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调查与思考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笔者以廊坊市为例,随机选择了30所农村初级中学的103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重点探讨了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及提升对策。
  
  一、农村体育教师科研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要的基本能力。农村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随着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小学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落实,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日益创新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数据分析,农村教育科研明显滞后城市,其中体育科研更加落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更加薄弱,学校体育科研处于“短板”地位。从微观层面、基于教师主体来分析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内在制约”与“外部约束”并存。
  
  1 教师自身素质不适应是内在制约
  (1)认识存在误区,科研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并未真正到位,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搞教育科研只是为了装门面,搞形式,赶时髦,教师只是个教书匠,搞不出什么名堂来;有的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上好课提高升学率才是真功夫,搞科研是专家学者与专职教研员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将搞科研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有的教师存有自卑感,自认为理论水平低,搞不成科研。这些认识误区,淡化了科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参与科研带来负面影响。在103份问卷中,认为搞科研“很有必要的”占23.5%;“比较必要的”占31.5%;“没必要的”占30.7%:“无所谓的”占14.3%。
  (2)教学工作繁重,科研精力不足。调查表明,农村初中教师的工作负荷普遍较大,尤其是体育教师人员偏少,人均周教学在12学时以上,有的竟高达20学时,再加上出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带运动队训练、组织体育比赛、辅导学生准备体育中考等,体育教师常年处于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对教育科研无暇顾及。在103份问卷中。“感到工作很累的”占53.2%;“感到较累”占31.4%;“感到可以的”占11.8%;“感到工作轻松的”占3.6%。
  (3)理论学习缺乏,科研水平不高。问卷调查表明,调查对象中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难度大的”占78.2%,“难度一般的”占16.5%,“难度不大的”占5.3%。表现在科研实践中,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对资料占有、科研方法掌握、科研经验等都很缺乏,即使想开展教育科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与大多数教师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以及知识面较窄且老化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听课学习,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尤其是不了解体育科学的前沿信息、发展方向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学识不到位,使得教育科研工作无从下手、被动应付。调查对象中,高达92.1%的体育教师“没做过课题”,62.3%的体育教师“写不好教育叙事”,53.4%的体育教师“不会案例评析”,只有37.8%的体育教师“能够撰写一般论文”。
  (4)功利浮躁心态,科研绩效不佳。调查表明,近3年来103名体育教师论文获奖数量与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但透过“上升”看研究动机、态度和效果,明显感到功利浮躁心态、科研绩效不佳等问题还很突出。调查对象中,为“达到评优晋级条件参与研究发表论文的”占72.9%,因“迫于学校要求完成规定任务的”占22.2%,出于“提高学识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仅占4.9%。研究过程表面化,真正从教学实践研究中提炼、总结出的结论、经验不多,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教学、科研“两张皮”。
  
  2 学校科研环境欠优化是外部约束
  (1)科研条件简陋,体育科研设施缺乏。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初级中学科研的硬件条件整体上还十分简陋,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更加不足。例如电脑、摄像机、肺活量计等仪器设备也都是由学校统一控制使用,学校很少配备专用于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如机能测试等方面的仪器设备,教师的科研只能靠秒表加皮尺,科研手段过于简单陈旧。
  (2)科研环境欠佳,体育科研氛围不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意参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不断增多,学校领导也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关注。但是,农村学校领导,长期受旧的思想观念、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总把体育当“副科”视“配角”,不能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领导支持和帮助,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致使校内体育科研气氛不浓。
  (3)科研管理滞后,体育科研动力偏弱。在调研中发现,受应试教育功利性的影响,学校在考评教师工作时从内容到标准仍旧是依据教学工作的及格率、升学率,很少把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及成效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也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虽然各校都有相应的科研任务要求,但真正把体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的不多。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像语文、数学、外语等重点学科的外出学习交流,并给予调课、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而对于体育学科普遍轻视,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有的学校虽设有教学研究基金,但基本上不资助体育学科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体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学校及教育科研部门的主导作用,用不断提高的科研素质克服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制约,用不断优化的科研环境消弭来自学校的外在约束。
  
