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更是认知世界与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常出现在语言文学类学科之中,在数学等理科教学中却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现代以及未来社会中需要全方面素质发展的人才,对科技型、技术型以及数学型阅读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能力不应仅局限在语文类资源中。重视课堂阅读、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多感官结合阅读、重视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是数学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阅读 习惯 策略
前言:
数学阅读习惯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良好学习方式。学生因年龄较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利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各环节与流程中,持之以恒地将数学阅读作为学习与生活的常态,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并不仅仅是加强学生的阅读量,更要注重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阅读质量的同步提高,以此保证此习惯成为高效阅读的基础。本文将对让数学阅读成为习惯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1. 重视数学课堂阅读
让数学阅读成为习惯的首要条件即是教师将其加以重视,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数学教材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数学教师常常以自身对教材阅读的理解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学习的思路与想法一直追随教师,进而导致学生在反复学习中依然无法深刻理解与吸收,掌握效果较差,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出现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擅长仔细阅读,出现理解错误或遗漏关键词等问题。家长及教师将此类学生定义为“马虎”然而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学生数学课堂阅读是教师必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调查与记录》一章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学生会因为阅读不足出现在统计图的制作中缺少项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在学生阅读之后使学生说出制表的基本要求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继而由教师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此促进学生课堂阅读质量的提升。此方式不仅有效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改善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2. 丰富数学阅读资源
经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主要倾向于语文类学科,缺少数学阅读机会与资源。因此,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及家长丰富数学阅读资源,使学生在完善的数学阅读资源中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以及数学综合水平。丰富阅读资源应当以两个方向进行开展。首先,加强学生数学类书籍资料的阅读。例如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类型《发现之旅》《环游世界》等精彩有趣的绘本。另外,注重拓展学生数学阅读方式。阅读不应仅停留在书籍等文字阅读中,将阅读方式有效拓展,与数学教材内容有效结合,是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将阅读拓展至生活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剪刀、黑板、书本等物体认识图形,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利用纸张折叠各种形状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加深对此课程知识点的认知与学习。因此,丰富阅读资源,拓展阅读途径,是促进学生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
3. 多感官结合运用,加强阅读效果
阅读是通过眼睛等感官吸收,继而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理解并加以记忆,以此达到认知与学习的效果。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大多通过书籍等资料进行学习,导致学生阅读效果较差,学习效率较低,逐渐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利用创新形式的阅读手段,引导学生多感官结合运用,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有效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已经普遍开展,学生依据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优势进行阅读,使用眼睛耳朵与大脑同时结合运用进行阅读,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为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即可通过课件形式为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形态以及对折过程,使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继而通过眼睛的观察与大脑思考以及动手操作等多感官的结合运用,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用自己的方法创造轴对称图形。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整合运用,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的辅助,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拓展数学阅读方法与途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4. 重视阅读后思考与交流
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适用于任何学科,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数量积累,却忽视了阅读后的交流和总结,进而导致快速遗忘阅读内容。学生的记忆是在反复的阅读与积累总结中完成的,不擅长总结与交流的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效率会较低。因此,教师通过科学且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是必要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数学绘本阅读分享会,学生在分享会中将各自阅读的优秀数学绘本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中将各自在绘本中学习的知识以及感悟的道理进行总结,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数学阅读积累能力。另外加强数学阅读的思考也是学生必要的能力。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与题目之后,对组合图形计算面积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利用实际操作证实学生想法。在教师将组合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传达于学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拓展性题型进行思考与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外数学类阅读中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运用至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帮助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因此,阅读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与吸收,而理解与吸收的重要途径即是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及学生重点关注。
总结:
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习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开展,将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运用至其中,改善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并加强引导学生将数学阅读作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翠霞.小学生数學阅读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28):71-72.
[2] 李海燕.走进小学生数学阅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61.
【关键词】 数学阅读 习惯 策略
前言:
数学阅读习惯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良好学习方式。学生因年龄较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利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各环节与流程中,持之以恒地将数学阅读作为学习与生活的常态,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并不仅仅是加强学生的阅读量,更要注重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阅读质量的同步提高,以此保证此习惯成为高效阅读的基础。本文将对让数学阅读成为习惯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1. 重视数学课堂阅读
让数学阅读成为习惯的首要条件即是教师将其加以重视,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数学教材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数学教师常常以自身对教材阅读的理解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学习的思路与想法一直追随教师,进而导致学生在反复学习中依然无法深刻理解与吸收,掌握效果较差,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出现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擅长仔细阅读,出现理解错误或遗漏关键词等问题。家长及教师将此类学生定义为“马虎”然而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学生数学课堂阅读是教师必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调查与记录》一章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学生会因为阅读不足出现在统计图的制作中缺少项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在学生阅读之后使学生说出制表的基本要求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继而由教师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此促进学生课堂阅读质量的提升。此方式不仅有效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改善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2. 丰富数学阅读资源
经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主要倾向于语文类学科,缺少数学阅读机会与资源。因此,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及家长丰富数学阅读资源,使学生在完善的数学阅读资源中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以及数学综合水平。丰富阅读资源应当以两个方向进行开展。首先,加强学生数学类书籍资料的阅读。例如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类型《发现之旅》《环游世界》等精彩有趣的绘本。另外,注重拓展学生数学阅读方式。阅读不应仅停留在书籍等文字阅读中,将阅读方式有效拓展,与数学教材内容有效结合,是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将阅读拓展至生活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剪刀、黑板、书本等物体认识图形,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利用纸张折叠各种形状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加深对此课程知识点的认知与学习。因此,丰富阅读资源,拓展阅读途径,是促进学生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
3. 多感官结合运用,加强阅读效果
阅读是通过眼睛等感官吸收,继而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理解并加以记忆,以此达到认知与学习的效果。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大多通过书籍等资料进行学习,导致学生阅读效果较差,学习效率较低,逐渐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利用创新形式的阅读手段,引导学生多感官结合运用,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有效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已经普遍开展,学生依据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优势进行阅读,使用眼睛耳朵与大脑同时结合运用进行阅读,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为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即可通过课件形式为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形态以及对折过程,使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继而通过眼睛的观察与大脑思考以及动手操作等多感官的结合运用,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用自己的方法创造轴对称图形。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整合运用,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的辅助,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拓展数学阅读方法与途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4. 重视阅读后思考与交流
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适用于任何学科,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数量积累,却忽视了阅读后的交流和总结,进而导致快速遗忘阅读内容。学生的记忆是在反复的阅读与积累总结中完成的,不擅长总结与交流的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效率会较低。因此,教师通过科学且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是必要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数学绘本阅读分享会,学生在分享会中将各自阅读的优秀数学绘本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中将各自在绘本中学习的知识以及感悟的道理进行总结,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数学阅读积累能力。另外加强数学阅读的思考也是学生必要的能力。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与题目之后,对组合图形计算面积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利用实际操作证实学生想法。在教师将组合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传达于学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拓展性题型进行思考与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外数学类阅读中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运用至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帮助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因此,阅读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与吸收,而理解与吸收的重要途径即是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及学生重点关注。
总结:
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习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开展,将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运用至其中,改善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并加强引导学生将数学阅读作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翠霞.小学生数學阅读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28):71-72.
[2] 李海燕.走进小学生数学阅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