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大盘和个股一改之前的连涨走势,出现了连续、大幅下跌。深证成指3月14日创出10528.99点反弹新高后急转直下,至3月30日收于9410.26点,13个交易日大跌10.63%;上证指数也出现类似走势,同期下跌8.62%,两大指数平均跌9.63%。
与此同时,个股普遍出现深跌。在可比的2308只股票中,逆市上涨和跌幅小于9.63%(跑赢指数)的个股只有621只,仅占26.91%;而跌幅超过9.63%(跑输指数)的个股多达1687只,占比高达73.09%。若以居中(位居第1154名)的弘业股份(-13.66%)作为参照还可发现,在指数平均跌9.63%的情况下,个股平均跌幅更大,高达13.66%,远超同期指数跌幅。
深跌后,不少股民希望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当大盘大涨时能够满仓参与强势股的反弹,若大跌希望能空仓回避跌市风险。但在实际投资中,这样的好事不可能都降临到每个股民身上。在大盘充满变数、日后走势不明情况下,普通股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深跌后通过正确有效的操作,达到跑赢指数的目的——当大盘上涨时能够多涨点,下跌时能够少跌点。
深跌后如何跑赢指数?笔者认为,重在做到以下3点。
跌得越深,仓位越重
深跌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仓位如何控制?前段时间大盘和个股连续大涨后,一些股民认为牛市来了,盲目看多、重仓出击,有的甚至追高买入;最近大跌后,这些股民又改变初衷以为熊市将至,盲目看空、轻仓观望,有的甚至低位割肉。实际上,这种涨后看涨、跌后看跌,左右摇摆、追涨杀跌的做法正是炒股的大忌。
正确的控制仓位方法是,大涨后减轻仓位,越涨越卖;大跌后增加仓位,越跌越买。至于当大盘处于多少点位宜保留几成仓位,须因人而宜、因资金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控制:先确定基准点位和基本仓位,再确定加(减)仓点位和加(减)仓比例。基准点位可以是2200点、2300点、2400点等;基本仓位可以是4成、5成、6成等。加(减)仓点位可以是每涨跌100点、200点、300点加(减)仓一次;加(减)仓比例可以是每次增加(或减少)5%、10%、15%等。
譬如,将基准点位确定为2300点,基本仓位确定为5成,加(减)仓点位为每涨跌100点加(减)仓一次,每次增加(或减少)10%仓位,则可进行这样的操作:当指数从2300点涨至2400点时,仓位由5成降至4成;当指数从2300点跌至2200点时,仓位由5成增至6成等,以此类推。总之一句话:指数涨得越多,仓位越轻;跌得越深,仓位越重。
“走”得越弱,买得越多
当确定调整仓位,准备买入或卖出股票时,不同股民品种选择的方法往往大相径庭,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往往也大不一样。
先来看笔者之前的操作。年初,笔者在选择持仓品种时面对两只长线关注的熟悉股票——工商银行和中海集运,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持有工商银行(0股,年初价4.24元),重仓持有中海集运(9.97万股,年初价2.43元)。之所以作出这一选择,主要鉴于“弃强择弱”考虑。因为在去年,工商银行表现抢眼,全年逆市上涨4.54%,中海集运则大跌45.76%,“一涨一跌”相差50.30个百分点。就这一条“弃强择弱”理由,为日后操作把握了主动权。
结果,工商银行和中海集运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走势。至3月30日收盘,之前的强势股工商银行不再走强,只涨2.12%,不及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涨幅,而之前的弱势股中海集运则由弱转强,大涨16.46%,不仅比工商银行多涨14.34个百分点,而且大幅跑赢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此举说明,当初选择弃强择弱方式操作是正确的。
再来看笔者最近的操作。3月28日、29日、30日连续3天,分别卖出中海集运3.33万股,价格分别为2.91元、2.84元和2.83元,使持仓总量降至6.64万股,同时分别买入东方航空8100股,价格3.78元、3.62元和3.56元,使其持仓总量增至40500股。虽然这一操作最终对错与否未有定论,但相对之前的建仓价(4.00元和3.62元)和其他股民的买入价(4.24元),应该说此次操作买得更低、成本更廉,符合“走”得越弱、买得越多的操作原则。
避强择弱
通过操作比对笔者得出的体会是:之前走势强劲的股票将来未必还会走强,过去走势较弱的股票日后也未必继续走弱,在大盘和个股深跌后选择买、卖品种时,强势股应尽量少碰,弱势股则可适当多买。
确定心理价位
