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州市田家柄实验中学艺术特色教育源起于学校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指向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以艺术教育中心建设为基础,建立既自成体系又相互配合、富有特色的艺术教学体系。我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变革一:创设独特鲜明的校园艺术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硬件条件。为此,我校首先着眼于各画室、琴房、艺术工作室、场馆的建设与设备的配备。
完善艺术校本课程的场馆建设。建成素描、色彩教室,美术欣赏专用教室,琴房、音乐欣赏专用教室。这些工作室按高标准建造,为我校培养艺术特长生提供良好的场地保障。
建设风格独特的艺术工作室。主要建设内容有:影像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书画工作室、动漫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小剧场等。
提升现有的美术展览馆的规模与品质,同时建立专有的艺术作品收藏室,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艺术作品展示场地。
学校加大基地课程体验、实践场所建设,加大中心的艺术鉴赏教室、视频智能录播室、数字艺术制作室、音乐厅等功能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供现代化、多样化的学习条件,拓展学习活动空间。
变革二:创设多样丰富的课程资源。
实现课程个性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施教,使学生学习实现自主。我校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因材施教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现课程多元化。通过进一步拓展、细化艺术教育门类,设定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维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学生选择多元、课程结构多元、教学手段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
实现课程服务化。发现、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进而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通过对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进行有效衔接融合,把艺术教育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积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校已编制了“美术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播音主持校本课程”等校本课程。
变革三:创设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我校不断追求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在探索中摸索并完善了“基于问题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艺术课程积极贯彻实施“基于问题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艺术技艺和素养。
学校对艺术生独立编班,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文化强化制,特别对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我校根据艺术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和艺术教学训练的多样性、独立性、分散性特点,对艺术学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学校建立文化课、艺术课双班主任制,确保在学生教育学习、指导训练管理上不留空白。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在保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学校努力营造艺术生宽松和谐、自由成长的空间。
学校精心制订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和“艺术教育三年一体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相关校本艺术课程的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化”艺术发展思路和教学模式,把艺术特色转型提升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学校积极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优秀成果结集出版,著有《教师的智慧》等学术期刊,及时总结、优化教学过程。围绕艺术培养方式成功申报2个省教科研重点课题,2014年又成功创建成省级艺术课程基地。
变革四:创设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
着力营建具有艺术特质的“尚美、精致、超越”文化,整合各种艺术元素并发挥其内隐的、间接的艺术教育功能,使学校文化成为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
建好学生艺术社团。深化现有的合唱团、小乐队、摄影社、金话筒主持人俱乐部、书法研习会等学生社团活动,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建设更多门类的学生艺术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制定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团活动,提升活动品味。
建好校园三周三节。继续坚持常年按序开展“经典诵读节”、“精品课堂展示周”、“感恩节”、“国防安全教育周”、“文化艺术节”、 “感动人物推介周”等“三周三节”活动。活动不仅采取年级层面的竞演和学校层面的会演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还凸显艺术元素,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富有诗意的以每一个季度为主题的主题季活动,有“春之声绘画展”、“夏之咏口才展”、“秋之颂摄影展”和“冬之韵书法展”等四个主题活动,达到“舞动青春、四季放歌”和“年级有活动、班班有特色”的目的。
变革五:创设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依托课程基地,组成以我校艺术教师为主体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探索名教师成长途径,提升学科文化品质。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交流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微博”。通过网络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代表性成果、公开课课例、教学资源等。
学习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与外界的学习交流。既与高校联系,聘请高校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又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团体的高层专业论坛,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定期召开教师发展共同体例會,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多样活动。
资源库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专有艺术图书区和电子音像区,收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网上我校艺术教研平台的建设,达到全市的艺术辐射效应。同时以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好艺术网络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的成功实践,也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呈现百花齐放姿态,如在管理改革中打造的“三化管理模式”、德育工作中践行的“田家炳精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 “教师大讲堂”等都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亮点,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变革一:创设独特鲜明的校园艺术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硬件条件。为此,我校首先着眼于各画室、琴房、艺术工作室、场馆的建设与设备的配备。
完善艺术校本课程的场馆建设。建成素描、色彩教室,美术欣赏专用教室,琴房、音乐欣赏专用教室。这些工作室按高标准建造,为我校培养艺术特长生提供良好的场地保障。
建设风格独特的艺术工作室。主要建设内容有:影像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书画工作室、动漫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小剧场等。
提升现有的美术展览馆的规模与品质,同时建立专有的艺术作品收藏室,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艺术作品展示场地。
学校加大基地课程体验、实践场所建设,加大中心的艺术鉴赏教室、视频智能录播室、数字艺术制作室、音乐厅等功能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供现代化、多样化的学习条件,拓展学习活动空间。
变革二:创设多样丰富的课程资源。
实现课程个性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施教,使学生学习实现自主。我校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因材施教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现课程多元化。通过进一步拓展、细化艺术教育门类,设定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维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学生选择多元、课程结构多元、教学手段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
实现课程服务化。发现、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进而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通过对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进行有效衔接融合,把艺术教育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积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校已编制了“美术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播音主持校本课程”等校本课程。
变革三:创设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我校不断追求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在探索中摸索并完善了“基于问题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艺术课程积极贯彻实施“基于问题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艺术技艺和素养。
学校对艺术生独立编班,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文化强化制,特别对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我校根据艺术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和艺术教学训练的多样性、独立性、分散性特点,对艺术学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学校建立文化课、艺术课双班主任制,确保在学生教育学习、指导训练管理上不留空白。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在保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学校努力营造艺术生宽松和谐、自由成长的空间。
学校精心制订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和“艺术教育三年一体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相关校本艺术课程的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化”艺术发展思路和教学模式,把艺术特色转型提升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学校积极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优秀成果结集出版,著有《教师的智慧》等学术期刊,及时总结、优化教学过程。围绕艺术培养方式成功申报2个省教科研重点课题,2014年又成功创建成省级艺术课程基地。
变革四:创设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
着力营建具有艺术特质的“尚美、精致、超越”文化,整合各种艺术元素并发挥其内隐的、间接的艺术教育功能,使学校文化成为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
建好学生艺术社团。深化现有的合唱团、小乐队、摄影社、金话筒主持人俱乐部、书法研习会等学生社团活动,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建设更多门类的学生艺术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制定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团活动,提升活动品味。
建好校园三周三节。继续坚持常年按序开展“经典诵读节”、“精品课堂展示周”、“感恩节”、“国防安全教育周”、“文化艺术节”、 “感动人物推介周”等“三周三节”活动。活动不仅采取年级层面的竞演和学校层面的会演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还凸显艺术元素,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富有诗意的以每一个季度为主题的主题季活动,有“春之声绘画展”、“夏之咏口才展”、“秋之颂摄影展”和“冬之韵书法展”等四个主题活动,达到“舞动青春、四季放歌”和“年级有活动、班班有特色”的目的。
变革五:创设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依托课程基地,组成以我校艺术教师为主体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探索名教师成长途径,提升学科文化品质。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交流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微博”。通过网络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代表性成果、公开课课例、教学资源等。
学习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与外界的学习交流。既与高校联系,聘请高校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又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团体的高层专业论坛,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定期召开教师发展共同体例會,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多样活动。
资源库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专有艺术图书区和电子音像区,收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网上我校艺术教研平台的建设,达到全市的艺术辐射效应。同时以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好艺术网络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的成功实践,也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呈现百花齐放姿态,如在管理改革中打造的“三化管理模式”、德育工作中践行的“田家炳精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 “教师大讲堂”等都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亮点,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