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计的分析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破原有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课程结构,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制定两阶段相互衔接的专业教学大纲,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制订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不仅可以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脱节现象,科学设置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34-01
  引言
  中高职衔接目前已经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其实施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从现有情况来看,人们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复杂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对其设计中的特有问题与解决方案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也很多。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问题域,并结合专业进行更具体的探讨。
  一、关于课程形成路径的分析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要在超越高职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定位,首先必须建立更加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机制,直接地说就是高职教师要真正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去。在当前的中高职衔接中,中职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地位,为了确保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往往不得不承担其中的许多具体工作,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从现有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许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段的课程设计非常薄弱,甚至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现有的专业课程要求,其原因就在于高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他们在其中的角色往往不是提出更为合理的课程方案,而是如何把办学成本高的课程推给中职教育阶段。
  二、关于课程逻辑
  课程展开顺序确定的基本依据是人的心理发展逻辑,这已是近代以来教育理论的一条基本共识。人的心理发展逻辑一方面意味着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交织互动的综合发展过程,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持,而相应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以相应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另一方面,这一原理也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中高职教育阶段仍属人的认知能力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阶段,这5 年或6 年时间,足以让一位学生从仅能初步接受专业基本概念的阶段,发展到拥有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能解决一些常见技术问题的阶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合理展开顺序应当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其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应当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划分人才培养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均应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安排相应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职业能力训练课。这种编排逻辑既能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又能照顾到不继续升入高职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并确保中职阶段的专业课程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三、试析课程的处理
  中高职衔接,既然是衔接,就必然存在中职段与高职段课程的分段处理问题。无论是称作中高职衔接还是中高职贯通,许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都是一贯制设计的,即把5 年或6 年作为完整的学制,从入学到毕业对课程按照线性递进顺序进行一体化设计。然而,这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完全贯通化设计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彻底、合理的办法是在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同时,兼顾中高职课程各自的相对完整性,尤其要充分考虑中职课程的相对完整性:
  (一)中高职的文化基础课程各自应该是完整的,能达到各自教育层次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要求,高职的普通文化课程既不宜并入到中职的普通文化课程中,也不宜提前到中职教育阶段;
  (二)中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应具有完整性,能满足学生直接就业的需要。在独立进行的中职教育中,由于考虑到学生直接就业的需要,其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岗位定向的广度,相比之下中高职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在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上可适当降低,在岗位定向的广度上也可以适度缩小,因为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拓深、岗位定向广度的拓宽与提高可放到高职阶段去完成。这种以中高职课程相对完整性为取向的课程设计,不仅不会因为课程未能做到完全一体化而降低了中高职衔接的实现水平,恰恰相反,这正是中高职衔接相比五年制高职的优越性所在。
  四、针对课程任务的分析
  目前的中高职衔接审批中,往往比较侧重的是专业必要性与办学能力的审批,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也是审批材料之一,但通常都没有把它作为否决性指标。而中高职衔接的推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才培养方案所决定的。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教育行动。因此需要加强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方法的科学研究,并把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中高职衔接项目审批的否决性指标,以促使课程任务在中高职之间获得合理分配。
  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目前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发展事件,其重要性被提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度,而且教育部还要求各省市进一步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进程。然而,中高职衔接是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当参与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获得了政策许可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就成了其立刻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现有情况来看,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问题很多,许多课程方案在实践中其实是无法执行的,有的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课程原理,因此急需对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6.
  [2] 郭巍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外出写生课程设计之我见[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2).
  [3] 王兰.课程设计改革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4] 唐志坚.技工院校课程设计课的教学经验[J].学园. 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飞行学员是国家和民航业发展的希望,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赴国外进行飞行训练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成优秀的飞行员,对民航业飞行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新使命、新任务。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理论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出国飞行训练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国内、国外连贯性培养,依托班级、党支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权重,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要拓展到课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拘泥于一种,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和虚拟实践,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的、具体的、有效的开展。  关键
患者,女,48岁,以“右侧腰困痛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水肿6天”为主诉于2013年12月27日入院。查尿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24小时动态血压均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
本文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现状,依据自主学习的理论,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培养自主学习的策略,发现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得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籍的管理已经变为高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的加入也保证并加强了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对学籍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适应新时代需求,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就要具备更加优秀的素质。分析和探究高校学籍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变为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截至2011年9月,我国手机用户超过了9.5亿,手机网民超过了3亿,占总体网民的65.5%。随着3G技术的成熟,以及即将来临的4G时代,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与此同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也促使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崭新高效的时代。当代我们的世界就是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不但涉及其他学科的科研领域,而且更渗透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逐步依赖于计算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建立起日益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也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进步,微型计算机已然成为现今的主流。本文就计
摘 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考验。如何积极调整思路,主动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实现新常态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将多目标对比系数法应用于停车场选址问题,提出了停车场选址的多目标对比系数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了模型中各个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方法.并以西安市某地区的停车场选址规划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