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核电站认知调查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因素。方法按照居住地距连港市田湾核电站的距离,将调查对象分为4层:0km~,4km~,8km~和30km~50km。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50km内的常住居民共计1408人。调查问卷共37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常见工业设施和核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信息。用ordinal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91.18%的人听说过核电站,35.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早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中应用剂量限制模板提高计划靶区适形度和缩短调强计划优化时间.方法 1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利用Corvus 6.3调强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并在计划靶区外加剂量限制区.设计3种治疗计划:既没有剂量限制区也没有剂量限制模板的常规计划(Piano)、没有剂量限制区而有剂量限制模板的计划(Plan1)、两者都有的计划(Plan2),并比较它们在计划靶区和正
期刊
笔者以2004年10月21日我国山东省济宁市辐射事故(简称“10.21”辐射事故)为主,结合以往大剂量辐射事故死亡病例的病理资料,就极重度骨髓型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诊断等的病理学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血管瘤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治疗血管瘤具有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治疗过程无创伤等优点[2],但治疗后出现的血管瘤处皮肤脱色素和部分病例引起局部感染的问题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采用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先进技术的精确放疗是放疗技术发展的方向.合理确定由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缘(marsin)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常出现监测结果超过调查水平的情况,本调查分析了2005-2007年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超过调查水平剂量产生的原因,以探讨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保乳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方面能达到根治术的疗效[1-2].为了减少放疗后并发症,提高息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乳腺癌的放疗要求靶区剂量均匀并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肺组织的照射。
依据GBZ 128-2002[1]对河南省84个单位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改善辐射防护措施及职业病诊断提供了剂量依据,现将2005-2007年监测结果作一分析。
在螺旋CT检查中,首先进行定位图像扫描,然后在定位图像上确定扫描起始点和终止点,以此确定扫描范围.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有很多部位做CT扫描,无需扫描定位图像,可直接在体表定位确定扫描范围进行螺旋扫描,同样达到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的受照剂量.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以来,大范围扫描得以开展,象胸腹主动脉加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扫描定位图像患者的受照时间是16 s左右.运用无定位
目的通过受照射的细胞培养液培养靶细胞,并用二甲基亚砜(DMSO)对靶细胞预处理,检测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研究旁效应是否存在及其产生机理.方法以健康雄性ICR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