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课堂切片诊断”活动创新设计、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建议从“课堂切片诊断”活动形态的改进、集体评课的网络环境改善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具体的“互联网+课堂切片诊断”集体评课策略。
【关键词】课堂切片诊断 集体评课 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53-03
“互联网+”教育环境为集体评课活动创造了便捷的途径,改变了空间与时间相对局限的传统评课局面。我校教师相当一部分为新入职的教师,他们精力充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善于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环节,但也存在课堂驾驭能力不足、课堂语言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须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因此评课在教师的成长中意义重大。但传统的教研评课活动,一般由一个年级组或一个教研组约定好一个时间,集中在一个办公室进行评课。此时就会因为空间、时间限制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听评课任务比较重,需要调课、奔走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班级;对在常态听课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很难进行回放;各位教师的想法不能及时交流沟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评课教研的诉求常常得不到满足。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语文学科中心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得到了启发。活动通过qq课堂进行课程展示,教研员在课后当堂点评,南宁市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的教师交流,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网络教学切片诊断”——学区网络评课教研活动实例
(一)“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需求与方法
为解决教师评课教研活动受地域、时间限制的问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尝试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评课活动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评课活动内容的设置,如果将一堂课完整呈现,那么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教师在评课讨论时要解决的问题也相对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本教研组进行了交流讨论:
笔者:传统评课活动往往从头到尾点评一堂课,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呢?
L老师:我认为评价一整节课,虽然能挖掘出很多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但是有时候问题多了,会让我觉得很是凌乱。
H老师:一堂课涉及教学的内容很多,我认为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作为突破口。
笔者:是否可以围绕课堂的一个部分进行探究,就像医生“切片”问诊一样,抓住亟须解决的问题!
L老师:看着可行,至于选取哪个部分,我认为应该把关注点回归到学生身上,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疑惑点为切入点。
H老师:找到多数学生遇到的难题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用问卷星来归整问题。
笔者:好方法!还可以运用“课堂教学观察表”,方便各个教师记录课堂实况并加以分析。
经过讨论整理,本教研组决定运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课后调查。以问卷星为桥,搭建起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之路,用明确的问卷形式,了解、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问卷星中,本教研组以“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为问题,让学生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来回答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对这个题的回答相对空泛,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品析思路。
除了使用问卷星,本教研组还运用了“课堂教学观察表”(如表1,见下页),将各位教师的教学观察表上传,在对比观察不同的听课反馈后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多是泛泛而问,没有展示一个赏析型题目的具体答题方法。
由此本教研组明确评课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拥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课堂。通过调查与比照,本教研组明确了网络评课活动的内容,也生成了对“网络教学切片诊断”的“切片”问题的探索结果。
“互聯网+课堂集体评课”活动不能停留于传统的整节看、满堂评,为了达到高效率的评课效果,抓住课堂关键问题进行“切片”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切片”呢?本教研组认为可以从学生出发,运用“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支持总结课堂疑惑点;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初步观察,得出课堂问题。
(二)“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分析记录过程
在评课研修环节,利用互联网的即时共享性,各位教师利用云端在线观看《记承天寺夜游》品析环节的教学切片视频。为了让评课研讨的内容更明确,本教研组提出了观看的具体要求,重点记录授课教师提了哪些问题和学生的回答。
教师提问 学生的回答
A1:教师要教什么? B1:学生要学什么?
教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
教师教得如何? 学生学得如何?
A2:记录提了哪些问题 B2:记录学生的回答
A3:教师该做什么板书 B3:学生生成有什么值得板书
在线观看的教师记录下了品析环节的师生问答情况。
生1:“庭下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写出月光的澄澈。我觉得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为什么可以观察得那么仔细啊?为什么呀?
生1:因为作者是个细心的人
师:假设说你也在一个月亮那么亮的晚上走在街上你也观察得那么细吗?
