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褪尽,名著永生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指出,真正的教养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外化,而培养品质的方式在于阅读,阅读的内容即为名著。
  但是,究竟什么是“名著”?从狭义角度看,运用汉字的拆字组词法,名著便指名家著作。可名著真的仅局限于“名家”,抑或包含所有名家吗?都不尽然。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快速、文本堆积的冰冷硬件时代,名著首先要与市场上的流行文学区别开。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经历时间洗涤打磨最终沉淀在河流底部的闪光的金子,而后者则是经产量与速率的催化,阳光下一闪而过的泡沫。倘若仔细考究,“名著”的定义还需从其功能与本质出发。

  首先,名著作为文学艺术的分支,记录的是历史事件与心路历程。它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的艺术记录,传递的是千百年来指引人们走向未来的思想火花。的确,今天我们阅读的早期文学作品,譬如《诗经》《左传》等,都是建立在对于客观事件、生活琐事等的记述之上的。或许多年后,我们曾经亲身经历的事件在记忆河水的冲刷下模糊不清,但是闪着金光的古老文字向时光注入了生命,使千万代子孙都有机会领略彼时的雄浑壮丽或萧瑟凄清。
  其次,名著在先賢经验的叙述中不知不觉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如果说与历史的对话是“以史为鉴”而正衣冠的“正蒙难”,那么这种知识与智慧的传授便是“化及民”,将人类演化过程中千万血泪换取的生存智慧以一种恒定不变的方式予以传承。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碰到一个生僻的概念却不知道在教材中哪里曾出现过,搜索引擎上不知真假的介绍又使人晕头转向时,大多会找到《辞海》检索最简洁准确的阐释。当我们讨论某种思想的传承、发展,也会从名著中找寻痕迹。由此可见,即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名著依然是人类寻求知识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其根源在于,名著是作者个人乃至团体经年累月总结的成果,全不似网络上在“快”与“量”中诞生,不久又为新生事物所取代的内容。名著的传承是一种厚重的力量,从中感受到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温度。
  同时,作为阅读对象的名著,在潜移默化间引领着一个人的精神旅程。阅读名著是一种习惯,名著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极品。在哲思、诗情的融合下,我们遇见了许多深邃广博的头脑,领略的是人生百态,见证的是沧海桑田,洗去的是浮躁不安,余下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平和自然。
  名著是蕴含作者情感之作,在经过了时间漂洗与苦心经营的朴素中,余有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所谓名著,不在于内容本身是否艰深晦涩,而取决于是否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引起人们共鸣,构筑指引人类前行的力量。它的真实与艺术相融,深度与广度并存,哲思与诗情升华,汇成一束在时间长河中亘古不变的坚定力量。唯有名著,于时光洗涤后永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探讨名著功用价值的研究性论文。文章入题后,立即对“名著”展开了概念界定与内涵思辨,这样的开头带有一定的研究论文特征。随后作者“从其功能与本质出发”,先后阐释了名著在“历史记录”“文化传承”“精神引领”方面的功能价值,这三个方面的内在关联也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实而虚,具有一定的学术说理逻辑。无论是全篇行文,还是局部论述;无论是语言分析,还是结构安排,均条理清晰、周密圆合,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积淀、较强的架构能力、鲜明的研究意识和娴熟的写作功底。(程振理)
其他文献
题目  2020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班级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
近十年来,“空巢青年”群体逐渐壮大。他们中既有因工作需要而享受独居者,亦有利用空巢期自我认识与奋斗的有志之士,也不乏以“空巢”为借口妄图“隐逸”之人。在我看来,第二类“空巢青年”值得赞赏,因为他们于“空巢”中锤炼自我,以青春书写时代华章。  青年于空巢中认识自我,为时代增添了思想之微光。空巢中没有外界喧嚣的干扰,是静心沉潜、剖析自我的绝佳空间。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
我偶尔会想起阿飞。  之前我在南方一所县重点高中读书,那里的校规比当地其他几所高中都严格,禁止的事情林林总总,能填满一本小册子。生活寡淡无味,但寡淡下又隐藏着一些凌云壮志。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巾掺杂了梦想与期待,嚼透了,似乎也能嚼出甜来。  高二分班时我上了文科重点班。  于是,我有了新同桌,她叫陈飞,我叫她阿飞。我们这里说一个人不着调,就说那人是泼皮阿飞。我这么叫她有几分揶揄的意思。  阿飞的确不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报告会上发言。下面我来谈谈我心中的古代神话。(开篇直接点出演讲对象和演讲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都具有共通性。纵使有难以跨越的地理障碍,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依然不约而同地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神话。有人认为神话的创造源于人类对原始神灵力量与未知的崇拜与恐惧,也有人认为神话仅仅是供人们娱乐的故事。但我认为,归根结底,神话实为“人话”,是属于人类自己的
我是比较喜欢写作文的,用文字表达情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一多半。写议论文离不开素材。素材积累是有技巧的,不要什么都记,弄厚厚的几本,要浓缩,要精华,挑经典,分类整理。引用的名言既不能太普通,张口就只有李白、杜甫、司马迁,也不能太小众,写一堆阅卷老师看不懂的“火星文”。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宫崎骏、林徽因、木心等人的名言,在介绍人物时可以加上重要的头衔等修饰语。比如引用尼采的话时,说“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通过说理未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通过恳求倒可能让别人接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一确定现象,定义关键词  从写作要求“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来看,这是一道现象类作文题。阅读具体材料可以发现,我
2018年,“锦鲤”一词成为网络热词。朋友圈里疯狂转发各种“人形锦鲤”,只为祈求好运连连。可是仅靠转发锦鲤就能得偿所愿吗?  各种考试前夕大量考生转发锦鲤,希望自己顺利过关,取得好成绩。个中原因,值得思忖。  作为一个多年来有幸被视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学子,我也有过转发锦鲤以求心安的经历。想定有不少同窗与我有同感,纵然寒冬酷暑挑灯夜战,身陷题海奋笔疾书,高强度的学习还是无法增添更多的自信,面对大大
这天,课外班放学,我无意间瞥见道旁栽种的丁香,情不自禁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我仍记得初见丁香时的情景:蓝天下,在一排灰砖红瓦的平房前种着一排丁香树,树上密密麻麻地开着丁香花,紫的、白的,一团团的,微风拂过,香气扑鼻,星星点点的花飘落在地上,美不胜收。这是我与丁香的初次邂逅。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小小的花朵竟陪伴了我几载光阴,见证了我幼年的欢乐时光。  上小学三年级时,懵懂的我告别了
63岁的刘泉杰是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上的环卫工。深秋时节落叶很多,早上6点,这条路他已经扫了一个小时。天亮得很快,他需要趁着行人少把路边的垃圾箱擦一遍,再将花坛里的垃圾捡起来。6点半,工作了一个多小时的环卫工们迎来了饭点,十几位环卫工人逐渐聚集到青岛市崂山区劲松七路一家饭店门前。集合之后,刘泉杰和他的同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这家不花钱就吃饭的饭店。店里的饭菜花样不少,还正热乎,大家凑到一桌,吃上了
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向我表达了他的焦虑:我的孩子非常努力,结果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出现了下滑。孩子曾经抱着头哭泣着说,我难道不想考个好成绩吗?家长的那种无助感,溢于言表。  说实话,作为一个曾经的高三学生家长,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整整高中三年,儿子虽然一直很努力,但他的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儿子曾不止一次地问我:“我是不是很笨?为什么我拼尽了全力,还是考不过别人?为什么这次我感觉自己准备得特别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