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五”时期深化金融改革的设想

来源 :广东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省十二年的金融改革,总的来说,方向是正确的,步子是稳妥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是处在新旧体制交错中进行的,面临的主客观障碍很多,同时也受到许多相关因素制约,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地方各级(包括省分行一级)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中仍然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这既育调控手段不够有力,又有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如信贷资金的纵向管理为主等问题。作为这个体系主体的各家专业银行,也缺乏社会主义金融企业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各专业银行要承担起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的双重任务,既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研究所部分中青年同志,最近进行了一次金融宏观调控中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讨论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经济制度问题,货币政策实施的操作问题,信
<正> (一) 为探讨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最近,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企业对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存在种种影响企业迈步追求经济效
<正> 难点之一:与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我国资金供给体制,长此以往养成企业不注重挖潜、不重视自补的伸手向外要的资金“外向型”积习,使银行的统管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多
<正> 近年来,为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尽快实现我国企业现代化,改变大量企业技术落后面貌,银行发放了技术改造贷款,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正> 一、“三项资金”的变异现象现象之一,资金占用比例失调。一是产成品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比例大,而真正参与生产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所占比例小;二是由于“三角债”的影
银行企业化问题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商品化、货币化过程中提出的,是希图籍此实现银行由产品经济下的机关——出纳功能转变为根据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三原则进行货币资
【正】 改革开放以前,现金和银行储蓄几乎是居民金融资产的全部形式。虽然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如购置国库券、企业债券等)但为数很少,大部分居民也习惯于将节余的款项
信贷资金抽紧后,不少地方的专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结算纪律、相互采取堵压办法截留占压他人资金,或缓汇压汇,或涂改行名号不入单位帐,或拖延同城票据交换,或延期承付货
<正> 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建30多年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积极聚集农村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脱贫致富;扶助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