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以卓越业绩传承财富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781只产品,逾25184亿元资产净值,中国基金业用其跨越式的发展脚步向世界展现着“中国速度”。纵深跃进中,面对群雄逐鹿诸侯混战,有人凭借其远见和创新始终稳中求锐,并在2010年全线超越,业绩与规模比翼双飞齐丰收。这就是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
  步入21世纪新十年开篇之际,基金业将何去何从,嘉实基金的一举一动也引人关注。在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嘉实基金掌门人赵学军明确表示,未来十年要用一流的业绩、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来服务投资者,成为中国最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如此魄力是自视过高还是自信十足?虽然结果如何还留待时间验证,但从2010年的表现看,一个“霸气外露”的嘉实正跃然纸上。
  以远见寻求稳进
  在林林总总的品牌口号中,嘉实基金“远见者稳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也面对保守的质疑。在赵学军看来,所谓“远见者稳进”绝对不是指保守,远见是属于战略层面的,从2000年至今,嘉实每年都要召开战略规划会,参会者队伍由最初的十余人壮大到2010年的七十余人,而指导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持远见,有了远见的高度自然就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嘉实自成立伊始便被赋予了创新的基因,从最初倡导基金产品差异化到首只超短债产品,从变身合资基金公司到打造2.0版本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嘉实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2009年,嘉实在中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稳中求锐,就是说要通过远见和创新增加敏锐。赵学军表示,“稳中求锐”是战略指导下的现阶段战术,嘉实在新十年里仍将延续“远见者稳进”的品牌定位,同时我们将在内涵中融入之前的经验积累。新十年中我们关注的核心必然是业绩,坚持用优秀的业绩回报我们广大的客户和投资人。
  对于业绩的考量上,赵学军给出了三个维度:广度,即优秀业绩能否在所有基金中全部体现;长度,是优秀业绩所体现的持久性;背后的深度,缘于公司的投研团队与体系。
  把财富带进未来
  不过,当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老龄化的时候,当我们的肌体开始变老的时候,当我们的资产遭受通胀侵蚀的时候,如何把我们的财富带到未来生活去?让财富跟我们一起变老,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命题?
  赵学军认为,基金是让财富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国内基金管理业应该成为中国养老体系的重要承担者,“基金业应该看得更远,看到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才能更好的认知在长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责。”
  具体来看,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的养老体系存在短板,养老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大势所趋,而资产管理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企业年金产品,都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丰富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的养老危机。
  嘉实在11年前就提出了“创造财富增值,服务未来生活”的使命,“以客户为导向”担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一直是嘉实使命的原动力。旗下基金也以优异的业绩成为财富传承、对抗通胀的重要载体。
  用信仰实现卓越
  过去的2010年,嘉实旗下诸多基金的良好业绩表现成为巨头基金公司中最抢眼的一家公司。赵学军表示:“对方法的信仰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我们将市场的起伏看作是探索科学方法论的‘试金石’,希望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实现投资的长期制胜,并肩负起应该承担的使命。”
  在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戴京焦看来,正确的方式胜过良好的业绩。从2008年起,戴京焦带领嘉实投研团队着手打造2.0版的嘉实基金投研模式——“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业务新模式。“全天候,多策略”,就是要适应不同市场,力争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达成既定的投资目标。在方法上既增加投研宽度与深度,既有价值投资,又有成长股投资、主题投资,既有主动投资,又有被动的指数化投资。
  2010年这种“全天候、多策略”模式威力凸显,嘉实整体业绩领先。出色的业绩表现带动资产规模稳步提升。嘉实基金以1603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晋升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和09年相比,前五大基金公司除了嘉实规模增长62.3亿以外,其余4家均下降。
其他文献
