业需要,更是为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是生命的需要。我想起了商友敬说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功利的读书人读到的是“信息”,修身的读书人读到的才是“文化”。读书是一种大智慧,读书是一种高境界,读书是一种好习惯,而好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二、合上书,及时反思
  阅读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心智活动过程,如果没有思想伴随,那阅读就失去了意义。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读完之后应该进入读书的第二级跳:合上书,及时反思。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思考升华我们的教育智慧才是读书的本意和追求。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另一只眼睛”就是心灵的眼睛,就是思考的眼睛。于永正老师说:“应该崇拜思考。我们老祖宗一向重 视思考,孔子、孟子等先哲对思考都有极为深刻的论述。哪一个成功者不都是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阅读的本质和灵魂,阅读因思考而充满生命活力,没有思考,阅读就“魂不附体”、“魂飞魄散”。
  每次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我都要潜下心来反刍、咀嚼、品味,静下心来沉淀、消化、吸收。把作者观点和自己的思想联系起来去审视,把文本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贯通起来去观照,常常在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获得生命意义的审美愉悦。思考,让阅读有了效度,心灵有了亮度,思想有了深度,生命有了高度。教师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书读到自己的心坎里,把人类的文明积淀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只有读后深入的思考才能点出书本的“穴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拥抱书本———穿透书本———提升书本”的过程。在悠长的思绪中,你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轻轻地相遇了,你的思想和文本的思想缓缓地契合了,你的视野和文本的视野悄悄地融汇了。书中的每个词语都敲打着你的心房,文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缠绕着你的思绪,书中的每个细节都让你刻骨铭心、难以释怀。此刻,文字浸润着你的灵魂,你已经融化在书香中了。只有这样深入的思考,才能让你的教育实践在理论的光辉里找到注解,让书中的哲思在鲜活的实践工作之中得到诠释。只有这样对照着思考,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发现,才会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惊人喜悦。思考是生命的本源,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追问和反思中,才能实现思想的升华和视野的超越。
  三、放下书,勤于写作
  读后接着思,思后莫忘写,思想落地才能生根,思想生根精神才能开花。“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周国平语)教师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事业的需要,成长的追求,人生的召唤,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倾吐。
  我曾经在肖川先生的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教师们,拿起您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您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教师写作写什么?最重要的是写读书札记。记录自己阅读思考的感受、体会和收获,分析自己阅读思考的困惑、迷茫和缺失,探寻今后的发展、设计和构想。当然,教师的教学实践十分丰富,因而写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先写一些阅读札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然后再逐步写一些教学经验、教学论文、教改实验等。教师写作不要贪大求全,求高求深,而要贴近教学实际,突出教学实践,追求生动灵活、短小精悍。
  宁静的夜晚,月挂窗前,掩卷遐想,思绪翻飞,当你抛开一切喧嚣和繁琐,完全沉浸在写作的情境中时,你会觉得手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么富有灵性和诗意,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调皮可爱,冲着你眨眼,围着你环绕。你轻轻地抚摸它们,倾诉着彼此心灵相遇的愉悦。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思维的升华,都是一次倾听花开的声音,都是一次成长的拔节。这不仅是凝固阅读思考的痕迹,更是对教育本质深度的开掘,更是自己对灵魂的呼唤。也正是在这样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生命的本真角色,更能生活在心灵之中,生活在情感之中,生活在教师的诗意之中。特级教师曹平说过:“同样一个教师,同样一个晚上,可以同样废寝忘食地打牌或写作,但第二天的两个人就不一样了。人的差异主要在业余时间上。我写的文章公开发表了,就能成为教师的共享资源,我就对教育作出了贡献,这就是一种价值观。写作,能使教师这一职业伟大起来,能使教师的生活质量提高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写则空。读、思、写是教师专业生命的成长链,是精神发展的伊甸园。阅读是获取、积累,为思和写提供养料;思考是沉淀、内化,为读和写架设桥梁;写作是倾吐、外化,为读和思创造表达。阅读就是种一棵树,一棵知识之树、生命之树,生命因“读”而茁壮。思考就是开一朵花,一朵智慧之花、心灵之花,心灵因“思”而芬芳。写作就是结一枚果,一枚成功之果、人生之果,人生因“写”而丰满。鲁迅说“我尚能生存,我仍需学习”;张中行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读读书,写写文章”;商友敬说“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这些蕴含大智慧的教诲,无时不在我们耳边响起,昭示着前进的方向。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教师是“三耕族”:读书是“目耕”,上课是“舌耕”,教学写作是“笔耕”。教师的思考是“脑耕”,这也至关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和专业生涯。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自由地、诚实地抒写”这是教师内涵发展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管理》2015年第3期李宗富、张向先以《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为题对河南省档案网站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文章从网站研究的方法与指标,比较对象的可比性,政府网站建设集群化方向,河南省档案局网站群服务的定位,美观、个性化在政府网站评价指标中的地位,“千人千面”实现的技术可能性与必要性6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强调:档案网站建设重点应当放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上,不必在华丽大
