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苹果是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国苹果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为促进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苹果市场的新格局、新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几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中国苹果市场的新格局
1.1 中国苹果产量巨大
从2006年的2589万吨到2011年的3599万吨,5年增加100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00万吨。举世瞩目。(見图1)。
图1 中国苹果产量变化示意
2012年人努力天帮忙,除了山东和甘肃部分地区雹灾较重外,大部分产区到目前可谓风调雨顺,总产很可能突破3800万吨。
从今年6月果袋的供不应求可以预见今年产量的较大提升。从去冬今春苹果果苗价高、畅销可以知晓全国苹果面积的较快扩张。新疆苹果面积95万亩,结果园38万亩,仅占40%。目前全国苹果产区的镇、县、市、省都有自己的,数量不菲的发展规划。苹果发展各地势头很猛,汇聚将成海量,中国苹果产业应该认真考虑几年后,巨大的产能到来,所产生的各类“效应”。
1.2 苹果出口下降
由于苹果收购价格连年上升,苹果出口价格偏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苹果出口量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2年下降。(如图2所示)
今年据海关1—6月份苹果出口情况统计同比下降5%(见表1)
1.3 苹果加工用果量不足
中国苹果总产增加,但用于加工的果汁果、脱水、制罐用果量在减少。全国榨汁果2007年曾收购加工700万吨苹果,近3年由于果汁果收购价太高等原因,每年生产苹果浓缩汁60万吨左右,果汁果加工总量仅在400多万吨。果汁出口受阻,用果量减少。
1.4 鲜果销售供大于求,经营者身处困境
2010、2011、2012年中国苹果经销商们连续3年50%以上的商家亏损。亏面之大,金额之多,为历年来之最。在苹果流通环节里,果农效益尚可,超市、大型批发市场话语强势,苹果经销商弱势明显,处境艰难。
2 中国苹果市场的新趋势
2.1 苹果产业重心西移
趋势会取代优势,在国内贮藏苹果销售市场上总是陕西、山西、甘肃、新疆的先卖,山东的后卖。先后的时间节点2009年是春节后,2010年是清明后,2011年是“五一”后,今年是“六一”后。
2011年全国苹果产量前8的省、区统计见表2。
中国西部苹果产量、质量,特别是苹果贮藏质量也都不断提高,西部苹果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2 果农自存比例加大
经产地调查,果农苹果自存比例逐年增大。以栖霞为例,果农自存占当年入库量的比例,2009年20%,2010年30%,2011年40%。直接原因:价高果商不敢买,价低果农不想卖;产量大的果农采收时间紧,分选、销售来不及;冷库多多,贮藏费降低,贮藏苹果的专用大箱与农用车配套,交通道路改善、机械装卸方便等等。
果农自存现象是好是坏,认知不一,但从目前看有以下优点: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入库时间、降低损耗、有利于提高贮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果农自存也缓解了果商在收购季节的资金压力。
调研中发现,烟台栖霞香波果品冷藏厂是果农自存模式的成功范例,笔者称之为“香波模式”。“香波模式”的具体做法为,果农在苹果采收后,将苹果直接运至香波冷库进行贮藏,在此过程中,冷库不必为果农支付苹果款,果农对于冷库充分信任,当然,如若果农因特殊情况急需用钱,冷库会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同时,果农根据冷库的要求对入库的苹果进行了初步的分级、分类,冷库保证贮藏质量,冷库利用掌握的丰富市场资源积极帮助果农进行苹果销售,销售价格由果农和冷库共同商议,冷库除收取合理的贮藏、包装费用外,收益全部归果农所有。“香波模式”的成功在于果农和果库经营者是以诚信为基础,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一方面,在苹果成熟季节,冷库经营者为果农提供诸多便利,使得果农可以专心采收,不必为因卖果困难而犯愁,提高了采收效率,保证了果农生产的优质苹果能够及时入库,为后期良好的贮存质量打下基础,同时,后期果商丰富的市场信息为果农获得良好收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因苹果在入库过程中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冷库经营者的生产成本,缓解了资金压力,保证了稳定的入库量,提高了后期通过积极运作获取到更高利润的机会。笔者认为,“香波模式”为目前果农自存果比例不断扩大的新趋势下,正在进行经营模式调整的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3 进入销售终端,开办果品专销连锁势头强劲
