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7月,我初中毕业报考了玉溪师范学校。转眼30年过去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亲历了教育30年的变革。
师范毕业时是1986年,我们班50位同学都在等待分配工作。每天都有各学校的领导来找,争着抢着让我们到他们的学校去。毕业分配的那天,领导给我们做了动员报告,让我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家乡的教育贡献青春热血。事实上,当时和我一样被动员的同学,现在好多都转了行。
我被分到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鹏程小学,学生来自汉、彝、哈尼三个民族,教师连我在内共6名。我当时感到很幸运,因为没被分配到一师一校的教学点任教。
先来看看我们当时的学校:没有电!晚上靠自制的煤油灯照明。父亲为了我工作方便,给我做了两盏煤油灯。因为没有电,住校的学生晚上一般没有什么活动,早早就睡了,有时候我会到宿舍给他们讲几个小故事。学校的房子是土坯房,两层,房子四面会进风,房间之间用木板隔开,夏天凉快,冬天就“凉快”得让人难受了。
我的房间在二层,下面就是我教的班级,有时候不想下楼,就把事情写在字条上从楼板空隙里扔下去,孩子们会认真执行我的要求。下午放学我会领着他们去摘野果,到村边的空地上玩游戏,还会和他们一起打篮球。生活的确很苦,但也充满乐趣,让我现在时时想起。
当时,这些孩子学习都比较刻苦,他们知道家里供他们读书很不容易,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主动看书做作业。“小升初”考试28个学生,只有两个没有考上初中,在全镇排名第二,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那年教师节我被镇上评为“优秀教师”。一个“优秀教师”的称号为我的教师生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此我爱上了我的工作,我下定决心一辈子为家乡的教育服务。
1988年底学校通电了,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孩子们早早地就等在电视机旁收看每天两集的电视节目,直到电视机上起满“雪花点点”也不愿离开。虽然不记得当时看过什么节目,但那个热闹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1994年,我调到镇中心学校,这里有30多名教师,300多个学生,教学楼刚刚建好,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建盖的,每间教室宽敞明亮,校园鸟语花香。这所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有200多个学生是住校生,学生每个周末回去带米,拿点零用钱,其他时间就住在学校里。这时候,老师最担心的是学生生病,因为学生离家比较远,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要联系上学生家长真的不容易。记得班里,一个孩子心脏不好,一犯病就晕过去,每次我都背着她上医院,还帮她垫付医药费,有时候把她接到家里,给她做好吃的。有一个男孩子头被窗角撞破了,到医院要缝针,我紧紧抓住他的手,告诉他如果痛了可以哭,四年级的孩子缝了10针,竟然没哭,让我佩服。说实话,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就像父母一样,父母每天做的老师都要做,父母做不到的老师也要做到。家访、教学、生活管理,老师样样都做亲历亲为。
2003年,我调到元江县第一小学,这里让我感觉是教学的另一个天地,去年学校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学校里有语音室、电脑室、形体室、还有塑胶跑道,每个星期还有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
我感觉在这里教书压力很大,心理负担也很重。新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共有72个学生,成绩排在年级最后。接了这样的班,我心里特别苦,虽然想着一定要把学生教好,但现实的情况让我更加烦躁。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虽然是四年级了,但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希望渺茫,没有奔头。
新学年开学一个多月,秋游活动开始了。一学期一次的多彩野外游玩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一项活动!秋游前一天,我布置完数学作业,正和一个学生交谈着。“老师,明天你要吃凉拌米线吗?”一个怯怯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吃!”我随口答道。一看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叫白灵的女同学,我就没有再答理她,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就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歌声向郊外出发啦!一路上孩子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是到哪玩?我说走着走着就到了,相信会给你们惊喜的。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到了。孩子们按自己约好的三五人一组自己组织活动,有的在猜谜语、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讲故事……玩累了他们把自己带来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同学分享,你吃我的,我吃他的,好热闹。
还是怯怯的声音:“老师,你吃米线。”我说:“谢谢,你放桌布上吧!”那个叫白灵的女孩子,就把两袋分装好的米线、米干,还有一个拌米线用的碗和两双筷子放在我面前。我想这个小孩好细心,连拌米线需要的碗筷也带来了,她一路上一定很累,因为其他孩子带的都是干粮,只有她带了这么多东西。我把米干、米线拌了两大碗,味道怎么样?几分钟不到就被我们几个老师消灭光了。这时,其他老师都说:“味道好极了,还是你有福气了,学生这么贴心。”我非常高兴,过去和白灵说:“你妈妈做的米线太好吃了,谢谢你妈妈。”她高兴地说:“老师,不用谢,你们爱吃下次我还带来,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她的小脸充满了自豪!我太惊讶了,一个10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手艺……这次的秋游让我改变了对这个班、这个小女孩的看法。和这样一群有爱有快乐的孩子在一起,还有什么不可以克服的呢!我暗暗下定决心。
回来的路上,小女孩紧跟在我旁边,我拉着她的小手。我慢慢认识了我身边这个娇小的女孩。她是独生女,但从小妈妈不娇惯她,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做,她特别喜欢做饭。周末还会起大早,帮外婆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她还告诉我班里好多同学都会自己做饭。我相信身边这个女孩的话,这个成绩平平的孩子,就是她们家未来的希望,虽然现在她成绩不是很好,但她能吃苦,有生存的本领,我相信她的希望就在前方。
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世界在变化,孩子也在变化,要相信他们的长处,帮他们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这是一个老师该做的!他们有爱心,有生存的本领,这难道还不优秀吗?
这是我教书近30年的一些经历,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它让我温暖。若问我的教育梦是什么——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在变好,整体的教育质量在提升,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相信他们都能成才!