摘 要:档案网站信息服务是档案馆面向社会实现其功能价值的重要平台。基于上海市档案馆网站的调研比较可以发现,新加坡档案馆网站建设的许多思路、原则和经验值得学习,如信息服务理念、信息服务手段等。梳理上海市和新加坡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和服务理念,对我国众多国家档案馆网站的信息服务建设很有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策略  Abstract: The informa
2006年《档案管理》第3期上发表了郑仁先生的《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与“滥化”》一文,通读郑仁先生的这篇文章,感到郑仁先生对档案的实际工作非常熟悉,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危机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文中揭示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的一些现象,依笔者所见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郑仁先生由此得出档案业务指导“弱化”与“滥化”的结论,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为与郑仁先生一致,在下面的讨论中笔者所指的业务指导
2012年5月1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陈平原在中国青年报发文,剖析中国大学盲目崇洋等五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办大学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可国外著名的大学并非只有一个模式,那么到底要用哪个“轨”,怎么“接”?认真学习当然可以,也很应该;但“接轨说”误尽苍生。  什么时候中国教育才能自信地打出“Made in China”的标签。  陈艳红  轨如果接错了最终会导致“出轨”。  陈梓昕  
摘 要:多元、民主意识的觉醒催动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由国家向社会的转型,在记忆研究领域表现为个体意识的回归。个体的记忆会受到记忆主体的寿命、价值观、社会经历的深刻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褪色,而经过记忆的外化、加工、张扬、接受等过程融入集体记忆的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记忆的持久性。文章基于时空观对个体记忆进行区分,主要分为社会时间境记忆、自传时间境记忆和事件境记忆,并从权力共谋、社会情境、记忆价值
一位地级市的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愿意为一个最基层小学校长的新作作序,本不是“稀松平常”的。然而常逢生,当时盐城教育的“掌舵人”却欣然命笔,他评价说:吴老师首先是一位教育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教育者。其次,吴老师是一位管理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管理者。虽是一位农村小学的业务校长,但他立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管理大视角,管理中思考,思考中管理。再次,吴老师是一位调查着的思考者和思考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普及,移动媒介素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度用户。他们围绕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自身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需求。然而,高职学生的批判认知薄弱、批判行为尚未养成,而参与意向也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移动互联网;媒介素养  一、引言  媒介素养思想最早起源于英国。1993年,学者F.R.Leavis和D.Tho
高校招生的性别限制  妇女传媒监测网发布的《2013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指出,尽管教育部今年5月下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但全国112所211工程学校,接近七成在今年高校招生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有34所学校直接违反教育部现有政策规定。有些大学在招生章程或录取规则中明确指
摘 要:综观高校实际情况,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缺乏方式方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有限。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的调研,分析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其实现路径,以构建高校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大学文化;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建设  Abstract: Looking a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
摘 要:档案资源整合是当前档案开发利用的捷径。本文将阐述档案馆和图书馆资源整合的背景和意义,并简单回顾当前学界对于档案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探索整合档案资源的路径。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图书档案;开发利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国家很早已让档案馆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对我国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启示。[1]本文基于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