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铁裁缝”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女时代的于静,梦想是做一名裁缝,裁剪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
  初中毕业报考技校时,父亲对她说:“你不是爱美吗?焊花也挺漂亮的。”于静由此成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名“铁裁缝”,以钢铁作“布料”,以焊枪为“针线”,精心雕琢每一条焊缝。
  怀揣一颗匠心,坚守在艰苦的焊接岗位上,于静掌握了多种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一路成长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女电焊高级工人技师,是名副其实的“八级大工匠”;曾夺得大连市职业技能大赛电焊决赛第一名;独创“于静机车牵引杆焊接操作法”;获得诸多荣誉,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们不由得怀疑,作为大连起重机厂的一名党员、车工技师,父亲当年将电焊工描述得如此浪漫,是对电焊工种的艰苦不了解,还是对女儿另有期许?总之,如今的于静不仅是公司的骄傲,更是父亲的骄傲。
  业精于勤,“女汉子”掌握“金刚钻”
  技校毕业分到工厂时,于静刚刚20岁,正值爱美爱笑爱幻想的花样年华。
  而现实多少有点儿“残酷”: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防尘口罩作业,常年与高温、烟尘为伴。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干一会儿就汗流浃背,鼻翼都是黑灰;稍有不慎,还会被焊花烫伤。师傅语重心长地告诉于静:“干好电焊工这个活儿,是对技能和体能的高度考验,腕功、蹲功、眼功一项也不能少。”
  于静没有胆怯和畏惧,毅然接受了挑战。她暗下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工作干漂亮。理论欠缺,她就买来《焊工理论》等书籍学习;实践缺乏,她就跟师傅反复练习。别人休息聊天,她却埋头苦练,甚至把师傅参加比赛后丢掉的练习题、用过的焊板都悄悄收集起来,有空就拿出来练习。飞溅的焊花一次次烫坏了衣服,也在她身上留下了很多烫伤。于静的焊接技术越来越扎实,加工的焊缝被质量专检人员认定为“信得过焊缝”,焊接的部件从车壳到油箱再到牵引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每一次进步都是成长的“助推剂”,于静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做一名高级技师。她更加刻苦地钻研焊接技术。当时,女儿即将初中毕业,正准备冲刺中考,她便和女儿商量进行一场比赛:女儿考入重点高中,她拿到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这既是鼓励女儿,也是激励自己。当女儿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她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公认的电焊“大拿”、公司唯一一名女电焊高级工人技师、钢结构分公司承接焊接产品关键部位和高难度焊缝的不二人选。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常年的勤学苦练,当年青涩的少女逐渐成长为手握“金刚钻”的“女汉子”。但她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好学。
  2012年,年逾不惑的于静再一次挑战自己,报名参加了大连市职业技能大赛。这项大赛题目难、要求严,大连市各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派出精兵强将出战,大赛中可谓高手云集。在精力和体力上已不占优势的于静咬紧牙关,随时随地背诵理论考题,反复练习操作项目。有一天,为了向厂里的老劳模顾师傅请教一个技术上的疑点,于静一天往顾师傅所在的厂区跑了三趟,光走路就用了两三个小时。
  天道酬勤。作为进入电焊决赛的唯一一名女选手,于静全力备考,以平常心参赛,经过主办方对焊件的外部检测和X光探伤,最终被评定为第一名。
  敬业奉献,“工匠精神”焕发光彩
  怀着对机车事业的无尽热爱,于静在枯燥的焊接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永不言败的韧劲和锐意进取的拼劲,用敬业和奉献诠释着“工匠精神”。
  有一次,一台电力机车油箱需要进行焊接,油箱表面箱板的焊缝长达一米多,要求焊缝高低均匀、平直美观,还要登高作业,很多男职工都望而却步,于静却主动请缨冲了上去。她不顾自己有“网球肘”的疾痛,一脚踩在凳子上,一脚踏在工件上,艰难施焊。工作到一半时,有伤的胳膊疼痛难忍,止不住地發抖。于静用极大的毅力控制着疼痛,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焊缝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在焊接一台电力机车油箱底部8个变压器安装座时,要求这8个安装座在一个水平面上,焊角大小、焊缝长度尺寸要求严格,与箱壁内侧间隔不到120毫米,并且操作位置蹩脚,预留工作区域狭小。为了选好角度,于静甚至将脸贴到箱壁上,她举起焊帽,高擎焊枪,一次性施焊成功。
  “师傅,手把焊与气体保护焊的操作方式有哪些不同?”“操作方向相反。”“师傅,我想参加大连市技能大赛,您认为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心态平和。后浪推前浪,欢迎你们把我们拍在沙滩上。”
  于静深知,造就大连机车的金牌品质,需要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对于自己的一批批徒弟,她热情鼓励,常常三言两语就让徒弟领会到操作诀窍。
  精益求精,打造机车“金牌”
  近年来,大连机车公司产品种类骤增,多种出口机车和机车新产品同时交叉生产,而且每个新产品对焊接技术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技术标准高、生产任务重的压力面前,于静毫不退缩。
  在攻克时速160公里机车牵引杆焊接难关后,时速200公里机车牵引杆的焊制任务又指派给了于静。牵引杆是电力机车钢结构的主要承载构件,作为机车车体与转向架的唯一连接体,其焊缝的强度和韧性都要求极高。而牵引杆的原料,一根就价值上万元,焊接中稍有瑕疵,就要毁掉重来。于静反复推敲焊接工艺,建议改进焊接方法,将原有的起焊点由倾斜方式改为垂直方式,由立焊改为平焊,确保了质量“零缺陷”。2016年,“于静机车牵引杆焊接操作法”项目被评为大连市“绝技、绝活、绝招”,填补了焊接行业的又一项空白。
  针对庞巴迪机车油箱箱沿法兰框组在焊接时产生变形的情况,于静经过反复调试,制作了反变形工装胎,解决了生产难题;在大干4400马力机车时,于静针对焊接程序烦琐、焊后质量难以达标的情况,自制胎具,提高了焊接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产品生产任务;在进行八轴机车组焊砂箱时,她同铆工通力协作,研究出一套崭新的焊接流程,使砂箱焊接质量达到了百分百合格……善于钻研、崇尚创新,持之以恒追求完美和极致,于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诠释着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工匠精神。
  于静没有实现少女时代的梦想,却以优异业绩筑梦大连机车这个“机车摇篮”,筑梦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为此,她无怨无悔。
  【感言】作为生产一线工人,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我将怀揣匠心,筑梦美丽中国!