在市场调查中,大大小小果品专卖连锁店发展很快。南方的百果园在广州、深圳开办水果连锁,华圣在西安、北京开办的华乐仕连锁店、朗源在长三角开办的良月连锁等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一头抓好基地生产、收购,一头直接进入终端是很有潜力的销售创新。
2.4 百花争艳,百果争市
水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如今天下水果中国最多。盛产水果是中国的特色。人以食为天,不是以粮为天,食物包括粮食、肉食,但健康的生活也绝对不能缺少果食,五果为助吗。全国夏粮总产1.2亿吨,全国水果总产1.4亿吨。水果在解决国人食物问题上提供的热量、营养贡献巨大,功不可没。苹果的市场份额不再一果独大。2011年苹果同比增加8%,年增200多万吨,柑橘同比增加11%,年增300多万吨。2011年柑橘总产达到2944万吨。(早在2010年全国柑橘的面积已经超过苹果面积)。
3 应对苹果市场变化的四条建议
3.1 维护中国苹果的声誉
什么食品最安全,最健康。自然是水果,自然天成,当之无愧。中国苹果是世界最安全的水果之一。中国的苹果,是中国的巨大财富,是中国的宝贝,国宝。维护中国苹果声誉是我们的责任,责无旁贷。关于苹果药袋,有两点应该明确,一是中国苹果是非常安全的,勿庸置疑。二是个别套药袋现象肯定不行,防微杜渐,坚决整治,不留后患。
3.2 创建、做大、做强中国苹果企业品牌
截至2012年5月,全国真正注册的苹果品牌1177个。目前最有名气的是烟台苹果、栖霞苹果、蓬莱苹果,洛川苹果、静宁苹果、阿克苏苹果,这都是区域苹果品牌。目前苹果国内消费还停留在品类品牌竞争之中。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记忆度非常低。普遍存在同名、同貌、同质、同价现象。市场经济中,差异化才是品牌竞争的关键,企业品牌是创新的载体,企业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创新,产学研结合,产是主导。即企业为主导,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最迫切。从市场上调查看,我国苹果企业品牌已初见端倪,山东的金创、冠臣、众合、天誉、德丰、津成泰、朗源、泉源、天赐福,陕西的华圣,甘肃的葫芦河苹果,新疆的西域香妃、康果斯,深圳百果园、鑫荣懋、源兴等等。这都是中国苹果企业的知识产权,都是中国苹果产业的希望。
3.3 善待苹果价格
苹果价格和所有农产品的属性一样,价格的波动有客观的必然性。苹果有两个市场,两个价格。初级收购市场的生产者价格,终端市场的零售消费者价格。两端的价格之差就是市场的盈、亏。消费者是市场的老大。价格一旦超越价值,他会另选其他。生产者价格是关系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础。经过连续2年多的实践证明。如此高的收购价格已让产业难以为继。其实不怪生产者,原因众多,其中看到,产能过大,果汁果“被”涨价。贮能过大,入库果“被”价涨。生产者乐见其抢,果商众多不得不抢。连续几轮经营者大亏,去年就有很多经营者大大减少了收购数量,今年收购商会更加谨慎。行业要自己管理自己,协调自己、拯救自己。今年协调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的难度很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苹果产业必须度过这一关。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经济会是公平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利益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过高、过低的收益,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会长久的,协调兼顾才能有利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适当控制总量,稳定面积,提高质量,改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快速发展的中国苹果产业,到了应当特别注重宏观研究的关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苹果的局部供大于求,正扩展为整体的供大于求,销售不畅,整体效益不高,将对产业的影响不可小视。因此,如何稳定面积,使之不发生异常的波动,提高质量,改善国内外销售,增加整体效益应该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对策更为重要。