在操作层面,深跌后要想跑赢指数,首先得有交易计划。3月28日,笔者确定了如下交易计划:卖中海集运1.11万股、价格2.91元,买东方航空8100股、价格3.81元。理由是,无论是在今年一季度还是最近几个交易日,中海集运走势都比较强。与此同时,东方航空跌幅较大。这“一强一弱”无疑为笔者换股提供了难得机会。另据笔者观察,某股民在4.24元的价位上曾大量买入东方航空,此时买价显然比该股民便宜许多。因此,笔者确定以3月27日的收盘价作为换股操作的“心理价位”并准备择机交易。在随后的交易中,则以首次买、卖价为基准越跌越买、越涨越卖。至于交易数量可从原有底仓和一贯的操作风格出发灵活确定。
进行分批交易
确定的交易计划一般应分批实施,且符合“好上加好”的原则。首批执行的计划原则上应确保顺利实施。3月28日,按计划卖出中海集运1.11万股(2.91元)后,笔者发现东方航空正在回调,便买入8100股(3.78元),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243元,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接着执行的计划则应力求做到卖得更高、买得更低,当二者不能“兼得”时也应确保总体上操作得更好。如3月29日卖中海集运1.11万股(2.84元),虽然少获得777元,但买东方航空8100股(3.62元)却比计划价成交节省1539元,总体上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762元,也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第3天(3月30日)执行的计划,卖中海集运1.11万股(2.83元),买东方航空8100股(3.56元),总体上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1137元,更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
防止两个极端
“好上加好”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操作到一定程度会感到害怕、不敢交易;二是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容易造成仓位失控、走向极端——或某一品种持股占比急剧上升甚至冲破事先设定的上限,或比重快速下降甚至突破下限等。两大问题,归成一点,就是要使操作做到适量适度。如当中海集运持仓总量降至6.64万股时,笔者决定不再减持,以免踏空、丢失筹码。同样,当东方航空持仓总量增至4.05万股时决定不再买入,以免被套、造成被动。至于上、下限的设定标准和持仓比例一般以上限不超过30%、下限不低于10%为宜,具体可因人而宜,无须千篇一律。
与此同时,个股普遍出现深跌。在可比的2308只股票中,逆市上涨和跌幅小于9.63%(跑赢指数)的个股只有621只,仅占26.91%;而跌幅超过9.63%(跑输指数)的个股多达1687只,占比高达73.09%。若以居中(位居第1154名)的弘业股份(-13.66%)作为参照还可发现,在指数平均跌9.63%的情况下,个股平均跌幅更大,高达13.66%,远超同期指数跌幅。
深跌后,不少股民希望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当大盘大涨时能够满仓参与强势股的反弹,若大跌希望能空仓回避跌市风险。但在实际投资中,这样的好事不可能都降临到每个股民身上。在大盘充满变数、日后走势不明情况下,普通股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深跌后通过正确有效的操作,达到跑赢指数的目的——当大盘上涨时能够多涨点,下跌时能够少跌点。
深跌后如何跑赢指数?笔者认为,重在做到以下3点。
跌得越深,仓位越重
深跌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仓位如何控制?前段时间大盘和个股连续大涨后,一些股民认为牛市来了,盲目看多、重仓出击,有的甚至追高买入;最近大跌后,这些股民又改变初衷以为熊市将至,盲目看空、轻仓观望,有的甚至低位割肉。实际上,这种涨后看涨、跌后看跌,左右摇摆、追涨杀跌的做法正是炒股的大忌。
正确的控制仓位方法是,大涨后减轻仓位,越涨越卖;大跌后增加仓位,越跌越买。至于当大盘处于多少点位宜保留几成仓位,须因人而宜、因资金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控制:先确定基准点位和基本仓位,再确定加(减)仓点位和加(减)仓比例。基准点位可以是2200点、2300点、2400点等;基本仓位可以是4成、5成、6成等。加(减)仓点位可以是每涨跌100点、200点、300点加(减)仓一次;加(减)仓比例可以是每次增加(或减少)5%、10%、15%等。
譬如,将基准点位确定为2300点,基本仓位确定为5成,加(减)仓点位为每涨跌100点加(减)仓一次,每次增加(或减少)10%仓位,则可进行这样的操作:当指数从2300点涨至2400点时,仓位由5成降至4成;当指数从2300点跌至2200点时,仓位由5成增至6成等,以此类推。总之一句话:指数涨得越多,仓位越轻;跌得越深,仓位越重。
