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一到寒暑假或者新学期开学,各类兴趣班、补习班的报名就非常火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给孩子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可谓“十全大补”。
我们说,家长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一心想让孩子高起点且不落后,可是“补”得多了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备受煎熬、疲于奔命。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说,重庆有一个十岁的男孩不愿意在假期上钢琴兴趣班,离家出走了近30个小时,即使后来警察找到了他,他宁愿待在派出所也不愿回家,因为父母给他的学习压力实在太大了。
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现在家境稍好的孩子一般都有两三项才艺傍身,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兴趣班,长大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竞争力了?自己经常听培训班的老师说,学习钢琴的最佳启蒙年龄段是从5岁开始,起步晚了,后面就没有天赋可以挖掘了!家长们当然知道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可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加成功,现在还是多吃点苦吧!
其实我觉得家长朋友们还是对于孩子的学业过于焦虑了。毕竟每个家长在学业或者事业上都有一些自己未竟的愿望,他们自然会将这些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们未完成愿望的投射,他们自然要加倍督促。而且孩子也是家长的脸面,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特别优秀时,家长们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也会作祟,就会想着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还有现在的各类培训机构为了赚钱,更是大肆贩卖焦虑,搞得家长们也心神不宁,觉得只要不上培训班,孩子以后就真的要低人一等了。
可是家长朋友们往往都忽视了,“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最重要的还是要孩子对这项课程有兴趣啊!兴趣是推动孩子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家长如果过分地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大量剥夺和占用孩子休息和自由玩耍的时间,只会让孩子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不只是兴趣班,孩子甚至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这也是当今许多孩子厌学、恐学和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而且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进入“第二逆反期”,家长对于兴趣的过分干涉,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孩子会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直被家长所操纵。这样上兴趣班成了家长和孩子意愿的一场博弈,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我觉得家长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在修正错误中成长,就算孩子不能马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但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他们自主选择兴趣的内驱力肯定会逐渐被激发出来,找到自己想要的兴趣是迟早的事。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喜欢的事情,他自然愿意去钻研。如果孩子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体验班,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演员马伊俐培养孩子就是采用这种“广撒网”的方法,她让女儿从4岁开始就体验油画、钢琴、轮滑等多个兴趣,最后发现了女儿比较喜欢舞蹈,她就着力培养女儿舞蹈方面的兴趣,后来女儿在9岁时获得了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舞业余组的少儿冠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安静。多元智能的理论也认为,分布在不同智能光谱上的人会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造就了每个人形形色色的天赋。兴趣班更多的是挖掘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弥补短板,家长们要注意因材施教,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孩子天赋和长处的兴趣,这样孩子学起来也会不断被自己取得的成就所激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班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的事情,老师作为教授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向就尤为重要了。有时孩子在学习初期的兴趣很高,但后来就逐渐下滑,甚至不愿意去了。家长这时应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向老师进行反馈,确定孩子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样老师也会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孩子突破难关,重新拾起对课程的兴趣。
最后我想说,无论上不上兴趣班、上什么兴趣班,只要家长们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给予他们选择兴趣的权利和足够的支持,就不会让兴趣班摧毁孩子的兴趣,孩子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喜悦和成功!
我们说,家长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一心想让孩子高起点且不落后,可是“补”得多了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备受煎熬、疲于奔命。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说,重庆有一个十岁的男孩不愿意在假期上钢琴兴趣班,离家出走了近30个小时,即使后来警察找到了他,他宁愿待在派出所也不愿回家,因为父母给他的学习压力实在太大了。
家长为何执着于给孩子报兴趣班
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现在家境稍好的孩子一般都有两三项才艺傍身,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兴趣班,长大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竞争力了?自己经常听培训班的老师说,学习钢琴的最佳启蒙年龄段是从5岁开始,起步晚了,后面就没有天赋可以挖掘了!家长们当然知道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可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加成功,现在还是多吃点苦吧!
其实我觉得家长朋友们还是对于孩子的学业过于焦虑了。毕竟每个家长在学业或者事业上都有一些自己未竟的愿望,他们自然会将这些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们未完成愿望的投射,他们自然要加倍督促。而且孩子也是家长的脸面,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特别优秀时,家长们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也会作祟,就会想着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还有现在的各类培训机构为了赚钱,更是大肆贩卖焦虑,搞得家长们也心神不宁,觉得只要不上培训班,孩子以后就真的要低人一等了。
可是家长朋友们往往都忽视了,“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最重要的还是要孩子对这项课程有兴趣啊!兴趣是推动孩子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家长如果过分地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大量剥夺和占用孩子休息和自由玩耍的时间,只会让孩子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不只是兴趣班,孩子甚至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这也是当今许多孩子厌学、恐学和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而且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进入“第二逆反期”,家长对于兴趣的过分干涉,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孩子会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直被家长所操纵。这样上兴趣班成了家长和孩子意愿的一场博弈,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面对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家长应如何选择
我觉得家长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在修正错误中成长,就算孩子不能马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但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他们自主选择兴趣的内驱力肯定会逐渐被激发出来,找到自己想要的兴趣是迟早的事。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要怕试错
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喜欢的事情,他自然愿意去钻研。如果孩子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体验班,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演员马伊俐培养孩子就是采用这种“广撒网”的方法,她让女儿从4岁开始就体验油画、钢琴、轮滑等多个兴趣,最后发现了女儿比较喜欢舞蹈,她就着力培养女儿舞蹈方面的兴趣,后来女儿在9岁时获得了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舞业余组的少儿冠军。
◎ 注重挖掘孩子的天赋和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安静。多元智能的理论也认为,分布在不同智能光谱上的人会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造就了每个人形形色色的天赋。兴趣班更多的是挖掘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弥补短板,家长们要注意因材施教,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孩子天赋和长处的兴趣,这样孩子学起来也会不断被自己取得的成就所激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兴趣班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的事情,老师作为教授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向就尤为重要了。有时孩子在学习初期的兴趣很高,但后来就逐渐下滑,甚至不愿意去了。家长这时应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向老师进行反馈,确定孩子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样老师也会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孩子突破难关,重新拾起对课程的兴趣。
最后我想说,无论上不上兴趣班、上什么兴趣班,只要家长们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给予他们选择兴趣的权利和足够的支持,就不会让兴趣班摧毁孩子的兴趣,孩子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喜悦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