(据《果品经济信息》)
1 中国苹果市场的新格局
1.1 中国苹果产量巨大
从2006年的2589万吨到2011年的3599万吨,5年增加100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00万吨。举世瞩目。(見图1)。
图1 中国苹果产量变化示意
2012年人努力天帮忙,除了山东和甘肃部分地区雹灾较重外,大部分产区到目前可谓风调雨顺,总产很可能突破3800万吨。
从今年6月果袋的供不应求可以预见今年产量的较大提升。从去冬今春苹果果苗价高、畅销可以知晓全国苹果面积的较快扩张。新疆苹果面积95万亩,结果园38万亩,仅占40%。目前全国苹果产区的镇、县、市、省都有自己的,数量不菲的发展规划。苹果发展各地势头很猛,汇聚将成海量,中国苹果产业应该认真考虑几年后,巨大的产能到来,所产生的各类“效应”。
1.2 苹果出口下降
由于苹果收购价格连年上升,苹果出口价格偏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苹果出口量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2年下降。(如图2所示)
今年据海关1—6月份苹果出口情况统计同比下降5%(见表1)
1.3 苹果加工用果量不足
中国苹果总产增加,但用于加工的果汁果、脱水、制罐用果量在减少。全国榨汁果2007年曾收购加工700万吨苹果,近3年由于果汁果收购价太高等原因,每年生产苹果浓缩汁60万吨左右,果汁果加工总量仅在400多万吨。果汁出口受阻,用果量减少。
1.4 鲜果销售供大于求,经营者身处困境
2010、2011、2012年中国苹果经销商们连续3年50%以上的商家亏损。亏面之大,金额之多,为历年来之最。在苹果流通环节里,果农效益尚可,超市、大型批发市场话语强势,苹果经销商弱势明显,处境艰难。
2 中国苹果市场的新趋势
2.1 苹果产业重心西移
趋势会取代优势,在国内贮藏苹果销售市场上总是陕西、山西、甘肃、新疆的先卖,山东的后卖。先后的时间节点2009年是春节后,2010年是清明后,2011年是“五一”后,今年是“六一”后。
2011年全国苹果产量前8的省、区统计见表2。
中国西部苹果产量、质量,特别是苹果贮藏质量也都不断提高,西部苹果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2 果农自存比例加大
经产地调查,果农苹果自存比例逐年增大。以栖霞为例,果农自存占当年入库量的比例,2009年20%,2010年30%,2011年40%。直接原因:价高果商不敢买,价低果农不想卖;产量大的果农采收时间紧,分选、销售来不及;冷库多多,贮藏费降低,贮藏苹果的专用大箱与农用车配套,交通道路改善、机械装卸方便等等。
果农自存现象是好是坏,认知不一,但从目前看有以下优点: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入库时间、降低损耗、有利于提高贮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果农自存也缓解了果商在收购季节的资金压力。
调研中发现,烟台栖霞香波果品冷藏厂是果农自存模式的成功范例,笔者称之为“香波模式”。“香波模式”的具体做法为,果农在苹果采收后,将苹果直接运至香波冷库进行贮藏,在此过程中,冷库不必为果农支付苹果款,果农对于冷库充分信任,当然,如若果农因特殊情况急需用钱,冷库会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同时,果农根据冷库的要求对入库的苹果进行了初步的分级、分类,冷库保证贮藏质量,冷库利用掌握的丰富市场资源积极帮助果农进行苹果销售,销售价格由果农和冷库共同商议,冷库除收取合理的贮藏、包装费用外,收益全部归果农所有。“香波模式”的成功在于果农和果库经营者是以诚信为基础,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一方面,在苹果成熟季节,冷库经营者为果农提供诸多便利,使得果农可以专心采收,不必为因卖果困难而犯愁,提高了采收效率,保证了果农生产的优质苹果能够及时入库,为后期良好的贮存质量打下基础,同时,后期果商丰富的市场信息为果农获得良好收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因苹果在入库过程中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冷库经营者的生产成本,缓解了资金压力,保证了稳定的入库量,提高了后期通过积极运作获取到更高利润的机会。笔者认为,“香波模式”为目前果农自存果比例不断扩大的新趋势下,正在进行经营模式调整的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3 进入销售终端,开办果品专销连锁势头强劲