生1:不会。
师:为什么不会啊?因为你们要做什么事情?(学习)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对不对?这就是作者一个闲人的体现。(请生1坐下)这句话除了写出月光的美,还写出了什么样的美? (三)“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成果呈现
教师都对这种评课方式感到非常新颖,也积极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想法。有的教师说,需要引导学生完整思考,完整表达,而不是填空式、碎片式的回答。可以利用这样填空式的句子:“我找到的是一字之美,文中 (字)使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 的景象,让我觉得很美。”在集思广益中,本教研组明确教案的修改方向——需要在教学中贯彻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思考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引导学生更高效地思考,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主问题进行设置。有了明确的问题导向,教师的思路会更加明朗清晰,无效的问答明显减少。
教师有效且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评课的目标,并且形成了上图的教学设计,将板书围绕一个“美”字展开。
这种先明确评课专题内容,再选取几堂课中切合专题内容的片段进行评课分析的方式,让评课有目标、便理解,易实操。一次评课下来,找准切入点,把丰富的课堂内容精分细化,真正做到了一次评课完成一个研讨的目标。
在这次语文专题教研活动之后,笔者通过qq回访被评课的教师,她表示:“研修活动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课堂思路,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为了能够将这个感悟保存,这位教师还在网络平台留下了这样的心得感悟:“这次互联网评课活动,像一个温馨的家,一扇神奇的窗,一部成长的书。活动带给了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磨课’过程,更是宝贵的经历。”
二、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方式探讨
新生事物的进化过程,都是由不成熟走向不断成熟的转变,期望初生之物就十全十美是过于理想化的。“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模式的尝试也是如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对教师来讲,“互联网+”模式下的集体评课方式,让教师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学习追求,更高效地完成评课和自我成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平台之下,结合“切片课堂”教学实例,可以总结形成如下评课方式。
1.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地参与到评课活动之中,及时录课上传,将自己的课堂情况及时记录。
2.通过问卷星和课堂记录量化表的数据分析,明确评课亟须解决的问题。授课教师也可在反思后将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一个规整,将相应的课堂片段抛向网络平台中的相应研讨论坛,继而確定“教学切片”的课堂切片内容与评课环节的目标。随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多位教师都能观看相应教学片段,授课中的问题都能一目了然。
3.教研活动能够直接进入课堂,通过具体问题的集中讨论,更能从不同课堂中找到共性问题,在集思广益中形成更优质的教学思路,分享共享,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4.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每一次的探讨过程,并且富有创造性地在反馈时加入心得体会的部分。让评课与授课的教师都能对研讨的课程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在心灵感悟中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
三、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活动的平台构想
在平台构想方面,本教研组设想的在线评课活动功能,主要是针对教研员和教师进行对切片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够满足教师在线教学研讨、对课例进行评分和评价的需求。评课活动可以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移动客户端来完成。教研员可以在系统平台统一发布区域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教研活动的信息通知相关的人员,实现区域在线听课、评课;区域教研员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在听课过程中利用移动录制工具录制与共享教学视频,进行集体评课研修。在集体的智慧交汇中,通过不同教师的不同思想、习惯与表达方式,逐一发现一堂课的多种可能。用集体评课研修的方式,发挥集体智慧的优越性,大家在各抒己见中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思路更清晰、教学效率更高的课程设计。
“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活动,是在互联网资源平台下的一个崭新的评课研修尝试。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磨进修,不断地学习,积极地优化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少不了“研—训—用”三者合一的研修之路,不断地开展教学评课活动,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互联网+”评课活动的应用,尝试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开展形式更多样、应用更便捷的教学研修活动,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探索、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与经验,真正做到了让教师在同一片蓝天下研修成长。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广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437219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 莹(1994—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责编 黄健清)
【关键词】课堂切片诊断 集体评课 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53-03
“互联网+”教育环境为集体评课活动创造了便捷的途径,改变了空间与时间相对局限的传统评课局面。我校教师相当一部分为新入职的教师,他们精力充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善于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环节,但也存在课堂驾驭能力不足、课堂语言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须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因此评课在教师的成长中意义重大。但传统的教研评课活动,一般由一个年级组或一个教研组约定好一个时间,集中在一个办公室进行评课。此时就会因为空间、时间限制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听评课任务比较重,需要调课、奔走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班级;对在常态听课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很难进行回放;各位教师的想法不能及时交流沟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评课教研的诉求常常得不到满足。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语文学科中心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得到了启发。活动通过qq课堂进行课程展示,教研员在课后当堂点评,南宁市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的教师交流,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网络教学切片诊断”——学区网络评课教研活动实例
(一)“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需求与方法
为解决教师评课教研活动受地域、时间限制的问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尝试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评课活动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评课活动内容的设置,如果将一堂课完整呈现,那么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教师在评课讨论时要解决的问题也相对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本教研组进行了交流讨论:
笔者:传统评课活动往往从头到尾点评一堂课,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呢?
L老师:我认为评价一整节课,虽然能挖掘出很多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但是有时候问题多了,会让我觉得很是凌乱。
H老师:一堂课涉及教学的内容很多,我认为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作为突破口。
笔者:是否可以围绕课堂的一个部分进行探究,就像医生“切片”问诊一样,抓住亟须解决的问题!
L老师:看着可行,至于选取哪个部分,我认为应该把关注点回归到学生身上,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疑惑点为切入点。
H老师:找到多数学生遇到的难题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用问卷星来归整问题。
笔者:好方法!还可以运用“课堂教学观察表”,方便各个教师记录课堂实况并加以分析。
经过讨论整理,本教研组决定运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课后调查。以问卷星为桥,搭建起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之路,用明确的问卷形式,了解、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问卷星中,本教研组以“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为问题,让学生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来回答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对这个题的回答相对空泛,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品析思路。
除了使用问卷星,本教研组还运用了“课堂教学观察表”(如表1,见下页),将各位教师的教学观察表上传,在对比观察不同的听课反馈后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多是泛泛而问,没有展示一个赏析型题目的具体答题方法。
由此本教研组明确评课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拥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课堂。通过调查与比照,本教研组明确了网络评课活动的内容,也生成了对“网络教学切片诊断”的“切片”问题的探索结果。
“互聯网+课堂集体评课”活动不能停留于传统的整节看、满堂评,为了达到高效率的评课效果,抓住课堂关键问题进行“切片”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切片”呢?本教研组认为可以从学生出发,运用“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支持总结课堂疑惑点;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初步观察,得出课堂问题。
(二)“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分析记录过程
在评课研修环节,利用互联网的即时共享性,各位教师利用云端在线观看《记承天寺夜游》品析环节的教学切片视频。为了让评课研讨的内容更明确,本教研组提出了观看的具体要求,重点记录授课教师提了哪些问题和学生的回答。
教师提问 学生的回答
A1:教师要教什么? B1:学生要学什么?
