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为什么国民体质的健康状况不良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不良固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生活环境的恶化、科学的发展改变自然规律等等,从体育健身的角度上看,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原因。
  西方体育价值观念的冲击
  长期以来,西方体育价值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决定性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体育行为方式,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中庸和谐思想被西方现代体育价值观严重颠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超越”“征服”“竞技速度和力量”等肌肉伸缩的野蛮与霸道,体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成为当今主流。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体育文化内涵深厚、源远流长,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意境高远,对人体健康奥秘的探索有丰富独特的理论依据。然而,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却被国人所抛弃,转而向国外学习新奇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攻击性更强的跆拳道、拳击代替中国武术;追求对抗和竞争的运动项目成为时髦;更加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被大力推广。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门前冷落、身影稀疏”,几乎都要被中国广大群众遗忘了。
  西方体育异质文化固然有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但对于生性内敛、谦虚隐忍,旨在寻求体质健康、处事和谐的中国广大群众而言,这种外放和张扬的体育运动生活方式,并不适宜调养生息,谋求健康长寿。因此,当差异明显的东西方体育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传统体育观念和养生方式被否定,国民体育价值观念迷茫,无所适从,制约着从事体育行为选择的基本判断力。
  缺乏远见与健康意识薄弱
  健康本身也是一种长期投资,它是对个体体质健康发展目标的预期,从而制定经营管理方式并投入相应的资本,同时,在运作过程中能看到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方式,自“冷兵器时代”结束后逐渐被边缘化,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过程中,一度被认为“无用”,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也被扣上“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帽子加以轻视。事实上,这种对体育运动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缺乏深入的了解,根本无法领略体育功能的强大和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贡献。社会发展至今,人类“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问题严重性已經大大超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状况。
  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人类其实已经逐渐把自己引向“物种灭绝”的深渊,目前中国人同样面临肢体功能退化、再生能力下降的局面,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头脑过于发达,歧视体力劳动而导致的亚健康体质大比例存在。
  国民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得到国家领导层的重视,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把拯救中国人民的体质健康上升到战略高度,引领人们重新挖掘体育的功能。但对于刚刚摆脱贫困生活,潜意识忧患温饱和缺乏生存安全感的广大群众来说,既不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前半生不注重储存健康、后半生才要亡羊补牢的尴尬境地。
  生存压力大
  国家卫生部在《报告》中列出的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国成年人没有参与运动的习惯,这是有一定社会客观原因的。我国虽然目前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众所周知,如果用“人均”这项数据去衡量,我国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与欧美大多数国家相比差距都比较明显。居民的收入同比较低,生活成本偏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生存压力比较大。社会上竞争激烈,大多数人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参与程度是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系数,我国居民没有参与运动的习惯也印证了群众生活质量还比较低。
  对于体育健身的错误认识与社会引导方向错误
  国家对奥运冠军和“为国争光”的荣誉一直大肆宣传,把体育本质上的功能和作用拔高到爱国层面上,忽视基层群众的体育生活,把体育赋予的对身体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功能忽略和误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众对体育的认识。
  体育能够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等功利思想在社会上弥漫,对未能直接形成效益的群众体育工作和事务漠不关心,基层群众体育的宣传和推广进度缓慢,各级部门缺少保障群众体育健身事业开展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导致群众想锻炼没有场所,有场所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的断层现象。
其他文献
不知诸位看官见到“国学漫画”四个字时怎么想,反正我总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矫揉造作。我总是担心一个崇高的学术领域被一些实际不懂的人用一种非是通俗、而是烂俗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他们的各种商业化诉求还被堂而皇之地插上了“弘扬中华文明”的公益性标签。  不是说国学不可以被漫画,而是说漫画不可以被国学。像蔡志忠这样能用娴熟而流畅的笔法,充满意境地表现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和古典名著中的精神的漫画家太少了。而现在越来越
期刊
提起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耳熟能详,甚至信手拈来,但对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却可能知之甚少。  其实,现今传诵的《静夜思》,是经后人改动过的,真正的原诗并未流传开来,只存于古书之中。据宋刻本《李太白集》记载,原诗为: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诗》(明万历刻本)只将第三句改为“举头望明月”,隐了一“山”字,此隐也隐去了诗人作诗之处景,引发后人诸多品味
期刊
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长安城里,还流传着一些欧洲民间故事。  牛肃是中唐的一位传奇作家,长期生活在长安,他的小说集《纪闻》里面记载了一个长期流传在长安市民中的故事:唐高宗年间,一批唐使奉命出使日本和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在茫茫大海上遇到了风暴,唐使只得躲避到一个荒岛上。这是一个食人的巨人聚居的岛屿,其中一个巨人抓住了
期刊
一谈到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们就很自然地把它们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联系起来。有人甚至认为,只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只有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才是真正的理性主义。它们都是近代的、资产阶级的思潮,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不可能有的。其实,这是对学术思潮本身的性质及其在一定时代所具有的阶级属性、时代特征的混淆。二者虽有联系,亦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在人类的封建时代,差
期刊
一  听说,现在有些大孩在“维权”,他们反对爸妈生二胎,要和父母死磕。有的传言还很惊悚,说是大孩非拉着妈妈去堕胎。  这吓了我一跳——孩子还不懂事呢,怎么知道要反对二胎。你看《葫芦兄弟》里,大娃从来不反对有二娃,只有妖精才反对葫芦娃有二胎。  但这种事还真不是没有。前不久家里人去做客,就见到一件朋友家的真事:有个三四岁的哥哥,特别恨弟弟,要父母把弟弟丢下楼去。真是吓死宝宝了。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
期刊
1937年4月14日,泰戈尔在国际大学主持中国学院的揭牌典礼,并做了《中国和印度》的演讲:“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伟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发出消隐在昔年里的古老誓言——巩固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誓言。”  此后,泰戈尔以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名义,热情邀请一些中国学者、艺术家到那里讲学、创作,积极推进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徐悲鸿和泰戈尔的交往,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徐悲鸿在印度
期刊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美国汉学界的翘楚和公认的领军人物”,其主持编译的《诺顿中国文学作品选》更是美国很多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他独自完成了杜甫诗全译。这样一位“公认的领军人物”是怎样激活中国传统的呢?《英语世界》2015年第3期第105页上说:“在谈及由中国政府资助并由中国译者翻译出版的英文版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时,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文学选集》的编译者宇文所安也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说
期刊
冕旒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所戴的礼帽,是礼帽中最尊贵的一种,后来专指皇冠。  冕外面黑色,里面朱红色,上面是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延,延的前端有一组璎,穿着玉珠叫旒。  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只有
期刊
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我在灶台旁茅塞顿开,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全心全意去做,适当的空白也是一种色彩。  我花很长时间吃一枚很小的水果,我用一上午读一本很久没有读完的闲书,我整整一天都穿着睡衣在房间里游来荡去。有时,我就这样悠闲地度日,因为我发现事业固然是我必须营造的圣殿,但在这个圣殿的后面还应该有一个花园。  男人们忙忙碌碌,争取金钱和地位,沉溺于琐事和俗务,让头衔、身份、财产充满生命的每一
期刊
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傷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