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战略控制审计的影响
商业银行战略控制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整体性把控,是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战略等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的总体框架,其着重点是使商业银行切实投入到当前的市场环境,从中博取生存发展的空间。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战略不能仅仅是一种文件形式的说明,而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商业银行的战略控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全局性与复杂性。商业银行的战略是开放性、系统性的,包括了企业各部门的战略,对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全面、权威的指导意义。加之目前市场高速变化和同行竞争激烈,商业银行的战略控制面临较之以往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需要从全盘考量。
其次是长远性与风险性。商业银行的战略着眼点是长远健康发展,寻求短期绩效和长期效能协调统一。同时,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高,较之其他企业,商业银行的战略也更具风险性。
最后是稳定性与动态性。商业银行在制定战略时有意识地对长期发展行为拟定出可行计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商业银行面临市场信号的瞬息万变也要及时调整战略,必须对环境变化有动态适应性。
(四)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战略评估审计的影响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由制定到实施到控制的过程较以往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战略的评估也必须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对战略评估标准的审计在新时期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对战略定位的深入理解。战略评估活动是对整个战略由制定到控制及战略收效的评估,必须对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若是不明确战略定位和目标,评估方便难以准确衡量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全过程是否符合该银行的战略初衷。
其次,对规模与效益问题的平衡。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空前激烈,银行现状各不相同。对于总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新形势下,提升效益是不二之选;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优先提升资产、业务量则是重点。
最后,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商业银行经营金融产品的风险系数较大,技术要求很高。不论何种战略,若业务风险后果超出了商业银行的可控范围,都是对银行长远發展不利的。商业银行首先是能求稳定再谋发展,要不怕风险,认识风险,控制好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审计的优化建议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首先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战略审计流程。战略审计应整个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即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各程序均应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对银行战略管理的过程有更全面的把握,审计程序应在原本已有模块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和划分。
其次,构建全方位战略审计路径。商业银行建立覆盖战略各层次、全部门的审计体系是必要及可行的。商业银行先是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对银行在市场在业内作出明晰定位。如果脱离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银行的战略定位则是一纸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有了明确自身定位后,商业银行便可进行总体的发展战略制定,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方向、战略实施和战略举措等方面内容;再将战略目标抽丝剥茧,细化到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对经营业绩、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考核以审计战略目标是否合理;进一步是战略制定和资源配置层面,根据详细的战略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最后根据战略执行分析类非财务指标和盈利能力类财务指标进行审计。
需要强调的是,战略审计贯穿战略管理全程,需要审计战略制定、战略分解、资源配置、战略执行偏差和盈利能力变化等方面;战略审计的分析方法须结合自身独特的方法和传统审计方法;此外,审计结果的反馈须有效传达至相关部门,并根据审计结果调整战略审计的目标或执行。
再次,加强战略审计复合型人才储备。目标人才应具备战略管理、审计、金融脱媒应对等至少一方面的专业素养,其中以各方面知识经验均具备的综合性人才为最佳。从外部引进的角度来讲,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必不可少。商业银行审计人才储备可以从内生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方面着手。从内生性培养方面来说,一方面应完善内部培养机制,搭建平台,实行竞争择优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目标人才的管培生引进培养。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财务审计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管理审计也应能够实现。战略审计最大的作用就是根据审计的客观结果对下一步战略发展的重点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商业银行可将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作更细致的划分并不断改进。同时,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有必要组织研究构建统一的商业银行战略审计准则和指引,并以战略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成果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可以以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模块的绩效为考核依据,引入除传统财务指标之外的评价指标,例如年度经济增加值、社会责任履行指标、绿色金融践行程度等,建立均衡的、整体的商业银行战略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商业银行战略控制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整体性把控,是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战略等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的总体框架,其着重点是使商业银行切实投入到当前的市场环境,从中博取生存发展的空间。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战略不能仅仅是一种文件形式的说明,而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商业银行的战略控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全局性与复杂性。商业银行的战略是开放性、系统性的,包括了企业各部门的战略,对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全面、权威的指导意义。加之目前市场高速变化和同行竞争激烈,商业银行的战略控制面临较之以往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需要从全盘考量。
其次是长远性与风险性。商业银行的战略着眼点是长远健康发展,寻求短期绩效和长期效能协调统一。同时,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高,较之其他企业,商业银行的战略也更具风险性。
最后是稳定性与动态性。商业银行在制定战略时有意识地对长期发展行为拟定出可行计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商业银行面临市场信号的瞬息万变也要及时调整战略,必须对环境变化有动态适应性。
(四)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战略评估审计的影响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由制定到实施到控制的过程较以往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战略的评估也必须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对战略评估标准的审计在新时期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对战略定位的深入理解。战略评估活动是对整个战略由制定到控制及战略收效的评估,必须对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若是不明确战略定位和目标,评估方便难以准确衡量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全过程是否符合该银行的战略初衷。
其次,对规模与效益问题的平衡。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空前激烈,银行现状各不相同。对于总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新形势下,提升效益是不二之选;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优先提升资产、业务量则是重点。
最后,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商业银行经营金融产品的风险系数较大,技术要求很高。不论何种战略,若业务风险后果超出了商业银行的可控范围,都是对银行长远發展不利的。商业银行首先是能求稳定再谋发展,要不怕风险,认识风险,控制好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审计的优化建议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首先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战略审计流程。战略审计应整个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即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各程序均应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对银行战略管理的过程有更全面的把握,审计程序应在原本已有模块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和划分。
其次,构建全方位战略审计路径。商业银行建立覆盖战略各层次、全部门的审计体系是必要及可行的。商业银行先是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对银行在市场在业内作出明晰定位。如果脱离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银行的战略定位则是一纸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有了明确自身定位后,商业银行便可进行总体的发展战略制定,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方向、战略实施和战略举措等方面内容;再将战略目标抽丝剥茧,细化到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对经营业绩、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考核以审计战略目标是否合理;进一步是战略制定和资源配置层面,根据详细的战略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最后根据战略执行分析类非财务指标和盈利能力类财务指标进行审计。
需要强调的是,战略审计贯穿战略管理全程,需要审计战略制定、战略分解、资源配置、战略执行偏差和盈利能力变化等方面;战略审计的分析方法须结合自身独特的方法和传统审计方法;此外,审计结果的反馈须有效传达至相关部门,并根据审计结果调整战略审计的目标或执行。
再次,加强战略审计复合型人才储备。目标人才应具备战略管理、审计、金融脱媒应对等至少一方面的专业素养,其中以各方面知识经验均具备的综合性人才为最佳。从外部引进的角度来讲,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必不可少。商业银行审计人才储备可以从内生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方面着手。从内生性培养方面来说,一方面应完善内部培养机制,搭建平台,实行竞争择优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目标人才的管培生引进培养。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财务审计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管理审计也应能够实现。战略审计最大的作用就是根据审计的客观结果对下一步战略发展的重点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商业银行可将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作更细致的划分并不断改进。同时,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有必要组织研究构建统一的商业银行战略审计准则和指引,并以战略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成果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可以以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模块的绩效为考核依据,引入除传统财务指标之外的评价指标,例如年度经济增加值、社会责任履行指标、绿色金融践行程度等,建立均衡的、整体的商业银行战略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