其他文献
授课人:沈阳市康平县东升村党总支书记赵龙  “扑下身子干、敢为人之先、私利当在后”是干成事业的“秘诀”。  我叫赵龙,是康平县东升村党总支书记。常有人问我:“你当村党总支书记才两年,就把东升村从‘穷旧差’打造成‘白富美’,有啥‘秘诀’?”我只不过是尽力做好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职工作而已,如果一定要总结所谓的“秘诀”,那就是我一直牢记并践行的三句话——“扑下身子干、敢为人之先、私利当在后”。  第一句:
期刊
党的十九大对党章所作的修改,概括起来主要是10个方面的内容。  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
期刊
“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省8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省级贫困县和179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  “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  这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向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数千万辽沈人民的深切期盼。  脱贫攻坚,辽宁在行动!  脱贫攻坚,党旗在高扬!  以上率下,奏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部署强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
期刊
大庆油田曾经有个被誉为“铁人”的全国劳动模范、石油工人王进喜,铁法能源公司大兴矿如今有个被称为“铁马”的煤矿工人马忠生。马忠生虽然没有“铁人”王进喜有名,但他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顽强拼搏、执着献身,同样赢得了群众的赞赏,他的美名在大兴矿也是家喻户晓。  戴着安全帽,系着白毛巾,穿着蓝色工装的马忠生,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走在一起,看不出他已经是一个年过五十的人,也看不出他患病多年(因为怕耽误生产而没
期刊
19年能够改变什么?能够让一个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变成荣誉加身的“小巷总理”;能够让只有3个人的小班子,变成拥有7名工作人员、400多名志愿者的大团队;能够让昔日“脏、乱、差”的落后社区,一跃成为“全国文明和谐社区”。  19年没有改变什么?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以社区为家的劲头没有改变;对群众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坚持“社区无小事,事事都为民”的理念没有改变;用心帮扶困难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亲人的
期刊
在锦州市滨海新区,王志海的名声很响。2010年,他人还没到任,那些盘踞在新区内无证运营、套牌运营、超载运营的非法车主闻知他来就跑了一大半;在锦州公安系统,王志海就是一张广为人知的“名片”,从警11年,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服务的群众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真情为民的情怀和行动始终不变,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丹心,浇筑了锦州市滨海新区的“平安路”。  华丽转身忠于党  当初升的太阳第一
期刊
她是中国民用船舶研发和设计的领军工程师。面对国际船舶市场总体持续低迷、船舶工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她深刻地体会到,在世界船舶工业的每一轮沉浮较量中,谁敏锐地把握未来,谁掌握主流的核心技术,谁有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谁就赢得了市場。所以,她始终竭尽全力地工作,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奋斗在船舶研发和设计建造的第一线……  关英华,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2011年取得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
期刊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投身教育、教学第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工作,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地奔波在漫漫家访路上,却从未停下过脚步?  是什么样的挚爱,让她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把家长视为知心朋友,一往情深地塑造心灵、无怨无悔?  “感谢生命让我与这些孩子们相逢相知、共度春夏秋冬,感谢生命让我与教育结缘。”丁唯秀的语调且轻且缓,一字一句中饱含着深情
期刊
春天观田地、夏天看纳凉、秋天望炊烟、冬天察门雪,冬去春来14个轮回。14年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旺鲜村党支部书记安香淑把无私的爱,倾情献给了这个村的几十位空巢老人,从嘘寒问暖到上门服务,从求医问药到卧榻伺候,从临终关怀再到操辦后事,安香淑都做到了极致,被空巢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旦儿”(朝鲜语,意思是闺女)书记。  对于这个称谓,安香淑对记者只说了三句话:  “我既是党员又是村支书,有责任照顾好他
期刊
奔流不息的辽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辽宁儿女,沈阳市辽中区城郊街道卡北卡南大帮牛联合党总支部书记兼卡北村党支部书记刘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把昔日贫穷落后、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建设成为村容整洁、村民富裕、民主和谐的先进村。  “组织派我到卡北村当支部书记,就是来担事的”  20多年前,刘伟离开家乡创业,经过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成为村民眼中的“有钱人”。2010年春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