◇责任编辑:陈 顺◇
师范毕业时是1986年,我们班50位同学都在等待分配工作。每天都有各学校的领导来找,争着抢着让我们到他们的学校去。毕业分配的那天,领导给我们做了动员报告,让我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家乡的教育贡献青春热血。事实上,当时和我一样被动员的同学,现在好多都转了行。
我被分到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鹏程小学,学生来自汉、彝、哈尼三个民族,教师连我在内共6名。我当时感到很幸运,因为没被分配到一师一校的教学点任教。
先来看看我们当时的学校:没有电!晚上靠自制的煤油灯照明。父亲为了我工作方便,给我做了两盏煤油灯。因为没有电,住校的学生晚上一般没有什么活动,早早就睡了,有时候我会到宿舍给他们讲几个小故事。学校的房子是土坯房,两层,房子四面会进风,房间之间用木板隔开,夏天凉快,冬天就“凉快”得让人难受了。
我的房间在二层,下面就是我教的班级,有时候不想下楼,就把事情写在字条上从楼板空隙里扔下去,孩子们会认真执行我的要求。下午放学我会领着他们去摘野果,到村边的空地上玩游戏,还会和他们一起打篮球。生活的确很苦,但也充满乐趣,让我现在时时想起。
当时,这些孩子学习都比较刻苦,他们知道家里供他们读书很不容易,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主动看书做作业。“小升初”考试28个学生,只有两个没有考上初中,在全镇排名第二,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那年教师节我被镇上评为“优秀教师”。一个“优秀教师”的称号为我的教师生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此我爱上了我的工作,我下定决心一辈子为家乡的教育服务。
1988年底学校通电了,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孩子们早早地就等在电视机旁收看每天两集的电视节目,直到电视机上起满“雪花点点”也不愿离开。虽然不记得当时看过什么节目,但那个热闹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1994年,我调到镇中心学校,这里有30多名教师,300多个学生,教学楼刚刚建好,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建盖的,每间教室宽敞明亮,校园鸟语花香。这所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有200多个学生是住校生,学生每个周末回去带米,拿点零用钱,其他时间就住在学校里。这时候,老师最担心的是学生生病,因为学生离家比较远,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要联系上学生家长真的不容易。记得班里,一个孩子心脏不好,一犯病就晕过去,每次我都背着她上医院,还帮她垫付医药费,有时候把她接到家里,给她做好吃的。有一个男孩子头被窗角撞破了,到医院要缝针,我紧紧抓住他的手,告诉他如果痛了可以哭,四年级的孩子缝了10针,竟然没哭,让我佩服。说实话,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就像父母一样,父母每天做的老师都要做,父母做不到的老师也要做到。家访、教学、生活管理,老师样样都做亲历亲为。
2003年,我调到元江县第一小学,这里让我感觉是教学的另一个天地,去年学校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学校里有语音室、电脑室、形体室、还有塑胶跑道,每个星期还有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
我感觉在这里教书压力很大,心理负担也很重。新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共有72个学生,成绩排在年级最后。接了这样的班,我心里特别苦,虽然想着一定要把学生教好,但现实的情况让我更加烦躁。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虽然是四年级了,但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希望渺茫,没有奔头。
新学年开学一个多月,秋游活动开始了。一学期一次的多彩野外游玩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一项活动!秋游前一天,我布置完数学作业,正和一个学生交谈着。“老师,明天你要吃凉拌米线吗?”一个怯怯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吃!”我随口答道。一看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叫白灵的女同学,我就没有再答理她,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就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歌声向郊外出发啦!一路上孩子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是到哪玩?我说走着走着就到了,相信会给你们惊喜的。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到了。孩子们按自己约好的三五人一组自己组织活动,有的在猜谜语、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讲故事……玩累了他们把自己带来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同学分享,你吃我的,我吃他的,好热闹。
还是怯怯的声音:“老师,你吃米线。”我说:“谢谢,你放桌布上吧!”那个叫白灵的女孩子,就把两袋分装好的米线、米干,还有一个拌米线用的碗和两双筷子放在我面前。我想这个小孩好细心,连拌米线需要的碗筷也带来了,她一路上一定很累,因为其他孩子带的都是干粮,只有她带了这么多东西。我把米干、米线拌了两大碗,味道怎么样?几分钟不到就被我们几个老师消灭光了。这时,其他老师都说:“味道好极了,还是你有福气了,学生这么贴心。”我非常高兴,过去和白灵说:“你妈妈做的米线太好吃了,谢谢你妈妈。”她高兴地说:“老师,不用谢,你们爱吃下次我还带来,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她的小脸充满了自豪!我太惊讶了,一个10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手艺……这次的秋游让我改变了对这个班、这个小女孩的看法。和这样一群有爱有快乐的孩子在一起,还有什么不可以克服的呢!我暗暗下定决心。
回来的路上,小女孩紧跟在我旁边,我拉着她的小手。我慢慢认识了我身边这个娇小的女孩。她是独生女,但从小妈妈不娇惯她,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做,她特别喜欢做饭。周末还会起大早,帮外婆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她还告诉我班里好多同学都会自己做饭。我相信身边这个女孩的话,这个成绩平平的孩子,就是她们家未来的希望,虽然现在她成绩不是很好,但她能吃苦,有生存的本领,我相信她的希望就在前方。
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世界在变化,孩子也在变化,要相信他们的长处,帮他们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这是一个老师该做的!他们有爱心,有生存的本领,这难道还不优秀吗?
这是我教书近30年的一些经历,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它让我温暖。若问我的教育梦是什么——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在变好,整体的教育质量在提升,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相信他们都能成才!
◇责任编辑:陈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