教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
教师教得如何? 学生学得如何?
A2:记录提了哪些问题 B2:记录学生的回答
A3:教师该做什么板书 B3:学生生成有什么值得板书
在线观看的教师记录下了品析环节的师生问答情况。
生1:“庭下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写出月光的澄澈。我觉得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为什么可以观察得那么仔细啊?为什么呀?
生1:因为作者是个细心的人
师:假设说你也在一个月亮那么亮的晚上走在街上你也观察得那么细吗?
生1:不会。
师:为什么不会啊?因为你们要做什么事情?(学习)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对不对?这就是作者一个闲人的体现。(请生1坐下)这句话除了写出月光的美,还写出了什么样的美? (三)“网络教学切片诊断”之“切片”的成果呈现
教师都对这种评课方式感到非常新颖,也积极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想法。有的教师说,需要引导学生完整思考,完整表达,而不是填空式、碎片式的回答。可以利用这样填空式的句子:“我找到的是一字之美,文中 (字)使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 的景象,让我觉得很美。”在集思广益中,本教研组明确教案的修改方向——需要在教学中贯彻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思考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引导学生更高效地思考,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主问题进行设置。有了明确的问题导向,教师的思路会更加明朗清晰,无效的问答明显减少。
教师有效且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评课的目标,并且形成了上图的教学设计,将板书围绕一个“美”字展开。
这种先明确评课专题内容,再选取几堂课中切合专题内容的片段进行评课分析的方式,让评课有目标、便理解,易实操。一次评课下来,找准切入点,把丰富的课堂内容精分细化,真正做到了一次评课完成一个研讨的目标。
在这次语文专题教研活动之后,笔者通过qq回访被评课的教师,她表示:“研修活动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课堂思路,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为了能够将这个感悟保存,这位教师还在网络平台留下了这样的心得感悟:“这次互联网评课活动,像一个温馨的家,一扇神奇的窗,一部成长的书。活动带给了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磨课’过程,更是宝贵的经历。”
二、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方式探讨
新生事物的进化过程,都是由不成熟走向不断成熟的转变,期望初生之物就十全十美是过于理想化的。“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模式的尝试也是如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对教师来讲,“互联网+”模式下的集体评课方式,让教师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学习追求,更高效地完成评课和自我成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平台之下,结合“切片课堂”教学实例,可以总结形成如下评课方式。
1.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地参与到评课活动之中,及时录课上传,将自己的课堂情况及时记录。
2.通过问卷星和课堂记录量化表的数据分析,明确评课亟须解决的问题。授课教师也可在反思后将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一个规整,将相应的课堂片段抛向网络平台中的相应研讨论坛,继而確定“教学切片”的课堂切片内容与评课环节的目标。随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多位教师都能观看相应教学片段,授课中的问题都能一目了然。
3.教研活动能够直接进入课堂,通过具体问题的集中讨论,更能从不同课堂中找到共性问题,在集思广益中形成更优质的教学思路,分享共享,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4.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每一次的探讨过程,并且富有创造性地在反馈时加入心得体会的部分。让评课与授课的教师都能对研讨的课程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在心灵感悟中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
三、互联网+“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活动的平台构想
在平台构想方面,本教研组设想的在线评课活动功能,主要是针对教研员和教师进行对切片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够满足教师在线教学研讨、对课例进行评分和评价的需求。评课活动可以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移动客户端来完成。教研员可以在系统平台统一发布区域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教研活动的信息通知相关的人员,实现区域在线听课、评课;区域教研员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在听课过程中利用移动录制工具录制与共享教学视频,进行集体评课研修。在集体的智慧交汇中,通过不同教师的不同思想、习惯与表达方式,逐一发现一堂课的多种可能。用集体评课研修的方式,发挥集体智慧的优越性,大家在各抒己见中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思路更清晰、教学效率更高的课程设计。
“网络教学切片诊断”评课活动,是在互联网资源平台下的一个崭新的评课研修尝试。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磨进修,不断地学习,积极地优化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少不了“研—训—用”三者合一的研修之路,不断地开展教学评课活动,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互联网+”评课活动的应用,尝试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开展形式更多样、应用更便捷的教学研修活动,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探索、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与经验,真正做到了让教师在同一片蓝天下研修成长。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广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437219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 莹(1994—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