李育华 1981年加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曾从事过银行财会、对公结算到信用卡、电子银行工作,目前担任工行北京分行个金部总经理。  新年伊始,位于北京复兴门南大街2号天银大厦六层的办公室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李育华向记者讲述该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之路、转变之路,以及其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许。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她依然思路清晰,如数家珍。的确,北京分行个人业务在去年取得的成绩
期刊
又是一年新年到,银行又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忙着来取年终奖的,存过节费的,忙得不亦乐乎。去年年底的两次加息以及春节期间的加息预期,加之刚刚上调到60%的二套房首付比例等都无一不激发大家的理财冲动,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加息时代,让年终奖的收益最给力?下面我们就给您支支招:  80后的建爱巢行动  如今,“80后”已经不是孩子的代名词,转而成为了“单身白领”、“单身贵族”的代名词。所谓单身,就是还
期刊
继2004年、2008年之后,A股市场再度陷入悲观脆弱时期。随着国电电力、京东方A相继跌破3元,市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低价股”这个特殊族群,甚至引发对“仙股”的审视与思考。  股价重整不可避免  近期国电电力等“2元股”的出现,无疑是市场的悲哀。不仅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已经遭受重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2元股”的出现,折射出市场估值回归的必然性。但能否因此理解为市场估值的简单轮回呢?  实际上,早在
期刊
岁末年初,新股“破发潮”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大市不好,但根本原因,还是“三高”发行惹的祸。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A股平均发行价为30.32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4.96倍,平均发行市净率是10.33倍。而2011年上市的21只新股的平均发行价超过45元,发行市盈率达77倍,发行市净率超过13倍。上述指标已经超过了二级市场上同类股票,新股的投资价值荡然无存。  那么,随着打新不败神话的破灭,作
期刊
“一对多”火爆发行的背后,是券商原来专户理财的领地遭到强硬对手——基金的蚕食,这让券商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从2009年底监管层开闸到2010年1月7日,首只券商“小集合”理财产品正式发行,再到去年“小集合”顺利突围,逐渐成为券商理财的主角,其发展可谓神速。  究其原因,除了券商理财在产品和规模上都有待寻求突破,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收入方面有待创新外,来自基金“一对多”的挑战,更是催生了
期刊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场没有硝烟的“开门红”大战在保险市场轰然打响。  根据保监会数据,过去三年寿险全行业前三月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年保费收入的29%、31%、31%。作为传统销售旺季,年初的战绩可以说对全年的业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与此同时,良好的开端也为险企全年的发展赢得个好“彩头”。  “开门红”战场由此便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一些公司甚至希望在此期间完成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为冲击
期刊
理财规划通过财务的合理安排和运作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并最终使生活更加舒适、快乐。现金规划和管理作为综合性理财规划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常来说个人现金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比较多的是作为存款直接放在银行,包括活期、通知存款、短期定存等。存款的优点是风险几乎为零,流动性较高,基本可以随时取用;缺点是收益很低,定存提前解约及通知存款未提前通知而支取还会损失部分利息。  另一种现
期刊
随着新兴市场通胀压力的持续攀升,货币紧缩政策亦不断出台,QDII基金经理认为,流动性紧缩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在区域配置上应该逐步降低新兴市场的投资比例,相对看好美国市场的表现。  目光放在美国市场  低通胀以及经济的缓慢复苏,使得QDII基金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美国市场。  用南方全球的观点而言,就是“在主要市场里,美国市场的确定性最高,也最有可能在2011年给投资者惊喜。”  “美
期刊
我常常怀疑,通过分析卓越企业案例或知名企业家案例,然后得出的定律、经验是否靠谱。企业也好,企业家也好,绝不可能总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而一点儿错都不犯;某个企业或企业家把可以做错的地方都错了一遍,唯独做对了一两件事,反而将生意延续了下去。当然,我们更常见的是,成功者对多错少。  问题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成功企业、企业家光环之下,作为旁观者的观察与评价,未必能够达到全面、客观和准确,因而很可能本意
期刊
全球股市的回暖令前几年表现不佳的QDII基金2010年业绩大“翻身”,整体表现跑赢投资本土市场的偏股型基金,QDII基金再度启航也成为2011年基金业一大看点。  1月6日起,中银基金旗下中银全球策略基金正式发行。作为银行系基金,出海主打全球配置概念,有先天优势的,其在股东、投研、渠道等方面实力强劲。以中银全球策略基金的管理人中银基金为例,中方股东中国银行和外方股东贝莱德联手支持,两大全球知名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