在市场调查中,大大小小果品专卖连锁店发展很快。南方的百果园在广州、深圳开办水果连锁,华圣在西安、北京开办的华乐仕连锁店、朗源在长三角开办的良月连锁等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一头抓好基地生产、收购,一头直接进入终端是很有潜力的销售创新。
2.4 百花争艳,百果争市
水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如今天下水果中国最多。盛产水果是中国的特色。人以食为天,不是以粮为天,食物包括粮食、肉食,但健康的生活也绝对不能缺少果食,五果为助吗。全国夏粮总产1.2亿吨,全国水果总产1.4亿吨。水果在解决国人食物问题上提供的热量、营养贡献巨大,功不可没。苹果的市场份额不再一果独大。2011年苹果同比增加8%,年增200多万吨,柑橘同比增加11%,年增300多万吨。2011年柑橘总产达到2944万吨。(早在2010年全国柑橘的面积已经超过苹果面积)。
3 应对苹果市场变化的四条建议
3.1 维护中国苹果的声誉
什么食品最安全,最健康。自然是水果,自然天成,当之无愧。中国苹果是世界最安全的水果之一。中国的苹果,是中国的巨大财富,是中国的宝贝,国宝。维护中国苹果声誉是我们的责任,责无旁贷。关于苹果药袋,有两点应该明确,一是中国苹果是非常安全的,勿庸置疑。二是个别套药袋现象肯定不行,防微杜渐,坚决整治,不留后患。
3.2 创建、做大、做强中国苹果企业品牌
截至2012年5月,全国真正注册的苹果品牌1177个。目前最有名气的是烟台苹果、栖霞苹果、蓬莱苹果,洛川苹果、静宁苹果、阿克苏苹果,这都是区域苹果品牌。目前苹果国内消费还停留在品类品牌竞争之中。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记忆度非常低。普遍存在同名、同貌、同质、同价现象。市场经济中,差异化才是品牌竞争的关键,企业品牌是创新的载体,企业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创新,产学研结合,产是主导。即企业为主导,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最迫切。从市场上调查看,我国苹果企业品牌已初见端倪,山东的金创、冠臣、众合、天誉、德丰、津成泰、朗源、泉源、天赐福,陕西的华圣,甘肃的葫芦河苹果,新疆的西域香妃、康果斯,深圳百果园、鑫荣懋、源兴等等。这都是中国苹果企业的知识产权,都是中国苹果产业的希望。
3.3 善待苹果价格
苹果价格和所有农产品的属性一样,价格的波动有客观的必然性。苹果有两个市场,两个价格。初级收购市场的生产者价格,终端市场的零售消费者价格。两端的价格之差就是市场的盈、亏。消费者是市场的老大。价格一旦超越价值,他会另选其他。生产者价格是关系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础。经过连续2年多的实践证明。如此高的收购价格已让产业难以为继。其实不怪生产者,原因众多,其中看到,产能过大,果汁果“被”涨价。贮能过大,入库果“被”价涨。生产者乐见其抢,果商众多不得不抢。连续几轮经营者大亏,去年就有很多经营者大大减少了收购数量,今年收购商会更加谨慎。行业要自己管理自己,协调自己、拯救自己。今年协调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的难度很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苹果产业必须度过这一关。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经济会是公平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利益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过高、过低的收益,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会长久的,协调兼顾才能有利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适当控制总量,稳定面积,提高质量,改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快速发展的中国苹果产业,到了应当特别注重宏观研究的关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苹果的局部供大于求,正扩展为整体的供大于求,销售不畅,整体效益不高,将对产业的影响不可小视。因此,如何稳定面积,使之不发生异常的波动,提高质量,改善国内外销售,增加整体效益应该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对策更为重要。
(据《果品经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