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王和小李,两人都是某中学的老师,一个教数学另一个教语文。在旁人的眼中,小王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和学生“形影相随”,但学生却远而避之;而小李老师与小王老师迥然不同,他与学生“若即若离”,虽是旁人眼中的“懒”老师,却赢得了学生的心。两个老师,两种不同的育人观,恰恰反应了目前教育者所面临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笔者认为,不论采取何种策略,都应处理好老师、学生、空间三者的关系,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对其作新的审视与思考。
  一、老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留给学生“独特体验”的空间
  老师和学生是两个群体,学生在年龄、思维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储备上处于劣势地位,而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因而常发展为老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老师的说话代替学生的说话。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景转向情景共存,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专制者。”况且,在现时代,学生在校所获取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老师不能只让学生享受今天盛开在我们窗外的玫瑰,而要留给学生“独特体验”的空间,让他们能寻找远方某个神奇的玫瑰园。
  今年与我同班的语文马老师,她就信奉着这个教学理念:教学上注重“工夫在诗外”,课堂上“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留“韵外之致”于学生。学生邹荣锋就在她的这种多一点开放、少一点束缚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改变了他语文的学习效果。中考中,因为他的语文的提升,才让他实现了上重点高中的愿望。学生王伟,初二数学期末考试优秀都未能达到,初三时他的数学老师经常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独特体验”的空间,给学生打造发展的平台。王伟在数学老师多一点商讨,少一点独断等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今年中考数学取得了高分,跨入了本市一所一流的高中。
  老师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留给学生“独特体验”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了探索的乐趣,获得“精神的完整”。学生有了空间,从而学得主动,学得高效,在学会知识和转化知识方面双赢。
  二、老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拓展学生“自主教育”的空间
  中学班主任是学校的大忙人,班内大小事情,事必躬亲,学生戏称这些班主任是“保姆”。但保姆型老师辛苦的工作,往往得不到学生的欢迎。记得有个班级,学生看到班主任在教室时,都装的十分乖巧,只要老师离开,教室内就开始沸腾起来。究其原因,老师管理班级的方法脱离了学生实际,最终这个班级在年级各项评比中,都处于末位,家长意见较大。没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治标不治本,这种管理方式最终会让学生淘汰。
  老师在学生的德育发展中,要遵循德育过程的内化、外化规律,充分拓展学生“自主教育”的空间。老师要尊重学生,更要提升学生,要立足课堂,更要超越课堂,要释放生命,更要点化生命。这个班级,后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几项改进,如班级文明值勤:由全部学生干部承担改为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和违纪生再教育值勤,由原来的固定岗位改为流动值勤,深入到课内外,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实效性。再如值周班长活动,由原来的班主任任命改为学生申请、竞选,对班级活动、常规管理全权负责,自主运作,使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中增进素质、提高能力、自主教育。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初二升初三时,该班跃居年级之首。
  老师在学生的德育发展中,充分拓展了学生 “自主教育”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人生的增长点,就点燃了每个学生心头的希望之火。
  三、老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营造融洽的“心灵接触”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你——我”平等的关系,一种推心置腹地思想情感的交流。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学生进行一次“心灵接触”,和学生聊聊最近个人各方面的情况,而且我和学生都是座着谈心,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等等,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发表自己的意见。记得有位学生,是个单亲孩子,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有一次谈到他那个老实苦干的父亲,他觉得他现在没有好好学习,辜负了父亲的希望,就呜呜的哭了。我与他仔细分析个人现状,希望他不要放弃,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改变家庭,报答父亲。一份激励和鼓舞,让他看到了希望,抹平他心中隐隐的伤痛。后来这个学生考取了一所技校。
  老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情真心与学生交流,唤起他们前进的热情;用温暖的语言驱散他们他们前进中的焦虑;用鼓励、赞许的话语,让他们看到前进的希望,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四、老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创造“发展学生特长”的空间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生活环境、智力能力和个性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与不足,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有些科目不及格,但是在体育或艺术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的学生记忆和表达能力很强,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一遇到计算题就发怵;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却很差,等等,我们老师要克服“精英教育”的弊端,学生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老师平时对这些学生的特长要给予保护,必要时要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
  今年我班有位学生,他在微博中说,我不喜欢语文,我喜爱体育。我一个学期的观察,的确他在体育方面有多项强项:长跑、短跑、足球等等。校运动会上我力荐他参加几个项目比赛,结果都得奖。在学校举办的年级足球比赛中,他和几个体育爱好者组成7人球队,力克呼声较高的班级,极大地鼓舞了班级向上的信心。同时我也请他写一篇参加比赛获奖的感悟,发现他文笔不错。在晨会课上诵读后,全班学生激情高昂,他也很兴奋。后来,我告诉他作文也是他的强项。
  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例子也证明了: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有残疾的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用途,扮演着这样那样的、对社会有用的角色。只有几岁小孩智力的弱智的舟舟,指挥起音乐演奏来就如同一名指挥大师那样挥洒自如。
  发展学生的特长,其实就是因材施教。也许,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不了领导人、科学家,但我们相信,他们都会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都会过上一种拥有尊严和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老师,老师没有理由束缚学生学习的空间,因为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还给或替学生创造一片广阔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他们伸展根系,长得更壮,长得更高。
其他文献
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对鲜鸡蛋(土鸡蛋、柴鸡蛋、草鸡蛋等)的监督抽检出现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涉及检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金刚烷胺或者甲硝唑等残留。
使国家的人、财、物等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的关键是建立风险投资机构,保障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和”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存在与发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和”本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本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心理学家赫布发现,当情绪的换醒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操作效果最佳,即融洽的氛围、愉悦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左右着儿童的行为,有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对于年轻的高职院校,更应确立“生态立校”战略,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司法警官高职教育,协调学院与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司法行政系
论周恩来的文艺典型观王凤胜文艺典型问题,一直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引起文艺家们不断论争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周恩来的文艺论著中可以看出,他对文艺典型问题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史悠久,自有优秀的传统,但陈旧的积淀也相当深厚,如果对传统教学论进行辩证思考,有些负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如韩愈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权威说法,把教育机械地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阵营,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既压制了教师的创新个性,又使受教育者养成了崇拜权威,惟师、惟书、惟上的思维定势,致使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应有的活性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笔者认为,语文教育
<正>模拟感染环境,在雾化的抗原环境内吸入活病毒,少量病毒进入体内繁殖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喷雾主要是用于嗜呼吸道类的疫苗,例如新城疫、传支等疫苗,这一类病原均
期刊
关注自身:从人学热谈起孔德元人的研究热,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弥漫于各个领域的一种学术和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约而同地把注意的目光投向了作为社会
美国作家卡尔&#183;桑伯格的国际影响孟宪忠美国著名作家卡尔&#183;桑伯格(CarlSandburg,1878—1967)是著名的文学大师,他既是诗人,又是散文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十一部诗集,两部共六卷本的《林肯传》和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