  1 在练好“内功”中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科研意识。应针对农村体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起点较低的现状,强化教育科研宣传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体”的现代意识,把体育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形成良好的体育教育科研氛围。
  (2)强化学习研讨。针对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科研方法缺乏的实际,上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编写适合其运用的科研方法教程,统计学软件和资料汇编,并采用短期轮流训练、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等形式,使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得到实质性提高。同时,引导体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学能力,拓展知识面,较好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强化总结提炼。体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干了许多年,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在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应针对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不习惯总结、不善于提炼等问题,强化教学、训练日记、周记、月记 和季总结、半年总结、全年总结的撰写,并坚持做到在撰写中反思,在反思中归纳。同时养成阅读思考、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习惯。这些总结提炼工作,对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对于积累科研资料和信息来源最为直接。
  (4)强化课题研究。体育科研工作应落实到“研”上,体育教师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在接受一次科研能力“全能训练”。应针对农村体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偏少的实际,加大“校本研究”力度,鼓励、引导和帮助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改革创新意识,从分析教育现象入手,在大量的、重复的、日常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发现、提炼教育问题,进而明确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学会选题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钥匙”,做好课题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阶梯”。
  
  2 在环境优化中提高科研能力
  (1)适当“减负”,让体育教师有精力搞科研。应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契机,适当增加农村体育教师编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引导高师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组织高校毕业生到落后地区支教,这样既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可为农村体育教师“减负”,并有利于优化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2)适当“投入”,让体育教师有条件科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真正重视与支持体育工作,为农村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确保教育科研有较为充足的经费,购置必要的仪器设施。加强校内书库和阅览室建设,增加图书资料,并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或聘请教育科研部门和高校专家来校讲学,寻求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帮助。为农村体育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县、乡教育科研机构应主动提供各种服务,积极提供教育情报信息、咨询服务和大力推广科研成果。
  (3)适当“整合”,让体育教师有科研组织。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是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应从农村中小学实际出发,建立完善课题规划、立项、监督检查、经费资助、成果处理、表彰奖励等体育科研制度,构建“县、乡(镇)、校、体育组、体育教师”五级教育科研网络体系,切实加强体育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具体指导。应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列为考核、晋级、评优的重要内容,鼓励体育教师多出科研成果。体育教师人数少或较薄弱的学校,可与邻近的学校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增强科研实力,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孙晓雯)
其他文献
2004年6月,南充金鱼岭花园近2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项目实施白蚁预防,标志南充市白蚁预防工作正式启动,从此,白蚁防治由被动转为主动,进入了规范、理性、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新建房屋白
区域发展战略是针对区域发展的高层次谋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自建国以来,我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生产
1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英语任务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本文基于Willis提出的任务型学习三步骤,将其理论框架运用于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探讨其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外语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循环模式,即创设任务→自主学习分解、实践任务→网络探索、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创设新任务。  一、任务型学习的假想  1.任务型学习和网络学习。任务型学习是基于教师指定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主动承担学
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南宁市白蚁防治所以“科学防蚁共创未来”为主题参与了由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主办,南宁市房地产业协会、南宁市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协会、南宁市物
目的观察加减知柏地黄汤对合并不育症的Ⅳ型前列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合并不育症的Ⅳ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知柏地黄汤组)及对照组(前列康片组)各100例,
据2005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虽呈现增长趋势,营养状况也得到一定改善,但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均呈下降趋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1.67%、58.07%、76.02%和82.68%;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40~44岁的男性和30~39岁的女性进行体育锻炼的比率非常低,其中30~34岁女性是男女所有年龄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各界并不陌生,但到底什么是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要做什么?似乎又有些模糊。基于此笔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谈三个问题:首先
前言为切实保障房屋的白蚁预防工程施工质量,特别是对土壤化学屏障所使用的药剂,既能有效地控制白蚁的危害,又最低程度的降低由于建立土壤化学屏障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评价,结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曾做过一期题名为“师者于丹”的节目,当谈到中学学习时,于丹和鲁豫都坦诚自己体育经常不及格,于丹戏谑地说跑800米时,自己领先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多跑了一圈:体育课成了她们的负担,成为她们不快的回忆。央视节目主持人张越在一次节目中也坦言不喜欢体育,因为体育成了她毕业的绊脚石。但是,他们并非不喜欢运动,只是运动能力差罢了。喜欢浪漫的于丹就能一口气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跳着华尔兹从北京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生物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位居四大理念的灵魂和核心。生物学中的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生物