“走”得越弱,买得越多
当确定调整仓位,准备买入或卖出股票时,不同股民品种选择的方法往往大相径庭,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往往也大不一样。
先来看笔者之前的操作。年初,笔者在选择持仓品种时面对两只长线关注的熟悉股票——工商银行和中海集运,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持有工商银行(0股,年初价4.24元),重仓持有中海集运(9.97万股,年初价2.43元)。之所以作出这一选择,主要鉴于“弃强择弱”考虑。因为在去年,工商银行表现抢眼,全年逆市上涨4.54%,中海集运则大跌45.76%,“一涨一跌”相差50.30个百分点。就这一条“弃强择弱”理由,为日后操作把握了主动权。
结果,工商银行和中海集运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走势。至3月30日收盘,之前的强势股工商银行不再走强,只涨2.12%,不及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涨幅,而之前的弱势股中海集运则由弱转强,大涨16.46%,不仅比工商银行多涨14.34个百分点,而且大幅跑赢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此举说明,当初选择弃强择弱方式操作是正确的。
再来看笔者最近的操作。3月28日、29日、30日连续3天,分别卖出中海集运3.33万股,价格分别为2.91元、2.84元和2.83元,使持仓总量降至6.64万股,同时分别买入东方航空8100股,价格3.78元、3.62元和3.56元,使其持仓总量增至40500股。虽然这一操作最终对错与否未有定论,但相对之前的建仓价(4.00元和3.62元)和其他股民的买入价(4.24元),应该说此次操作买得更低、成本更廉,符合“走”得越弱、买得越多的操作原则。
避强择弱
通过操作比对笔者得出的体会是:之前走势强劲的股票将来未必还会走强,过去走势较弱的股票日后也未必继续走弱,在大盘和个股深跌后选择买、卖品种时,强势股应尽量少碰,弱势股则可适当多买。
确定心理价位
在操作层面,深跌后要想跑赢指数,首先得有交易计划。3月28日,笔者确定了如下交易计划:卖中海集运1.11万股、价格2.91元,买东方航空8100股、价格3.81元。理由是,无论是在今年一季度还是最近几个交易日,中海集运走势都比较强。与此同时,东方航空跌幅较大。这“一强一弱”无疑为笔者换股提供了难得机会。另据笔者观察,某股民在4.24元的价位上曾大量买入东方航空,此时买价显然比该股民便宜许多。因此,笔者确定以3月27日的收盘价作为换股操作的“心理价位”并准备择机交易。在随后的交易中,则以首次买、卖价为基准越跌越买、越涨越卖。至于交易数量可从原有底仓和一贯的操作风格出发灵活确定。
进行分批交易
确定的交易计划一般应分批实施,且符合“好上加好”的原则。首批执行的计划原则上应确保顺利实施。3月28日,按计划卖出中海集运1.11万股(2.91元)后,笔者发现东方航空正在回调,便买入8100股(3.78元),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243元,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接着执行的计划则应力求做到卖得更高、买得更低,当二者不能“兼得”时也应确保总体上操作得更好。如3月29日卖中海集运1.11万股(2.84元),虽然少获得777元,但买东方航空8100股(3.62元)却比计划价成交节省1539元,总体上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762元,也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第3天(3月30日)执行的计划,卖中海集运1.11万股(2.83元),买东方航空8100股(3.56元),总体上比计划价成交节省支出1137元,更符合“好上加好”操作要求。
防止两个极端
“好上加好”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操作到一定程度会感到害怕、不敢交易;二是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容易造成仓位失控、走向极端——或某一品种持股占比急剧上升甚至冲破事先设定的上限,或比重快速下降甚至突破下限等。两大问题,归成一点,就是要使操作做到适量适度。如当中海集运持仓总量降至6.64万股时,笔者决定不再减持,以免踏空、丢失筹码。同样,当东方航空持仓总量增至4.05万股时决定不再买入,以免被套、造成被动。至于上、下限的设定标准和持仓比例一般以上限不超过30%、下限不低于10%为宜,具体可因人而宜,无须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